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慧 薛守朋
(1.山東省聊城市第一中學 山東聊城 252000;2.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第一中學 山東聊城 252300)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真實問題情境,通過自己對事物,現象和觀點的探究,自主地獲得科學知識,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探究態度的過程。探究式學習是教育改革深化推進之后的一種重要教育的教學方式,現今被廣泛應用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中。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高中生物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高中的生物課程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高中的生物課程是一門關于科學實驗的課程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將探究性學習應用到高中生物的教學當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學習情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背景”,在烘托氣氛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吸引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氛圍中,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此刻,教師不再是“教學機器”,而是扮演著善于營造氣氛的一個角色;學生也不再是“讀書機器”,而是能夠主動思考、主動創造的一個身份。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教學起來會更加輕松,不需要“追”著學生學習,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自主性,能夠在教師給出的特定情境之下主動思考,符合高中學生的積極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細胞的生命歷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始終牢記學習的主題。結合“生命歷程”這個詞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思考與想象。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諸如“人類的生命歷程是怎樣的?”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殊不知細胞與人類一樣,也遵循著固定的生命歷程,這樣能夠將學生的思維拉近一些,能夠從自身出發來思考生物問題。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到細胞大致需要經過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甚至癌變的過程,與人類的生命歷程也有相似的地方。這樣一來,通過問題導入營造學習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動腦思考。
上文中提到,生物課程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此同時,它也是一門關于科學實驗的課程教學。因此,教師需要分別把握好這兩個方面,多讓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去,而不是只能看教師的演示或者課本的結論。在這方面,教師不要顧慮太多,總是想著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探究實驗太浪費時間,不如直接用實驗結論來得方便。通過親身試驗得出的知識,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也能夠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對實驗現象、實驗問題及時處理,增強自身隨機應變的能力。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大大激發出來,畢竟實驗的樂趣一旦被體會到,就會被長期“回味”的。
例如,在教學《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找到光能的色素和結構,并且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在初中時期,學生已經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教師只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點撥即可。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喚醒學生對于“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的記憶,通過“葉綠體”“綠色植物”“光照”這些字眼來提醒學生。這樣一來,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高考改革的推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越發得到了重視,教學的重難點越來越往“生活”上靠,追求“偏”和“難”的題目越來越少,精選的都是貼近生活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因此,在探究性學習的運用過程中,教師仍然要把握好“生活化”的大方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知識,又能夠將知識作用于生活。如此一來,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明顯的增強。尤其是對高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知識難度較高,結合生活化教學,能夠減輕他們的理解負擔,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例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的保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上一堂德育生物課,將德育理念滲透到生物課堂當中,從而增強學生的生物意識。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個主題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從身邊的事物發現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進行主題教學,讓學生分析人類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所付諸的行動有哪些,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一來,通過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生物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經典的教學方式,在中小學各個學段都有著突出的功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優勢互補,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共同分享學習經驗,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探究性學習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難度,畢竟要“探究”的知識本身就并不是容易得出的結論,所以才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求,讓學生得到應有的鍛煉,與此同時,發揮好學習同伴的作用,鼓勵學生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互相幫助。
例如,在教學《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和主要內容,系統的對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增強對生物學科的整體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每個學生都按照任務進行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室內來回走動,參與到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去,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更加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樣一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實現學生之間的自覺查缺補漏。
高中學生應該多接觸社會,多投入到社會實踐當中,進一步開拓自己的視野,補充一些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這也是綜合能力提高的方面。探究性學習開展的一個途徑就是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的過程當中,他們的思維會得到更新,能夠從其他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對所見所聞進行探究,并且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思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途徑。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適時的為學生安排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換一種學習環境,放松學生長期緊張的心態,同時豐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例如,在教學《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此展開實踐探究,先了解“雜交育種”“誘變育種”,而后再了解“基因工程”。首先,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來獲取資料,對基本的概念進行了解,為接下來的實踐做好鋪墊。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的相關部門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基因工程”在糧食、醫學等方面的應用,并且讓學生做好記錄。在實踐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實踐報告,對本次實踐探究做出匯報和總結。這樣一來,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實踐精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運用固然會有很多好處,但是其中不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并且及時補救。比如說,探究性學習的效率問題以及有效性。如何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效率是教師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不能讓學生花費的時間與收獲的知識不成正比。再一個有效性問題,如何保證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以后真正掌握到了知識也是教師必須要參考的一項重要標準。因此,在探究性學習實施到一定階段以后,教師就需要進行教學反饋,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然后進行糾正。首先,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直接參與者,所以教師可以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其次,教師可以積極參與教學研討會以及公開課講評活動,更新對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積極討論溝通想法,借鑒他人的經驗教訓,再結合自身的實際加以運用。最后,教師還要考慮到家長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將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帶到課堂當中去。這樣一來,通過完善評價機制,綜合多個方面的因素,能夠改良教師的教學成果,推動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朝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前進。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運用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其中。其一,教師可以營造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激發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其二,教師可以組織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三,教師可以應用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能夠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也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當中,以此增強學生的生物意識。其四,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之間展開溝通交流,分享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其五,教師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感受實踐帶來的充實感,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的實踐精神。最后,教師可以完善評價機制,基于當前的教學活動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以此改良自身的教學成果,不斷推動教學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