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霞
(甘肅省秦安縣西川中學高中部 甘肅秦安 741600)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是初中課程的升華,也是基礎知識的普及,因此在農村地區的家長、老師以及學生的眼里,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幾乎可以決定命運的階段。而政治課比起語文、歷史等學科來,比較抽象和概念化,如果還是按應試教育那套,照本宣科,只教書不育人,那么必定教得枯燥無味,學生自然無興趣可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趣味開展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自主探索知識,以便學生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來適應整個教學節奏,最終促進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學習需求不僅表現在知識上的需求,還表現在對學習興趣的激發,身心的愉悅,輕松氛圍內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知識。還能激發興趣,培養情感,體現政治認同。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趣味課堂教學的開展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政治學科的學科素養體現的要求。
農村地區高中政治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單一,大部分教師使用語言進行講解,從而課堂氣氛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大大降低,沒有主動性可言;同時,學生對政治課的認識不到位,從而在上課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調整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策略,運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輕松而有效地掌握相關的政治知識。
高中政治學科包含著大量煩瑣的知識點,學生要具有抽象思維,才能將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理清楚,這些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很多農村教師在教學時只是照著課本內容講解,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教學,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此外,教學模式十分落后,在教學時沒有將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十分單薄,久而久之會促使學生失去對學習政治的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學生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輸的內容,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住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中,還往往存在著理論教學脫離實際生活的情況,這樣會促使整個教學效率比較低,單一的追求教學進度不能夠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也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政治是死記硬背的科目,其中的理論知識枯燥乏味,條款眾多,通篇大道理、大框架、套話等,這種認識是狹隘和錯誤的,甚至有些政治教師還犯了學科投降主義和學科逃跑主義錯誤,不把政治課作為思想教育的主陣地,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對學科的排斥,導致學生產生應對性學習,十分不利于提高政治學科的教學效果。
在過去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往往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將學生的最終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評價過于單一,不夠科學合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的政治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也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差異,合理評價。制定合理的學考和高考評價體系,既要區別對待,但也要看到二者的關系。讓合理的學考評價體系促進高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敲門磚,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就要搭建趣味課堂教學平臺,來促進學生對政治的理解和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的指引下,依托趣味課堂教學平臺,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來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其次,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教師應不斷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內容,從各個角度進行擴充,將教學充滿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助推學生成長。
每一節高中政治課都應該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既要結合課程標準要求,還要明確考綱,符合農村中學的實際。要做到課前精準備課,知道學生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點,從而明確教學目標,在課堂上突出重難點的講解,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教師只有在課堂中表現出自身專業素養,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自然也會對政治學科產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抽象概念簡化的分析為主,要求學生對理論進行記憶,忽略了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善于將課本理論聯系實際,以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將抽象化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將理論知識生活化。在教學“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時,可以將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作為新課導入手段,并提出問題:你對我國的民族狀況了解多少;我國今天呈現整體和諧的民族關系說明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貫徹了什么原則?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設置課堂問題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自主探究,理解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漫畫的一個特點就是趣味性,也就是滑稽、幽默。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漫畫,挖掘漫畫講述的內涵,促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同時,運用漫畫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政治教材中的漫畫生動而形象,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漫畫來引起學生的關注,促使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政治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漫畫,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深入挖掘漫畫中所蘊含的道理,利用漫畫幫助學生從中掌握基本知識。例如,在教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課中,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教材講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和各自的主張會十分枯燥,學生也很難理解掌握。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接著課文中《大樹的對話》這一漫畫進行講解,并與學生共同探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促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經驗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并認識到既不能對所有的唯物主義一律提倡,也不能對所有唯心主義全盤否定。
高中政治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政治知識,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要使學生知曉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也許明天就被驗證是錯誤的,要善于思辨,敢于質疑,通過多角度看待相關的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開展辯論的形式,激發學生討論興趣,活躍課堂氛圍,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講述完相關的內容后,對學生提出問題:相應的邏輯論證是怎樣的?學生一一進行相關的回答,通過課堂問答的形式,讓學生知道一些知識,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相應的便利。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進行相應的課堂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在講貨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開展辯題為“金錢是否是萬能的”讓學生在辯論中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評價是政治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實際掌握政治知識的情況,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政治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工作。政治教師要聯合教學實際,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比如政治教學評價不能僅圍繞學生的考試成績、背誦、做題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應該圍繞學生的政治素養、價值觀念、行為操守、思維方式等多個維度對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進行綜合性評價。在實際教學評價過程中,可以采用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評價中充分認識自我,認識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目標,以此來激發學生自身的奮斗意識,鼓勵學生融入學習環境,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此外,在此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階段,自身的發展還未完全定型,因此教學評價應當著重發揮診斷、反饋和激勵功能,以此來更好地激勵和指導學生學習政治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策略。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有很多需要學習、完善的地方,而農村地區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改革還處于落后階段,教師要更加努力地創新教學方法,針對現階段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秉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勇于創新,敢于探索,創設一種輕松、和諧、有趣的教學環境,寓教于樂,潛移默化,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在審美愉悅中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從而真正實現趣味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