張君和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甘肅臨夏 731402)
古語說“學源于思,思 源于疑”,出發闡明了學習來源于思考,而思考則是來源于對問題的存疑,問題在學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尤其是在素質教育這一教育主旋律和課程改革的根本宗旨的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初中英語的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方面的要求也變得更高。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問題作為引子,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那么如何運用問題,進行問題教學來實現這個目的呢?可以從英語的聽說讀寫等四大模塊來分別進行。
英語課程的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科比較系統的知識內容板塊,但是在此之前,最基礎的還是詞匯和發音,它是構建英語學習與四個內容教學的地基,沒有掌握好語音詞匯,英語學習就難以實現高效的教學質量與成果。而問題導學的實施也需要先有問題的意識,所以教師首先就需要在日常的語音詞匯教學中,先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培養。只有讓問題意識得到了培養,才能刺激學生的思維發展。
在初中階段,語音詞匯教學最為基礎的就是初一,這一階段正是學生掌握基本的語音詞匯讀拼寫的重要時期,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示范教學如何提問,讓學生學會有意識地去提問題。比如在字母O的發音規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組英語詞匯,例如:some、son、brother、note、dog、host、lovely等單詞,讓學生在預習了課本或者相關知識的前提下,去分析這組詞匯并且提出一些有關的問題。通過觀察詞匯,有些學生提出這組單詞大部分都包含了e和t,這個問題雖然沒有與教師最核心的知識內容直接掛鉤,但是也是學生們自己觀察得出的,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再聯系一些拼讀規則再想想。而有的學生在對規則做了一定預習的基礎上,提到說:“老師,這是不是和開音節、閉音節有關呀?”然后教師再順勢引導,進行開音節和閉音節的相關概念教學,之后讓學生學習拼讀這組詞匯。在學生都掌握了詞匯的時候,教師再發問“同學們都知道怎么拼讀了,那么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呀?能不能思考一下給他們分分類呀?”在這時,教師給出了一定方向,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慢慢讓學生發現其中有些單詞并不能按開音節閉音節進行分類,比如brother、son、some和lovely,字母o在th、n、m、v的前面,它不是開音節的字母音,也不是閉音節的短元音,而note和dog則分別是開音節和閉音節。
教師需要在語音詞匯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會提問題,根據問題去思考,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的語言,是非常豐富多變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的口語和交流能力非常薄弱,也是學生的通病。在重視學生口語交流的同時,教師也需要利用好口語教學資源和課程,貫徹問題教學,在口語交流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2 單元的What’s the matter?這一話題教學中, 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詢問健康以及疾病情況的表達方式,為學生創造口語練習,這一話題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實用的話題。在學生學會了一些相關表達后,教師再用PPT來分別展示幾組圖片,讓學生思考圖片包含哪些內容,講述了什么情況,然后通過對話展現出來。比如第一幅圖中的Mary捂著肚子,在街上和一個人說話,讓學生思考她有可能是在干什么?有的學生覺得Mary肚子不舒服在向路人打探醫院的位置和路線。有的學生覺得可能是路人看見她不舒服問需不需要提供幫助。還有的學生覺得Mary可能是在和這個人吵架,他們認識也說不定等等,許多學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思路,也根據這些思路設計了不同情況中的對話,然后通過口語展示出來。
通過口語交流中的問題教學,學生在口語交流中發揮想象力,積極思考,打開思路,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開放性思維。
閱讀教學一直是英語課程的重頭戲,也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之一,一直以來都困擾著許多學生。而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都是通過閱讀文章中本身的問題來開展教學,學生們也都按部就班地對問題進行解答,這對學生的閱讀思維和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束縛。其實在初中英語閱讀中,問題教學是非常好展開的,教師需要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思考提出并解決新的問題,鍛煉學生的問題思維。
比如在初中英語八年級的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這一單元的課文閱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題目,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題目的話題可能會談到什么內容,先讓學生在題目中思考,打開問題思路。比如有學生提到“這個文章主要是講關于運動與鍛煉身體的,那文章應該會有各種運動方式、運動愛好、運動方法吧,可能還有體育明星呢!”其他同學則補充“應該還會提出倡導,要求我們積極鍛煉身體吧,還有運動的常識和注意事項等等。”然后讓學生打開課本,瀏覽文章,看看哪些內容是猜對了的。然后進行文章結構框架和層次的梳理,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細節性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問一些文章閱讀任務中沒有提到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能不能嘗試著自己根據文章內容和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問題設計,展示給其他學生看,并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評價,篩選出比較好的讓學生進行解答。
通過對閱讀問題中的教學,讓學生嘗試自己設計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問題思維,在自主設計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書面表達非常考驗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遣詞造句也涉及非常多的英語知識與能力,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許多學生在書面表達中非常頭疼,思考半天,卻還是無從下筆。歸根結底,除了學生自身的能力不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打開,腦海中沒有想法,所以一直寫不出來。教師在書面表達中也需要借助問題進行導向教學,幫助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問題中下筆如有神。
比如以“My Day ”為題來讓學生進行英語寫作,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也十分常見的話題,許多學生都不愁沒有東西寫,但是許多學生也經常寫成流水賬式的作文,很不出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分析題目,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首先分析題目,我的一天。教師提問學生,對于自己一天的經歷,你有什么想法?是寫平平無奇的一天還是寫有記憶點的一天呢?是寫節假日的一天還是日常生活的一天呢?是寫過去的一天還是發揮想象寫自己未來的一天呢?這些都需要學生先思考一下,選好自己的寫作方向。然后再讓學生思考整篇文章的時態是用哪一種呢?因為學生的作文中,時態問題真的是層出不窮,幾乎每個人都有。讓學生思考如果是日常的一天、過去的一天、將來的一天分別是用一般現在時、過去時還是將來時呢?接下來讓學生先根據前面的兩個問題的思考選取方向,然后通過一篇范文讓學生思考怎么列出自己文章的大綱。比如寫過去的一天,有的學生寫五一去了北京旅游。那么讓學生回想一下,和誰去?怎么去?看了哪些景觀?中途發生了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自己那一天的感受是什么?這些內容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來寫?把這些內容列出來,學生的作文就已經完成了一半多的任務,接下來就非常簡單了,只要把這些內容通過英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做好層次區分就可以了。
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讓學生把自己的思維打開,讓學生在問題中發揮想象,努力思考,構建好作文的整體框架和方向,選取好素材,就可以讓問題帶領學生一步步往下走,學生就能“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在問題中不斷得到提升,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問題教學,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問題來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強烈的火花,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