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瓊
(重慶龍門浩職業中學校 重慶 401336)
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是前提,學習是為了運用。計算機學習是為了掌握實際運用的能力。這種實際運用能力體現在學生自己解決計算問題,創造性地拓展和發明計算機的其他用途。計算機作為一門技術學科,無比強調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所以計算機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再合適不過的教學方法和思路。CAD能夠進行很繁復的設計工作,還能對圖形影像進行高效設置,但是,CAD一直是學生面臨的學習難點。陳舊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很好地對CAD進行學習。這門計算機課程需要結合任務驅動法,老師需要提前進行卓有成效的任務導向設計,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根據任務確定學習計劃,找到高效的學習路徑來解決學習任務。
CAD就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英文縮寫,它運用圖形影像程序幫助人們進行計算機設計工作。它就是讓計算機對很多計劃進行運算和解析,從而得到比較好的部分。還有人們從草稿開始,運用CAD將草稿轉換為比較完整的方案圖,程序可以自主進行轉化和生成,人們選擇好的生成方案進行再修改。CAD綜合了信息、技能和實踐能力,在學科中屬于實用類的部分。CAD主要是從事圖形設計的相關工作,主要被用在工程行業中,也在社會發展中得到了更高的進步。CAD在教學活動中比較難于被傳授,因為它要結合很多具體的工程設計實踐,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到很難理解,而且相關知識很枯燥,學生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去研究。有些學生的計算機底子不好,又沒有主動學習的動力,傳統授課模式不能激發他們探索的熱情。所以怎樣使用能抓住學生吸引力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求知欲就是老師面臨的教學難題。另外,傳統模式無法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分類施策,同學們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再就是,每個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也不一樣。老師在講學中無法用一套教學法去適配上述情況,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并不能算成功。
以往舊的教學模式,老師將教學精力過度地投入到自己的視角中,把自己作為教學中心,沒有意識到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技能和知識。這就是因果錯位了,學生本應該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老師把課堂講學流程設計再完美,如果學生不能充分吸收,也是意義不大的。
計算機CAD是一門實操性極強的學習運用軟件的課程。很多工程設計中需要應用到CAD。簡單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先講解CAD知識,進行課堂演示,然后讓學生練習。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這種授課模式令人乏味,學生沒有緊迫感和積極性,會怠惰地應對課堂教學。長期如此,會讓學生在對CAD需要運用的知識和技能產生嚴重拖欠,積重難返,這對學生日后的職業選擇埋下隱患。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信心不足的情況。在未來需要的職業能力中,拿建筑設計來說(通常這也是一大批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擇業時選擇的領域),這個領域需要學生應付大量的細節內容,簡單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培養學生掌握未來職業領域需要的技能和細節要求。這種單一教學模式讓學生不能在準職業化的教育中揣摩實際運用中會產生的問題,不能對職業化模式進行預演訓練。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為導向,通過摸索實際路徑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這就化解了簡單教學法產生的教學瓶頸。在摸索通過何種方式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領悟到很多解決實際問題時遇到的細節,并針對細節采取相應措施。另外,簡單教學模式是一種以一敵百的通用教學法,無法滿足因人而異的學生特性。任務驅動法,教師通過設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創造式的學習,從而能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邏輯思維。這也是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的教學方法。所以任務驅動法能夠緩解傳統CAD教學中產生的教學瓶頸,很好地適配到制圖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獨特的效果。任務驅動法能讓學生掌握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動權,能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增加實踐機會。拓展職業視野,讓學生擺脫了學習中的被動地位,刺激了自己對于學科更深入的認識,并能增加同學之間互助學習的機會。
一些老師會應用實踐方案+任務驅動法的模式,讓CAD和職業教育相融合,在課堂上,老師用具體真實的實踐工作引出各種問題和任務,將職業技能知識點融合進教學案例中,學生在實踐方案的研究中,掌握了相關的行業知識,也能在任務驅動中,找到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老師在課堂中根據教程內容,向同學們提出問題并布置任務,學生在這些問題和任務的導向中,自主地結合所有能借鑒到的材料和輔助手段,通過自己解決或者通過同學合作,在老師一定程度的指導中,來完成教學中的任務。這一整個過程就是任務驅動法的內容和意涵。這種教學法與解構主義思潮相關。老師需要在前期做大量準備,設計好相應的課堂授課模式和教學任務。學生則在任務導向中通過主體研究的方式來求得任務的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帶著闖關式的體驗,能夠得到某種心理上的收獲,在成功完成任務后,學生增強了學習信心,并對后續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更積極的探究心理,這是一個科學的環狀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掌握能力。
任務驅動法的步驟應該如下,設計好實踐場景,布置任務,學生先解析任務再獨立研究或者分組研究,學生解決問題,課堂互動溝通,老師和學生互相評價任務完成情況,總結這次任務的環節和收獲。這些步驟老師不但要設計好內容,還要掌握好時間,因為一個學生的學期時間有限,任務驅動教學法不能影響教學進度。
老師在課程設計的最初就要整理好課程內容,這其實是在進行課程的頂層設計。教學大綱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標,老師要將教學目標和選擇的實踐領域相結合,比如章節內容是否和建筑設計適配程度較好,老師要進行規劃思索。只要做好這個步驟,老師才能進行后續的教學情景和任務設計。
主題就是任務驅動的主旨和指標。老師要深入探究學生的求學目標和職業規劃,結合學生對于學習的要求,來進行教學主題設計。主題要反映到教學大綱內容,然后所有任務設計要圍繞主題進行。這樣保證任務教學的整體性、統一性和連貫性。
老師在設計任務時,可以在每節課上設計一個任務,讓學生解決;也可以在CAD整個學期教學中設計整套連環任務。老師在設計實踐場景時,讓同學們置身于職業場景中,把自己當作動漫產業中的三維建模工程人員,老師提出設計任務,讓學生解決三維建模問題。這是簡單的課堂任務環節。還有針對整個CAD學習過程,老師可以根據每個章節需要學生學習到的能力來進行整體任務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任務驅動學習中感受到連貫性,讓學生為未來的職業生活做出預演,讓計算機這門實際應用性很強的技術學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老師對學生發布的任務,要注意把問題巧妙地融合到教學情景中,這樣能讓一步步地引發學生進行思考。老師要向學生講解任務設計的目的以及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和主題,讓學生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能在了解目的的情況下才能讓任務和問題引導自己發現解決的方法。這就像讓學生掌握了“上帝視角”,這種思考角度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學生在了解老師布置的任務后,要選擇好的探究方法,方法對了,就像走對了路,自然能夠在正確的路上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學生也要設計好自己的探究步驟,知道做事情的先后順序,能做到根據輕重緩急來解決問題。這也是職業意識的提前演練。
老師需要在學生解決任務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忙。老師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這樣可以更高效地解決任務難題。學生在分組中鍛煉了協作能力,還能取長補短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因為在真實的職業場景中,工作也是需要合作完成的,而和諧的合作能力也是工作能力的一環。
學生要掌握能夠調動資源的能力,這也是日后能夠在工作崗位獨立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意識。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失去了老師的“攙扶”作用,在學習中,學生失去了一定的安全感,因為剛開始嘗試任務驅動法時,學生由于慣性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自主學習的模式。老師要在這個過渡環節中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難關,引導他們學會整合資源、利用資源,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這些輔助資源有圖書館、互聯網和研究平臺等。老師可以在發布教學任務后,就向學生介紹本章節本主題涉及的職業領域,以及此領域可以讓學生調動的學習資源,例如,一些相關的科研報告,或者論文標題等。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并且思維各異,在學生解決任務后,老師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指導,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通過任務驅動法學習產生更好的學習動力。有的同學由于知識水平欠缺,實操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解決任務,老師需要鼓勵學生,并輔助同學解決任務,學生通過老師示范,可以了解任務解決的過程,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能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實踐設計一種評價機制,這種機制不同于舊的教學模式中的分數評價體系,而是設計一套教學目標和基準線來動態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
總之,計算機CAD這門實用性強的學科教學中,老師要積極善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合理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運用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來獨立解決問題。任務驅動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職業化場景中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細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中的學生興趣點去設計合理的任務,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好奇心。還可以通過互助式的分組解決任務,來鍛煉學生的團隊溝通能力和協商能力。在設計學科整體任務時,老師能夠保持任務教學的連貫性,這種設計讓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具有一致性和聯結性,學生在學習中也能對學科有一個整體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