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福
(重慶市云陽雙江中學校 重慶云陽 404500)
在引領高中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時,我們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設定,首先,社會大環境的建設需要更多的數學型人才,而數學型人才的培養不能依靠千百遍的苦算,需要將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活動的目標指向。再有,學生的全面成長需要學生不斷地做出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未來規劃都對于人才進行了新的定位。高中學生需要成為新型的人才,在一次次的探究活動中,一次次體驗的過程中,成為我們期待中的學習者。在這一過程中,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此外,數學學科會帶給學生很多的困擾,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數學學科其實是一種思維游戲,我們在給學生帶來困擾、挫折的過程中,其實也會一次次讓學生的思維進入臨界點。為學生設計數學實驗,讓學生生成思維能力,構建數學模型,可以讓高中學生擁有綜合素養。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可以將高中數學的教育效能最大化的展現出來。
數學學科中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是最基礎的教學活動,也是最能夠展現出數學學科特色的方法。在落實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對于這一方法進行新的設計,不能為了問而問,不能讓學生隨口而答,讓學生能夠在每一次的問題探究活動中,能夠被激活思維,能夠不斷地有所發現。事實上,只有發現問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才會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高中數學知識的教授對學生而言本來就存在很多難以接受的點,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對命題和真理大膽的質疑,而不是用搪塞的方法把學生的創新苗頭給掐死在搖籃里。用寬容的態度,用引導的方式來處理學生們的提問和質疑,嘗試一題多解的方法來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用對命題真理推演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發現和分析能力。通過這些,能有效的使學生們自覺的思考問題,形成自我主動性的創新,也就是潛移默化的培養出了創新意識[1]。
高中學段的每一位教育者都是“專家”,而每一個學生都是“能力型的學習者”,在為學生構建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之后,可以發現,教師、學生之間可以生成學習團隊,可以生成合力。可以想見,這種學習平臺中,教學效能會成倍的擴大。創新會成為一種水到渠成的活動。其實傳統的教和學的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創新意識的養成離不開互動性的氛圍,應該給予學生們主動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所以課堂氣氛的營造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很重要的一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和學生們進行互動,多提出問題,把自己定位成問題討論的參與者,和學生們一起解決問題。同時對于學生們的理性思維問題,給予充分的幫助,讓學生們體會到課堂的溫馨,才會促使他們愿意在課堂上去共同解決問題。
學生能夠擁有自主學習習慣,必然可以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必然可以生成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自主學習習慣的生成作為載體,進而讓學生能夠在最為自由的空間中一次次釋放自己的情感、思維,進而生成更多的見識。這些都是學生生成創新能力的基礎。如自主思考能力能很快的轉變為創新能力,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財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扮演一個傳授知識的角色,而應當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利用數學的基本原理和相應的輔助教學手段,給學生們提出問題,一起進行探索性的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把理論知識和其他應用科學結合在一起,不斷的為數學的教學注入活力,探索式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將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善于合作的人,才能更適合社會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避免學生一個人去面對問題,而是多方共同討論,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取長補短,形成了自主的學習,能為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我的改善,這樣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2]。
創新能力的生成中需要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情感變得靈動,并且積極地行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很大的不足。為了能夠同時激活學生的內在與外在,我提出的建議時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其實,創新能力的培養,不但在于使學生們發現問題的本質,更注重的是使學生們自主解決生活的問題或者學術上的難題。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基本掌握了理論的基礎上,自主學習解題的技巧,從多個角度來看到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所以教師應該避免說教式教學,應該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然后從所學的知識中自主進行驗證,這樣即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想象力,還能使學生們的思維方式拓寬,提高創新能力。數學是一門活學活用的學科,在高中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形成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套路,最后形成一般規律。所以在這其中,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采用研究性教學。
綜上所述,在落實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既會讓學生感受到諸多的打擊,也會讓學生收獲極大的成功感。作為高中數學教育者,我建議,我們要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主要內容,進而讓高中學生能夠在我們的引導下,在新背景的支持下實現轉變,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社會價值,不斷地成為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