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弊端逐漸凸顯,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班級管理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掌握良好的溝通藝術,從而促進班集體的和諧發展。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仍然有些班主任不懂得溝通,獨斷專行,造成了小學生的抵觸和反感,使得班級氛圍不夠和諧。因而,探究溝通藝術在班級管理中的意義及策略就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溝通;重要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92—02
新時代的小學生個性特點和價值觀念都有著很大的變化,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他們向往民主、自由,這就給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只有掌握溝通藝術,才能夠走進小學生的內心,獲取小學生的真實感受,從而轉變管理思路,促進班集體的持續發展。但據調查發現,在日常班級管理中,部分班主任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取小學生的意見,遇到事情總是對小學生發號施令,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還有的班主任不擅長與學生交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以此來震懾小學生,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放平心態,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通過多樣的方式與小學生溝通和談心,成為小學生的好朋友,真正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
一、溝通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班級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和諧的班級環境對小學生的成長十分有利。班主任在做好充分溝通的情況下,會對班級內的物質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對于班級硬件出現的不足和破損,可以向學校及時地報修或申請,以保障小學生的物質學習環境是充足的、舒適的。在精神層面,溝通可以讓班主任及時發現小學生在學習情緒、同學關系和家庭成長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為小學生進行疏導和排解,消除小學生的精神負擔[1]。
2.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班主任工作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有效的溝通可以加深班主任對小學生的了解,進而為班主任“因人施策”提供依據。但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在同一班級內,小學生的智力、能力和體力都會表現出不同的差異。以往很多班主任都是采用統一的教育標準來面對學生,忽視了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溝通藝術的應用,班主任可以對每個小學生進行細致的了解,準確地把握小學生的特點,還可以及時發現小學生在心理、生理上的變化,為小學生制訂適合的教育方案,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有利于協調各種矛盾。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協調各方關系的主導者。優秀班級的打造離不開學生、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加強和小學生的溝通,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幫助小學生解決各種問題,消除師生間的隔閡[2]。其次,班主任要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了解小學生各科的學習狀況,聽取任課教師對于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為班主任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最后,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了解小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互補,進而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溝通的藝術
1.打造溫馨團結的班級氛圍。良好的班級氛圍對于一個班集體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指導著小學生的行為方式和習慣,還有利于小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通過溝通藝術的運用,打造溫馨團結的班級氛圍。班主任要牢固樹立師生共同建立班集體的意識,抓住時機,利用主題班會向小學生滲透集體概念,讓小學生明白構建良好班集體的重要性,并組織學生在一起討論、研究本班的特點,以及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構建一個民主、自由的氛圍。此外,還要鼓勵小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發揮集體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制訂班級管理規則,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為了加強班級管理效果,小學班主任還可以從學生中間選拔德才兼備的學生來擔任班級干部,實行“學生自治”,并加強與班干部的交流和溝通,使他們成為班級管理中的中間力量,帶領小學生共同進步[3]。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班集體應該是小學生個性發展的大舞臺,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班主任要做好小學生的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轉變傳統的師道尊嚴,做小學生個性發展的堅強后盾。小學生的個性會在班級溝通中得到體現,也會在班級活動中形成和深化,為此,小學班主任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多組織體驗性的班級實踐活動,用生動活潑、富有感召力的實踐活動激發小學生的參與興趣,加強師生間和生生間的溝通,給小學生創造釋放個性的空間和舞臺。在實踐活動中,班主任要放手讓小學生去操作,從活動方案的設計到活動物品的選擇,再到活動人員的搭配等,都應由小學生自主完成,這樣能使他們較好地感受到自身價值。當然,班集體的管理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小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翁,班主任還要通過溝通幫助小學生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提高小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賦予小學生班級管理的權利,在班級內營造和諧的環境,讓每一個小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積極地為班級建設建言獻策。
3.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雙方努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確保學校和家庭在小學生教育問題上的一致性和協調性,讓小學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班主任在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要堅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的原則,對不同的家長采用不同的溝通藝術,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小學生的過失,并向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班主任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家訪等方式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雙方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4.遇到問題應該換位思考。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時候班主任會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歸結在學生身上,存在著主觀臆斷,對小學生而言有失公平,甚至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良好的班級管理應該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班主任在遇到問題時應該嘗試換位思考,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審視問題,拉近和小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面對問題的出現,班主任應設身處地地為小學生著想,學會傾聽小學生的心聲,加強和小學生的溝通,讓小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建立起一種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師生關系。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他們個性獨特,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為此,班主任在和小學生進行溝通時,應當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走到學生中間,參與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和小學生一起進行探討交流,建立起朋友式的關系,在溝通中相互了解,相互欣賞,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對于小學生犯下的錯誤,班主任應該給予耐心的糾正和指導,多給小學生一些寬容和理解,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使師生關系向更深層次發展。
5.注重與科任教師之間的溝通。科任教師也是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可小覷的,只有凝聚各科教師的力量,齊抓共管,才能實現管好班集體的目標。為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積極征求、聽取各科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并將他們付諸于日常行動中,從而激發各科教師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獲得更多的支持,也使班主任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對于各科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班主任不能袖手旁觀或是采取回避的態度,而是要加強和各科教師的溝通,幫助各科教師找到出現問題的根源,積極協助各科教師解決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們并不是對每個教師都喜歡、都滿意,因而,班主任要恰當地、慎重地轉達小學生對各科任教師的意見,并向各科任教師介紹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盡量消除學生和各科任教師之間的誤會和隔膜。同時,班主任可以在工作之余或者放學后與各學科教師進行交流分享會,分享工作心得,減少工作阻力,使教師之間形成強大的合力,使教育教學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引路人,必須要重視溝通的意義和力量。在面對小學生的時候,要遵循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以各種溝通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要妥善處理好班級事務,多傾聽小學生的心聲,凝聚班級向心力,促使班級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倪紅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研究[J].赤子,2014(01).
[2]曹華.探究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中華少年,2017(30).
[3]趙穎.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研究[J].學苑教育,2014(21).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