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霞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第一中學 甘肅甘南 746300)
高中的音樂教學屬于藝術性教育,與其他的學科有一定的區別。高中教師往往對音樂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認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解音樂教材內容知識,讓學生進行對音樂的欣賞,并學唱音樂歌曲就是完成了對學生的音樂教育,忽略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這樣的音樂教學不能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限制了學生音樂創造力的開發,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并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通過言談舉止無形中教育學生。并在課堂教學中,結合信息化技術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在達到高效音樂課堂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音樂中蘊含豐富的藝術內容與絢麗多彩的藝術表演形式,教師有效的音樂教學,可促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在音樂課堂進行中國民歌教學時,教師通過民歌讓學生認識并了解關于民族的故事、習俗、音樂形式及民族習俗,讓學生貼近生活去感受其中所傳達的情感,并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深入的了解從中產生感悟,體會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和文化內涵。通過此類的音樂教學,將音樂以文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所感受體驗到的不再只是音樂的本身,而是音樂所表達出的更深層次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這促使學生對其產生了感悟與思索。與此同時,也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所增強,從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中提升自身的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從而使其音樂文化素養得到了有效培養,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高中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文化素養,還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操,更對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有著巨大作用。音樂可通過藝術形象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和追求,學生被音樂無窮的魅力深深的吸引,并從音樂帶來的樂趣與享受中使學生受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熏陶,并從中獲取豐富的情感。不僅如此,音樂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創造美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變得豐富多彩,充滿青春活力,以此發揮學生的特長,形成學生獨有的人格魅力。
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音樂教學中的音樂鑒賞就是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賞析,讓學生聽一聽歌曲,簡單講解一下歌曲內容就帶過了。然而實際上,音樂鑒賞對學生培養音樂美感與促進精神世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有效的音樂鑒賞具有創造性,在鑒賞的過程中,可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感知與音樂內容中情感的體驗,在腦海中形成想象與聯想,通過自己腦海中對音樂的體會與感悟,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從某種程度上改變鑒賞的音樂作品的面貌,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提升。而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音樂鑒賞中,通過圖片、音樂、文字、視頻等形式將音樂鑒賞資源進行整合,豐富的鑒賞形式,可大大提升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的興趣,使學生在鑒賞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從中在音樂情感的流露中受到音樂內容的啟發。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提高,并在學生體驗音樂的過程中,產生對音樂美、韻律美、內容美的感受。結合信息化的音樂鑒賞,有利于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
例如,在欣賞“雄心壯志沖云天”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先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并根據教材內容結合信息化技術進行音樂課堂教學課件的制作。可先在互聯網中查找與教材內容雄心壯志沖云天相關的故事介紹及音樂視頻資料,并在音樂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將其結合于高中音樂教學課堂中。進而讓學生通過對音樂情節故事的了解與音樂故事視頻或相關音樂的欣賞,讓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更加了解課堂學習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雄心壯志沖云天音樂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對音樂所傳達的情感進行領悟,并通過輔助教學視頻內容產生自己的想法與聯想,并從自己對雄心壯志沖云天的音樂熏陶中,形成自己的音樂精神世界,并從多維度對其進行擴展,以此促進學生音樂創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音樂本身與中華傳統文化就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形成了五十六種不同音樂風格的民族音樂,對于每個民族來說,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的血脈。不同的民族具有其不同時期的音樂文化特色,其音樂內容蘊含著當地獨特的文化及思想。將獨具特色的文化滲透到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音樂進行理解,并產生更豐富的音樂感悟。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根據音樂教學內容利于信息技術搜索相關的文化進行教學,并圍繞著音樂的主題,適當地將相關文化滲透其中,并引導學生對音樂相關的社會背景及文化環境等內容進行了解,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使其對音樂內容有所感悟,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擴大其音樂視野。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個人練習得以強化,使每一節音樂課程都能夠幫助學生達到審美目標。
例如,在“獨特的民族風”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聽音樂,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具有獨特民族風的圖片及視頻展示,比如,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藏族舞蹈、新疆美食等。讓學生通過對獨具民族文化的圖片及視頻,產生對民族的了解,然后再進行課堂音樂的播放,學生通過對民族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聽音樂時,將會無形地融入于音樂的情境之中。然后再進行學生的視唱,在學生進行個人練習時,加深對音樂中蘊含的感情的理解。以此,在教學中滲透文化的同時,強化了學生音樂個人練習。若教師沒有通過信息技術的結合滲透文化進行教學,沒有通過相關的圖片及視頻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發源地的優美文化氛圍,學生又會體會到怎樣的音樂情境。因此,老師巧妙地通過信息技術滲透文化于音樂教學中,可促進音樂教學目標得以完美達成。
在高中音樂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使課堂形式得到豐富,通過對學生視覺與聽覺的刺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音樂想象,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高中生已經具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其品位及對音樂文化的質量要求也逐漸增高,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音樂教學中枯燥乏味且老套陳舊的教學手段與內容。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學生對現代化教學工具及手段接受度會更高。因此,將信息技術結合于音樂教學中,可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豐富的課堂形式進行音樂教學,使學生在視聽結合的音樂感受中,喚醒對美的認知與感悟,塑造自己的音樂個性。
例如,在“京劇大師梅蘭芳”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圖片或視頻展示,使學生在更加形象逼真的視覺聽覺體驗中,提起課堂學習的興趣,這樣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不僅使傳統音樂理論知識得以簡易化,也使音樂作品的表達更加詳細與完美。與此同時,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認識與了解,通過信息技術的表達,也使音樂更具表現力。生動的畫面和逼真的情景,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并在學生對音樂的充足體驗中,喚醒其對美的認知與感悟。
現如今,高中生升學的壓力不斷上升。有效的音樂教學不僅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可對其學習壓力起到緩解作用。音樂能夠通過內在蘊含的精神文化傳遞給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此,音樂教師更要提起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視,要注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核心,并通過其變現出的情感進行和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在與學生進行音樂情感因素的探討時,將積極的生活態度與樂觀的精神面貌進行有效的傳達。潛移默化地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消極情緒及緊張的情感加以改變,通過音樂情感的表達內容與學生建立起情感的橋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與音樂綜合素養。
無論進行什么教學方式的目的都是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的提升,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多運用教學評價,這能有效促使學生形成自我認知并產生行動,可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學習。只要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可,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以強化,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增加對音樂的熱愛。而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專業素養才能得以實現,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方式及評價語言的適當運用都應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鼓勵,對給予其肯定的評價,并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與性格特點,給予相應的評價,使每個學生的自信心都能得以增強。并以此引發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在音樂教學課堂上體驗到被認同的愉悅感,逐漸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在歡快的教學課堂中有所收獲,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在評價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并依據他們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將學生分等,而是使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同時也方便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并通過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不斷優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并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拓展,能夠對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并主動詢問解決方法,更加明確自身的學習方向,從而促織自身積極的全面發展。通過評價機制的完善,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此過程中,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得以全面發展。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做好學生學習路上的領路人,并不斷探索創新音樂教學模式,將現代信息化教學方式高效地運用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使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有學生對音樂學習中,才能喚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進而對其中變現的內容進行感悟,以此有助于其形成正確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與人格魅力的提升。對于高中音樂教師而言,想要使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掌握,并形成良好的音樂文化素養,首先要具有立德樹人的觀念,提升自己的奉獻精神與敬業精神,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并以自身由內而外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通過言傳身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課程,還要對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