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良
(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 江西贛州 341000)
縱觀高一物理課本,這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除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高中物理課程重在考察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也注重考察學生的探究和分析能力。而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不管對于環境還是生活,都具有一定的迷茫性,很多學生學習負擔大,基礎缺乏導致物理學習困難。分析成因并提出對策,有利于解決學生問題,契合教育的本質要求。
步入高中階段,物理科目的學習開始逐漸深化,課本教材不僅僅浮于表面,開始融入大量的概念性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因此,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當學生回答物理問題時,不能單一的回答相關概念,而是要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前后知識點的銜接,因此,對于學生形成物理框架知識體系的構建格外重要,不過由于學生剛剛步入高中,不僅時間少,其他科目也比較繁忙,物理學習比較困難。
其次,縱觀物理課本,初中物理課本以聲、光、透鏡、壓強、電路等基本知識為主,部分內容可以進行簡單理解,還有一部分涉及相關運算,利用公式計算也可解決。而在高一的課本內容中,不僅涵蓋運動,力的知識,還涉及牛頓定律,機械守恒定律等。不僅學習深度大大增強,還要將三角函數判斷向量等數學性知識應用其中。很多學生做單一題可以,但是對于比較艱難的問題解決非常困難。這種課程內容銜接的斷層造成了學生學習難。
縱觀高中的發展,高一是學生學習的起步時期。由于學生剛剛步入高中課堂,對于環境還需要一定的適應性。很多學生在班級相處和教學方法中頭腦空空,逐漸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同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師依然維持老套的教學手段開展物理教學,很多學生因為課程的枯燥乏味和理論的抽象復雜,很難激發自身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思維。長此以往,理論與教學脫節,學生基礎和學習內容脫節。最后在現在的高中,很多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適。初中老師過于注重填鴨教育,因為課程內容簡單,只講解基礎,讓學生代入即可,而高中側重于總結和分析,需要學生聯系所學實現問題梳理,很多學生受自身發展局限性,無法對物理展開理論分析[1]。
身處于高中,書本知識脫節是造成學生學習難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打破這一魔咒,教師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非常重要,對于提高學生物理成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眾所周知,一節好課的開始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備課,而學好一堂課的開始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預習。在常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發放導學案要求學生進行填寫。這是預習的過程,對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以《速度的快慢描述——加速度》為例,教師在開展本節課的授課時,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可以先呈現出速度的快慢以及具體表示符號和相關公式,在呈現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義以及其他內容。然后教師在進行課程導入時,先幫學生復習速度的基礎知識,再層層深入引出加速度的快慢變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明確了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區別,還構建了一定的物理框架體系。
當教師開展完教學后,也要做好課后復習的知識銜接。由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遺忘性,只有開展詳細的復習工作,才能鞏固學生的知識,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提升。因此,當學習完加速度后,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課后練習題,讓學生筑牢基礎。只有實現預習和復習的有效銜接,才能從根本上筑牢學生的物理學習根基,防止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2]。
在學生的身心發展中,環境對于學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想要防止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教師應該用興趣帶動學生學習,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地開展物理教學。
首先在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開展力的相互作用授課時,教師可以引入一個小活動,讓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上課中,教師說:“同學們請大家和自己的同桌擊個掌”,然后引出力的相互作用這一話題。然后再不斷深入,將重力、彈力、摩擦力等知識引出來。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展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注重拓展與交流。
當然,教師在開展教學中,想要讓學生擺脫學習難的處境,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講解。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的引導。這對于學生明確課堂內容,了解相關知識具有積極意義。其次,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探究和總結工作。當學生面臨知識接受困難的情況時,教師要鼓勵同學采取小組探究的模式,發掘相關知識,整理相關問題。這一做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積極影響。最后教師還要做好鼓勵舉措,對于一些喪失物理學習自信心或者表現優異的同學,給予關注和表揚,對于學生學習信心的重建具有促進意義。
高一是學生筑基的時期,也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為己任,幫助學生參與到物理課堂中來,為學生后續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