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花
(丹陽市實驗小學 江蘇丹陽 212300)
數學的學習不僅僅包括計算,更重要的是信息的準確讀取,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才能提升他們解題的準確性。閱讀是學生提取數學題目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與數學理論概念與知識分不開的,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滲透其數學閱讀素養的提升,這不僅是小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個人需求,也是現如今數學教學的重要趨勢,對于數學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數學閱讀這一概念,但是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并沒有將此概念融入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很重視,錯誤地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內容,教師只需將數學教學重點放在知識技能提升以及思維培養層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他們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難以獲得提升。殊不知,學生數學技能以及數學思維的提升都是以數學閱讀能力為基礎的,教師更應將數學閱讀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數學各項能力的提升。
小學數學題目中,有很多需要學生通過正確閱讀提取關鍵信息的內容,包括人物對話、概念理解、公式應用等問題,這些都是文字性的描述,這些都需要依托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以實現數學邏輯之間的靈活轉換。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正確引導,將重點放在信息提取、邏輯分析等方面,進而提升學生的解決速度與準確率。學生數學閱讀水平的提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他們的閱讀技巧,通過系統性的數學閱讀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使其解決數學問題的水平得以提升。同時,在學生數學閱讀水平提升的同時,更能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積極參與到課前預習和課后知識鞏固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閱讀作為人們正確認識世界與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縱觀現階段的數學教學,筆者發現,凡是那些數學成績好的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都較強。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也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包括英語、語文、數學等學科。并且隨著數學知識越來越傾向于學生的社會生活、僅僅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顯然是不夠的。比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看到一些產品的使用說明、產業的結構圖等,這些都與數學學科有密切聯系,從這個角度看,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顯得十分關鍵。為此,教師也要提高對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認知,以期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從客觀情況考慮,學生在步入小學開始,識字量在不斷增加,他們在數學方面的學習與思考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閱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有時候,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學習方法提高閱讀學習效果,但是畢竟學生的知識量有限,在閱讀方法的選擇上不能選取有效針對數學學科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清晰的閱讀指導,在提高對數學閱讀教學認知的同時,更具針對性地進行數學閱讀的指導。可見,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提高對數學閱讀教學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加以正確引導。
興趣是學生數學學習強大的內在動力,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數學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以其興趣為驅使力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數學閱讀情境的創設,通過制造沖突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疑問,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問題得以解決。以情境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能夠使其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此外,為了突出情境教學法的實際作用,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閱讀情境中,能夠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情感共鳴,大大提升他們參與數學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容積的認識”這一內容時,首先,筆者為學生展示兩個不同的杯子,讓學生直觀猜測哪一個杯子能夠盛下更多的水;其次,在學生觀察并得出自己的答案之后,讓學生翻開課本找出關于容積的概念,這一過程以生活中的杯子來引導學生進入數學閱讀狀態中;最后,讓學生用小杯子向兩個杯子中注水,并將兩個杯子倒入的杯數進行記錄,學生認識到容積并不能定義水的容量,于是,讓他們閱讀容積與容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容量的概念。這種情境教學模式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對新知識進行探索,在閱讀的過程中讓他們尋找答案,達到了提升他們閱讀興趣的效果。
關于小學數學的概念以及定義,都可以從掌握關鍵詞來理解,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關鍵詞,這對于他們理解數學題意具有重要作用。在學習數學概念以及定理的過程中要字斟句酌,體會數學語言的嚴密性,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概念的內涵以及外延。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概念的意義和延伸內容,在閱讀的基礎上對題意作出合理的理解,才能為接下來的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方程”這節課時,關于方程概念的關鍵詞為“未知數”以及“含有等號”,學生在理解方程概念時應抓住這兩個關鍵詞重點閱讀;在學習“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時,教師應讓學生重點閱讀倍數與因數之間的關系。通過運用概念關鍵詞閱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并強化記憶,對于學生后續正確解決數學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質疑能力指的是學生主動發現并探索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學生產生質疑之后,會針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從而形成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在質疑的驅使下引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對于學生探究水平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益處。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知識點時,學生針對之前學習的方程知識提出自己的疑問“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為什么不能同時加減?”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反復閱讀,總結分數的特點,這樣對于他們理解分數的外延具有深刻意義,并在質疑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數學知識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交織的整體。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數學閱讀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幫助他們構建穩固的數學知識體系。比較式閱讀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閱讀,開闊學生的思維,提供新的思考路徑,同時也獲得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有效培育學生的數學思想。
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這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圓柱與圓錐書面解釋的過程中與熟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定義進行比較,讓學生理解其中異同,由此,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一個深刻的認知。比較式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聯想力,在腦海中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而且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想象力與創造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學習水平。
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其中的關鍵內容,這樣一來,閱讀能力的培養也被包含在內。從這個層面來講,教師在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對知識進行探究,在課上留出10min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與反思。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還要將這一做法延伸到后續的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與習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價值。除此之外,數學教學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因為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與思想的載體,知識與思想要通過語言表現出來。這時,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注意對數學語言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數學詞匯,逐漸讓學生學會將日常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教師還要善于把握時機,讓學生在交流、分享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鼓勵他們將數學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加強其信息交流,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氛圍,為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創設有利條件。
總之,本文分析了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和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將小學數學閱讀落到實處的有效路徑,提高認識,正確引導;通過注重數學情境的創設,帶動學生學習熱情;關注題目關鍵信息,培養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鍛煉思維的縝密性;采用比較式閱讀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升他們的閱讀技巧,使其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培養閱讀能力,重視交流反饋。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應不斷探索更多新型的數學閱讀教學手段,針對不同學習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數學閱讀教學活動,以數學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