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曼
(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香泉初級中學 甘肅隴南 742400)
在初中階段教學中美術課程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通過美術教學可以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并通過美術提升其創造性思維。而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就初中階段美術教學而言,教材中僅有的教學資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了,為了豐富教學資源,在美術教學中逐漸引入了鄉土資源。下面我們就圍繞鄉土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要的分析。
在鄉土資源中自然景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初中美術教學與鄉土資源的結合中應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幫助學生有更好的靈感進行美術創作。就初中階段美術教學而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開展課程活動,拉近學生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距離,并對自然界中的景物進行寫生。結合初中美術教材,以其中“春天的暢想”部分的教學為例,教材主要內容主要是對春天景色的刻畫。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在春天安排學生到戶外觀察各種春天的景色,比如植物的生長、播種的人們以及飛翔的鳥兒等等,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春天的景色,從而在實際的自然風光中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
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的美術教學中,課堂仍然堅持由教師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在這種被動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漸被弱化,并且對課堂的興趣逐漸降低。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滿足素質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對鄉土資源的利用成為了主要的途徑,教師應帶領學生接觸更多鄉土文化,在課堂上進行美術技巧教學的同時,還要保證學生能夠接觸更直觀更真實的風景,并在感受美景的同時感受美術獨特的藝術形式。顯然,到戶外寫生成為了讓學生接觸自然景物最直接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鄉土資源,常常為學生積累這些戶外寫生經歷可以幫助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并在作品中融入真實的情感。
以初中美術中“花卉寫生”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如果僅僅是將花卉的特點和繪畫的技巧口頭傳達給學生,學生是很難直觀理解的,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也會毫無頭緒。在實際的教學中通過結合鄉土資源,安排學生在課下的時間親自去觀賞一些花卉,并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花卉寫生時可以運用哪些技巧,學生往往能夠對這些技巧快速地掌握。通過實際的戶外寫生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也讓學生將美術與生活聯系起來,并且在創作中加入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在鄉土資源中手工傳承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讓學生接觸這一文化,不僅可以加深對家鄉文化的了解還可以掌握手工作品的制作技巧,從而在繪畫創作中融入手工藝術元素,讓美術作品活靈活現。學校可以專門邀請一些手工傳承人對學生進行手工文化的教導,并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手工作品的制作中,增長學生對美術藝術的見識。比如在初中美術“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部分的教學為例,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剪紙藝術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舉辦剪紙比賽,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創作自己的剪紙作品,從而切實地了解剪紙這種藝術形式。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社會文化資源開展基于鄉土資源的美術教學工作,通過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風土人情,讓學生了解生活是藝術的源頭,在許多美術作品中都體現出了生活一些點滴的細節,一個好的美術作品一定是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和靈感的,對學生而言,通過深入的了解鄉土資源素材,可以幫助他們更直觀地感悟美術作品的情感以及美術技巧。只有學生對鄉土資源素材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對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民族性和社會性價值有更直觀的感受。在美術教學工作中,教學應該突破課堂的限制,教師可以帶學生到當地具有一定歷史背景或地方性特點的景點中,并向學生介紹其中所蘊含的風土人情和鄉土文化資源。
教師帶領學生感受風土人情的過程中,還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計劃。比如,各個地區都有一些具有地方性特點的建筑遺址或者紀念館等等,在瀏覽這些遺址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不同時期建筑風格和人們在審美風格上的變化。在采風活動完成以后教師可以結合采風的內容設置美術專題創作,并安排學生結合自己采風的經歷進行美術創作,讓學生將自己獲得的靈感表現在作品中。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對藝術的感受力,并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家鄉歷史文化,從而產生對家鄉獨特的熱愛之情。
想要切實提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對美術教學模式的改革工作是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必須開展的工作,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鄉土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更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以初中美術中“中國民間美術”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中國民間美術的戲曲模擬教學情境,安排學生在課下通過查找資料初步了解中國戲曲文化,然后比對教材中的內容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戲曲材料的制作,并進行舞臺布景和角色化妝,將真實的戲曲表演情境在課堂中模擬出來,通過將這些與美術設計有著密切聯系的實踐活動展現在課堂中,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文化可以有更直觀的了解,并使美術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
在初中階段教學中,由于學生們都比較好動,難以在課堂上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為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師應首先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予以掌握,并組織各種校園活動的開展,從而將更多有趣的學習活動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讓學生能夠對學習抱著飽滿的熱情,并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活躍度增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之間相互碰撞的過程中使其藝術感知能力得到升華。初中美術教師應該與校方積極申請,開展校園文化周活動,結合鄉土資源素材進行文化活動的設定,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對鄉土資源進行探究。
舉例來講,教師可將“回顧家鄉變化”作為文化周活動的主題,家鄉近年來發生了很多變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下時間了解這些變化。教師鼓勵學生可以將自己發現的家鄉變化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學生圍繞家鄉變化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也使其充分體會了鄉土資源的魅力,并加深其對各種美術繪畫技巧的掌握。美術形式不僅僅繪畫一種,剪紙藝術也是美術的表現形式之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剪紙來表現家鄉的變化,弘揚剪紙文化的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原有的教學方法基礎上進行創新,注重鄉土資源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引導學生多關注鄉土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本地文化的機會,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采風、寫生等活動中切身體驗鄉土氣息,從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
從上述分析中可知在初中階段教學工作中,文化課知識固然重要,但美術這種藝術類學科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美術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充分符合了當前素質教育背景對教學工作提出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對鄉土資源的運用,這可以有效地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述觀點希望對相關部門人員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