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鳳
(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小學 北京 100000)
有級部工作群,有美術教研室群,有藝術學術群,有九個教學班的班級群……在幾天時間里,我在不同的群里,及時和老師們進行不斷的溝通,形成各種各樣的方案,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我們的共同目標是: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以各學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家里充實度過疫情,讓我們的學生盡可能地都有一個更加光明的前景,以提升我們的家庭幸福感。
四月中旬,學生開始線上的新課學習。學校安排二年級每班每周1 節美術課,我根據海淀區空中課堂的美術學科課程內容,設計導學單,給予學生居家生活學習指導建議。由于情況特殊,我缺少了和學生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這為我的教育教學活動帶來了不便。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再次思考:以不給學生及家長增加負擔為前提,怎樣給學生提供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指導建議?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更加注意了整合家庭教育的優勢,將教師和家長的關愛有機協調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傳遞和愛的融合,以自身之力為學生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撰寫導學單的工作看似輕松,但是絕不簡單。為了設計適用于全體學生的導學單,我主動和各位班主任溝通,了解更多學情:由于家長仍需外出工作,我任教班的二年級大部分學生,不得不由老人看護陪伴;小部分學生能夠得到一位或兩位家長的親自照顧,極少數學生獨自在家學習和生活。于是,我以家中長輩陪伴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主,在不同學習環節體現適合以上三種學情的二年級美術學科導學單。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在教學中創設情感體驗的情景,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情感。今年五月十日是母親節,我利用節日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結合第十二周美術課程《花衣服》的學習內容,我提供多個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以剪貼和繪畫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制作。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以采訪或聊天等形式詢問家人對色彩、圖案和款式的喜好,用對稱剪、粘貼、繪畫的方法,為她/他設計制作一件漂亮的花衣服。通過了解設計需求、設計構思以及設計制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情感體驗情境中感受到與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增進與家人間的情感。有了前一周課程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作為鋪墊,第十三周課程《給媽媽過生日》的導學單,我將學習目標設計為:以媽媽的喜好作為設計元素,感悟與母親的濃濃深情,給媽媽制作一張充滿愛意的折頁的或立體的賀卡。《水果拼盤》一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學生通過制作過程,進一步體驗重復拼擺帶來的視覺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意識。由于本課需要學生正確地使用工具,我以“小貼士”的文字形式提醒學生在家人陪同下安全使用刀具并注意飲食衛生。讓有家人陪伴學習的學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完成本課的學習,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或家人設計制作好吃、好看又有創意的水果拼盤。讓獨自在家學習學生以自己喜歡的繪畫表現方式為在外忙碌的家人繪制“好吃的水果”,并留下祝福的話語。學生通過不同主題課程的學習,以與家人不同形式的互動方式,體會家人間的關愛、感悟濃濃親情。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所以美術課是需要學生借助多種工具材料進行動手的創意實踐課。在此特殊時期,我不能要求家長給學生準備過多的學習工具和材料。為了達到“學生好操作,家長不跑腿”的目的,我第一時間觀看海淀美術教師群發布的空中課堂美術教學視頻,同時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在第二遍觀課時,結合視頻資源的教學內容和二年級學生的學情寫出每課學生學習目標及任務,并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提示學生和家長課程需要準備的或可以替代的學習材料和工具。之后再預設學生藝術實踐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設計創作的小提示。我將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中學生學具和材料進行了改動。比如,海淀區空中課堂第十二周的二年級美術《花衣服》一課。學生通過探究服裝設計中的材料、款式、顏色搭配等知識,了解衣服的造型及裝飾特點,以剪貼和繪畫相結合的方式為家人設計制作花衣服。我將本課學生需要準備的彩紙、安全剪刀、勾線筆、橡皮、膠棒、雙面膠、報紙、雜志、貼畫等材料設計為:安全剪刀、水彩筆、膠棒、廣告單等廢舊紙張。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物,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進行創意實踐。《我的課程表》一課,使用同樣的工具和材料,提示學生利用生活中易得的廢舊材料進行巧妙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居家創作習慣,讓學生在家延續課堂上的常規要求,達到“學生開心玩家長不操心”的目的設計藝術實踐小提示:“請你在藝術實踐過程中,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制作過程中保持桌面及地面衛生;作品完成后先收好剪刀及其他美術工具,再將桌面和地面打掃干凈。”然后再用醒目的文字提示學生“你可以獨立完成本次創作和整理的工作”。再如,第十四周導學單《美麗的植物》。學生通過圖片觀察了解植物的結構特點及前后遮擋、穿插等變化,學習概括、表現植物的形態和顏色特征,進一步學習漸變色的表現方法。《花羽毛的鳥》一課,學生利用色彩深淺對比表現鳥;《到天空去旅行》學生運用畫面主體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知識進行大膽想象與創作;《大人國小人國》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和創新表現能力。以上幾節造型表現課都需要學生以繪畫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我在導學單上用文字提示學生創作前在畫紙下鋪墊報紙或桌布,保持創作過程中的桌面衛生。通過一次次的溫馨提示,達到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居家創作習慣的目的。
線上學習初始,我曾使用郵箱讓家長自愿上傳學生作品,再根據學生作品的完成情況提供指導建議。大部分家長可以向學生轉達我給“小藝術家”作品的認可與建議,家長也肯定了我對孩子的鼓勵。兩周后,級部要求各學科統一使用“每日交作業”微信小程序布置作業。我發現由于平臺的改變,各班自愿提交作品數量大幅增加,由平均每班十幾份增至平均每班三十份左右。布置作業時,我將提交作業的權限放寬至允許學生補交作業、優秀作業相互可見。通過設置“允許學生補交作業”的權限,減少家長和學生提交作業的緊迫感;通過設置“優秀作業相互可見”,照顧了全體學生的不同感受,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生居家創作的作品充滿童趣,體現了他們無限的創造力。我利用學生作品,進行多元評價。我通過“私信”對學生作品給予肯定與鼓勵并給出提升建議。通過欣賞優秀作業和評價活動,相互學習,汲取長處。學生根據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建議對作品進行二次創新。
我還利用獎勵機制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藝術實踐質量。結合學校的手機軟件“V 校”中獎勵積分,將每周學生完成作品的加分體現在軟件中。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創作的熱情,提升學生藝術實踐質量還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教師通過手機軟件輔助教育教學工作,家長利用軟件評價學生的居家行為表現,學生可以通過軟件學習教師布置的拓展作業。通過小程序和手機軟件的合理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傳遞和居家學習的幸福感。
通過不同平臺的使用,我意識到:平臺的使用需要與時俱進,平時要多留意教育教學相關的小程序和手機軟件,合理利用交互體驗感好的平臺為學生和家長服務,這樣才能提高教師工作效率,輔助教師有效達成教育目標。
在這樣特殊的日子,學生遠離了美麗的校園,但是因為有我們所有教師的傾情陪伴,他們仍然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關愛。作為美術教師和助理班主任,我堅持用心呵護和培育這些美麗的花朵,讓他們在抗擊疫情線上學習期間,也能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學校老師和同學給予的溫暖。這樣的經歷是老師和學生一生值得回憶的寶貴財富。用心愛學生,用情暖學生,用愛潤學生,我也相信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在愛的教育中獲得幸福,綻放出自己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