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李 揚
(陜西省安康市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安康 725000)
混合式教學模式,其實是將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融為一體,將這兩種教學模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時由淺到深,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體育素質,提高學生的身體s素質。在高職學校中,大部分學生即將面臨的是就業,還有部分學生需要繼續升學。不管是哪種方向,都需要學生有健康的身體,這是發展的本錢。而且現在社會中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除了濃厚的文化功底外,還需要較高的身心素質,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所以,不管是為了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是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合理地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對教學的一種改革,是對學生一種提升[1]。
混合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混合,組成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線上教學變得越來越方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知識的學習。但是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光說不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需要學生在線上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于是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成為一種“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讓高職體育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開展,更有助于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線上教學是對線下教學的一種輔助,就像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一樣,是整個教學中的基本內容;線下教學是對線上教學的一種總結,不是像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一樣,生搬硬套地進行教學。而是要以線上學習的基礎來進行鞏固和加深,讓整個教學活動更加豐富有趣。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充分融合在一起,讓教學的開展更加有效,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升級改造,能夠徹底避開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改善學生的學習中的不良習慣,讓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對體育教學的參與度提高,更好地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2]。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體育中的應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要注重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要徹底襯托出“教”和“學”之間的主體地位,老師是“教”中的主體,學生是“學”中的主體,這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老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教學課程,在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下開展教學,徹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其次,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注重教學實踐的原則,體育教學最重要的還是實踐,將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一起來,在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平臺中進行合理的教育,讓學生用科學客觀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結合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的操作,增強自身的體育技能。最后,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注重它的整合性原則,因為混合式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技術教學的一種融合和再次升級,在教學設計的同時要充分挖掘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拋開它們的劣勢,這樣就可以讓整個教學整合性和專業性得到提高,讓學生在專業知識的掌握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注重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評價性原則,要進行公平的評價,結合科學的評價工具和評價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還要豐富評價得分,讓評價成為激勵學生體育鍛煉的有效手段,更好地調節學生的體育鍛煉動力,促進高職體育教學。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證學生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條件,所以體育教學對學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在高職學校教育中,面對一群即將面對社會的學生群體,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有效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但是在實際體育教學中,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三:
第一,體育課的教學模式長期不變,都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進行開展,傳統教學模式中已經在老師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一時無法得到改正。而且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學都是老師講、模仿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唯一的學習標準就是老師,唯一的學習方式也是老師,所以老師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中心,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和自主性,影響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學習。
第二,老師沒有備課的習慣,無法積極調動學生在課上的參與度。很多人會好奇,體育課還需要備課嗎?體育課就是隨機應變就好啦。就是這種思想才會導致體育教學的效果得不到提高,體育老師也逐漸忽略了體育的備課環節。老師沒有對整個教學進行嚴謹的規劃和設計,對教學內容沒有具體的安排,導致在教學中缺少教學目標,就像是沒有“領頭羊”一樣,整個教學隊伍自然會松懈、散漫。這是造成學生不喜歡體育課、不認真學習體育的重要原因。
第三,老師的教學能力不夠硬,對學生的要求比較低。老師的教學能力需要與時俱進得到提高,要選擇有趣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活動,而且還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針對一些老資歷的體育老師,盡管教學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對信息技術教學比較陌生,這是教學的一大短板,需要老師得到補缺。而且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老師都會選擇讓學生在進行完基礎鍛煉后進行自由活動,沒有完整的鍛煉計劃,這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沒有太大的作用,消磨了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3]。
老師是整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教學地位。社會在進步,教學在改革,老師應該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方式進行學習,要有良好的學習意識,敢于面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高職學校的體育老師本身就有著較高的學歷和新事物的學習接受能力,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體育教學需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并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能夠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自身的教學水平。學校要組織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培訓會以及信息技術的培訓,讓全體體育教師在一起進行討論和學習,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開展,讓老師之間彼此切磋教學能力,還可以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互相介紹自己的教學經驗,讓整個教學設計更加完美,更好地促進教學的良好發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要讓老師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進而讓教學上升一個高度,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開展,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體育技能[4]。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能夠讓學生對體育教學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開展,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讓體育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在線上教學時,要充分設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課程,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實現線上教學。線上教學的設計老師要根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搭配,挖掘各種教學資源來填充體育教學。可以采用微課、慕課等形式來進行搭建線上教學平臺,將固定的教學內容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中,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更好地認識到體育教學,掌握更多的體育技巧。
例如,在針對足球這項體育項目教學時,老師要將足球教學進行合理的分解,先從最基本的足球知識學起,在對應的微課內容中設計相關的知識點提問,幫助學生鞏固足球知識。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足球,不一定非要讓學生學習高超的足球技能,一定要將足球踢進網才行,而是要讓學生在足球的學習中,提高對足球的興趣,能夠加強足球的鍛煉,更好地促進足球教學的有效開展。足球教學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可以針對視頻和簡單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良好開展。
經過線上教學后,課堂教學的開展就會更加順利。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老師提前將教學內容發布到教學平臺中,結合學生的觀看記錄來進行教學。不僅能夠節約課上教學的時間,還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學習到無限的知識,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更加主動積極,課上的參與率也會得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要保持與線上教學的一致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掌握,在體育課上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還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讓學生對各種體育動作的掌握更加細致,完善整個教學過程[5]。
例如,在進行健美操的體育鍛煉時,學生利用課前的時間;來進行觀看老師所發布的教學視頻,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自主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掌握和學習。然后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省略教學生的過程,直接來驗收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對學生所反饋的信息進行吸收,更好地促進線上教學的開展。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保持主體地位進行對健美操的學習,針對每一節健美操步驟來進行自主學習,讓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讓教學進度得到加快,讓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縮小,更好地提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
課后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方式,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磨煉,是對學生體育學習的一種鼓勵和支持。但是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往往只是針對學生的體育成績來進行,完全沒有任何客觀性和有效性,這不利于學生的體育鍛煉。所以,在整個體育教學評價中,老師要充分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來開展評價,結合學生線上學習的成果和進度以及線下學習的表現(不曠課、上課不搗亂、體育課上積極鍛煉等)來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增強,讓學生的鍛煉欲望徹底激發出來。改善傳統評價方式,讓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評價中要對學生的學習和行為進行評價,豐富評價的方式,老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更好地完善評價體系,讓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提升。老師要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進行多樣化的教學評價,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評價體系,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認識,全面調動和激發出學生的鍛煉興趣。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老師不斷地探索和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結合線上線下教學優勢來開展為體育教學提供幫助,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職體育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學的效率提高,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良好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