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要】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班主任工作該如何改進和加強,這是中小學班主任最為關心也最想探索思考的問題。隨著社會環境的日趨復雜化,新時期的班級管理與傳統班級管理工作相比,面臨很大的挑戰。因此,新時期的班主任要更加注重管理的水平和效能,只有改變管理模式,才能找到制約工作發展的瓶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管理模式;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94—02
新時期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級管理的引導者、參謀者、合作者,更要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學校、社會、家庭關系和環境等因素,積極改變管理模式,構建以服務為主的管理機制,健全德育評價機制,引導家長構建良好家風,才能真正賦予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新內涵。
一、改變管理角色,構建高效管理服務機制
要發揮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作用,將德育體現在學校、班級管理之中,確立學生主體思想,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實行科學、民主的管理,形成學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模式,培養他們的民主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1]傳統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總是作為一班的“大掌柜”來管理班級事務,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雖然這樣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時間,但是也會剝奪學生自我管理的機會,削弱學生表達自我的強烈意愿,從而喪失了學生的自主性,對學生的人格形成也有負面影響。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積極改變管理角色,構建多方位、全員參與的民主化管理機制。
1.推行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和民主化治理是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充分發揮少先隊、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的作用,尤其在主題隊會、學校大型活動等方面要積極發揮好學生團隊的自主組織管理作用,只有創建營造出寬松、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和安全。無論在選舉班干部,還是確定班級主題實踐活動,以及評優選先等方面,教師都要組織學生代表以投票等形式進行評選。特別在遵守班級紀律面前要一視同仁,不能讓個別學生搞特殊,破壞公平。只有積極推行班級民主管理,真正將管理權限下放至班委會,班主任做到參與管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管理班級和服務班級的主動性。
2.改變班主任管理角色。班主任要針對不同管理目標精準定位角色,積極轉換角色,尤其是在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義務志愿活動及群體性活動中,一定要讓學生成為活動方案的設計者,在活動主題的擬定、主持人的選定、學生的參與等環節都要給學生均等機會,培養學生從小組織策劃及開展活動的能力。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幫助學生糾正相關細節問題,以服務者的角色去幫助學生開展班級活動,搭建展示平臺,給每個學生出彩的機會。例如,在學校運動會中如何組隊,如何選出隊員以及開展相關訓練和參賽,都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學會自理、自立、自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效能和水平。
3.建立積極班級文化。要以追求全體共同價值取向、環境寬松、班風良好為主的班級文化為落腳點,從多個維度挑選出品德良好、能力突出、熱心負責的班干部,然后通過教育培訓、談心談話等讓班干部團結一心、凝聚合力,幫助班主任管理學生并組織班級各項活動。班委會成員要做幫助班主任監督、教育管理、服務班級工作的好榜樣,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落實班級常規管理制度,逐漸形成一種追求真、善、美,有著共同價值取向的班級文化。
二、健全評價機制,讓綜合素質評價起導向作用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指出,要統籌德育資源,創新德育形式,探索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等多種途徑,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多元化的育人格局就必須要制訂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作為班主任應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什么樣的評價機制呢?
1.健全多元綜合評價機制。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如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在家里十分孝敬父母,在學校能夠團結同學,幫助他人,還有的學生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因此,班主任要著眼于行為習慣矯正,從學生的文明禮儀、誠實守信、衛生習慣、心理健康、學習習慣、合作團結、獨立自主等各因素方面健全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例如,組織班干部及學生做好孝老愛親、尊敬師長、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團結友善的“星級少年”評比活動,要及時反饋評價,并將評價轉化為促進學生積極矯正和保持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2.建立多維綜合評價機制。班主任要組織開展學生個人自評、同學之間的小組互評、科任教師評價、家長評價。要以小組為單元開展行為習慣品質的評價活動,小組內部的每個成員之間進行互評,各小組之間也開展互評,這樣的互評互比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的作用。在過程性評價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的形式邀請部分學科教師對各小組一段時期內的整體表現進行綜合評價,給予評價等次。在家長會上,班主任可以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熟悉的學生進行評價,給予學生一定的評語和肯定,通過多人和多方評價對全體學生進行榮譽觀和集體觀的教育,形成具有激勵性的學生養成教育評價機制。
3.探索建立學生品質積分制度。以提升德育實效為目的,積極探索建立學生品質積分制管理的量化評價,切實向管理要質量和效能。要組織召開班會,將學生品質涉及的方方面面進行量化并制訂出積分方案,在征得全體學生一致同意后將方案拿給其他學科教師,讓其他學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優秀品質和不良品質進行詳細記錄,在學期末開展積分綜合評比。比如,可以從個人誠信、衛生與安全、遵守紀律、文明禮貌、遵守公德、志愿活動等多個維度進行量化加分和扣分,學期末定期召開專題班會評比。評比完以后要及時表彰優秀和先進,對出現積分負值的學生要積極進行教育矯正,以正面引導為主,激勵其改變缺點,萬不可將評價結果公示。
三、讓優良品質反向延伸,引導家長推動家風建設
“十四五”規劃中多次提及要把家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家教良好,家風才會好,孩子的未來才更好。作為班主任,該通過什么方法和途徑來推進家庭教育,是應該深思的問題。
1.開好家長會,以學生優秀品質感化父母。班主任要把體現學生優秀品質的事例在家長會上進行通報,分析孩子品質形成的成因,有意識地讓家長深度思考家庭教育。特別要通過家長會強調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讓家長支持班主任、支持學校教育,勤于溝通,相互配合以取得教育的實效。在矯正學生不良習慣的時候,首先要矯正家長的行為習慣,比如學生看手機的問題,身教遠比言教重要,可讓家長戒掉在孩子面前看手機的習慣,多陪孩子看書,還可以讓喜歡閱讀的家長分享書香家庭建設的好做法,讓其他家長真正看到差距,主動彌補不足。通過這種方式,力求讓誠實、善良、認真、友愛等優秀的人格品質來推動家風建設。
2.用好家長進課堂活動,讓學生學習父母優秀品質。青少年的生活與教育環境直接關系到青少年良好人格品質的形成。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優秀家長資源,營造多元教育環境,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銜接,推進家校融合成長。班主任提前把好家長進課堂的教育內容關口,通過家長進課堂真實反映家庭教育的情況,特別要發揮父母榜樣的作用,讓班級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同深受將自己和其他同學比較,也將自己的父母與其他同學的父母進行比較,讓父母的優點和品格在孩子的心目中成為榜樣,才能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映射給孩子,通過這種教育活動倒逼家庭教育并推動家風建設。
3.關注問題學生,引導家長建立良好家庭生態。班主任在了解清楚家庭成員關系和社會關系,全面掌握問題學生的情況后,要積極和各位科任教師進行溝通,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實際工作中,務必要多觀察了解、關心幫助、談話談心、提供嘗試機會、與家長溝通,及時矯正與預防不良的心理與行為傾向,讓問題學生真正在教師眼中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在班級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每個問題學生的家庭都可以說是問題家庭,這些家庭或多或少都疏于對孩子的關愛和管教,孩子的習慣都不是十分好,心理問題也比較突出。針對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班主任要積極建立問題學生檔案,定期召開班委會,要通過幫教轉化和矯正提升來加快問題學生的改變。同時要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幫助其改變學習和行為習慣,鼓勵他們的每一次進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成員。針對問題學生更要把教育懲戒的尺子拿好,把牢底線,運用好批評和懲戒的手段,以感化教導為主,讓學生和家長理解教師懲戒的方式。
總之,當下的教育工作者要認真思考當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時代特點,分析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積極去改進和加強班主任工作,創新德育工作舉措,用高效的教育教學手段和途徑讓學生品質優良、人格健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與實施路徑[J].人民教育,2019(18):39-44.
編輯: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