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平
(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第一中學 山東威海 264200)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普通高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發揮體育教育的作用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施強化訓練,重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有自主發展能力和協調溝通能力、有終身運動意識和學習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新時期在對高中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能力進行培養,為了踐行體育素質教育理念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還要面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設計體育模塊評價教學體系,彰顯體育評價的作用,引導高中體育教學改革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
體育核心素養是隨著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落實提出的,體育核心素養在教育改革實踐中的應用能力對體育教學和體育教學評價產生直接的影響[1]。對體育核心素養進行分析,發現結合體育學科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應該將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和健康促進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向,并且在教學評價方面將學生運動能力與習慣、體育情感與品格、健康知識與行為作為評價改革的主要目標,增強體育模塊評價與核心素養培養需求的契合度,從而探索教學評價改革的主要方向。按照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要求,高中體育教師在引入模塊評價理念的過程中,要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作為指引方向,積極探索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注重評價激勵、評價反饋,以評價促進學生學習,使評價體系的價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多元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學生學業質量和標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能對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有助于促進學生對體育運動與健康知識進行深入系統的探究,為高中階段教師對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形式等進行合理化的改革創造條件,從而突出評價引導的主要作用,促進體育與健康模塊化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改革發展成果。
為了能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對高中體育模塊評價進行有效的改革,促進體育教學科學化發展,在對評價體系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踐行核心素養的內涵,綜合兼顧顯性評價和隱性評價,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對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內容等進行設計,從而構建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保障能落實體育模塊評價工作,彰顯教學評價的價值,指引體育核心素養引領下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科學化發展。下面就對體育模塊評價體系的設計進行細化的分析:
按照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在考核評價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運動能力與習慣、體育情感與品格、健康知識與行為作為三個模塊的評價,并對評價指標和評價具體表現的要求進行設定,保障能借助評價指標促進評價工作的合理化實施,為高中體育教學的科學化推進提供有力指導。在具體對評價指標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運動能力與習慣、體育情感與品格、健康知識與行為三個模塊作為一級指標,并按照人才培養工作的具體需求對二級指標和評價表現進行劃分。運動能力與習慣二級指標可以設定為體能指標,對學生的跑跳等基本運動能力進行評價;技戰術能力指標,對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如鍛煉能力和競賽能力等進行評價;運動習慣指標,將學生每天堅持鍛煉的情況、運動傾向情況作為評價參考要素。體育情感與品格指標二級指標可以劃分為體育情感指標,即對學生體育運動的態度和情感等進行考察;體育品格指標,即對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堅持情況、遵守規則意識情況和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情況作為評價要素。健康知識與行為二級指標可以劃分為健康知識指標,即對學生科學健身、安全運動方案知識、運動損傷預防和處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考查要素;健康行為指標,即將學生運動前自主做準備運動的能力、室內運動的能力等作為考查方向[2]。在模塊化指標體系的作用下,能對體育教學評價考核的方向進行確定,并且在評價活動中能兼顧體育核心素養要求,有助于對體育教學改革作出積極的引導,彰顯體育模塊評價的實際應用價值。
按照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按照核心素養要求對教學評價進行調整,以模塊為單位對多元評價進行確定,形成完善的評價檔案。具體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按照教學目標可以嘗試將教學評價評分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并且在此基礎上引入學分制,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借助學分引導學生面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對評價引導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高中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與體育模塊學分制評價進行融合。
1.運動能力與習慣
運動習慣與技能涉及多方面的內容,需要結合具體模塊對評價進行分析:其一,體能模塊。運動能力在學生學習方面的具體表現形式為體能情況的外化,對運動技戰術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對運動的感知力,也涉及體育技能展示和競技能力方面的內容。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綜合分析學生個體身體素質基礎以及進步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定。在此基礎上,要注意對模塊教學中學生對運動技術掌握情況以及強化運動技術涉及的體能情況進行評價,如在籃球運動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彈跳力的評價、在田徑短跑運動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速度的評價,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標準進行進一步完善[3]。其二,技戰術能力模塊。此模塊教學評價中將對學生專項運動能力的評價作為重點,主要評價方向涉及學生對規定動作的展示情況、學生在比賽中對專項技術的應用情況、學生應對比賽的能力等,往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標準進行設計和完善。其三,運動習慣模塊評價,將學生在課內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和已經形成運動習慣的情況作為評價標準。
2.體育情感與品格
體育情感與品格模塊評價方面,要將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情況作為核心,從學生對體育精神的領悟、對體育道德的踐行以及自身體育品格的培養情況角度進行評價,在評價環節要注意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體育運動積極性、體育運動拼搏情況、堅持情況等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運動規則的遵守情況和自身體育運動服從情況等做出評價,保障能在評價環節對學生的體育情感和品格做出客觀的判斷[4]。
3.健康知識與行為
健康的行為是體育運動評價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教學評價環節可以關注這方面的內容,從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情況,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情況,學生情緒自我調節情況、學生在學習體育運動知識過程中適應教學環境的情況等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學中健康行為方面的評價還涉及良好鍛煉意識、作息習慣、衛生意識、飲食控制情況等,也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體重的控制相關,還涉及學生掌握運動損傷預防處理、常見傳染病預防處理、運動疲勞消除、積極向上心態保持方面的內容。從健康知識與行為模塊對學生做出評價,能指引學生主動參與這方面知識技能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評價反饋支撐[5]。
4.獎勵
在引入積分評價模式的過程中,為了增強公平性,可以嘗試邀請學生填寫獎勵部分的內容,一方面是對體育運動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爭取獲得相應的獎勵,從而彰顯體育教學評價的價值,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6]。
在開展體育運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對評價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對評價方法也進行適當的調整。具體可以結合不同評價項目和模塊設定差異化的評價方法。如體能成績方面的評價可以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評價表進行設計,將學生的整體成績和進步幅度作為評價的主要方向。而技戰術能力方面的評價則采用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要同步關注學生的成績等級以及學生成績提高幅度做出相應的評價,可以綜合采用學生自評、教師評價以及學生互評的方法;運動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等方面的評價可以綜合多元評價與觀察記錄評價進行,整合評價結果。
對高中體育模塊評價教學進行改革,在構建完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要想從根本上發揮評價引導的價值和作用,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對學生實施積極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對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形成深入系統的認識,從而優化教學評價,彰顯教學評價的價值和作用[7]。在實際實施體育模塊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從以下方面入手對評價體系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
其一,對教學評價理念進行改進和創新,引入開放化評價思想,能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以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現實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規劃設計,為模塊評價體系的實踐應用創造良好的教學空間,突出評價引導的綜合效果。
其二,對體育素質教學課程進行完善,在保障體育運動技能教學和習慣培養綜合效果的基礎上,要注意對學生實施體育情感與品格、健康知識與行為方面的指導,并且為了方便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進行結合,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增強評價結果的可參考價值[8]。
其三,要注意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訓練,提高教師應用先進評價理念進行評價的能力,從而引導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切實突出評價的綜合效果,為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作出積極的引導。
綜上所述,在對高中體育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構建體育模塊評價指導體系,能按照體育模塊化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結果進行優化,突出評價的整體性、指導性和靈活性,保障模塊評價能展現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能為體育教學改革活動的深化發展服務,從而促進學生對體育科學文化素養進行深入系統的探究,在激活學生終身體育運動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