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茜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橋小學 江蘇昆山 215300)
近幾年,“核心素養”走入了小學課程。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它將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程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模型思想、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數學課程還特別注重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他們感知事物往往只是一個大概,對于空間的感知還不夠完善。他們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依賴于具體事物的表象來認識事物,通過不斷積累從而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因此,在低年級的數學課中,需要安排一些動手操作環節,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所學的知識,同時在操作中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有趣的七巧板”是小學二年級上冊的一節綜合與實踐課。它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愛的內容。因此,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①掌握七巧板的基本拼法。②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相關平面圖形的特征,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差異。③通過拼擺活動,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看故事書。由于他們識字有限,他們更喜歡讀有圖畫和少量文字的故事。這時候,他們的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需要通過圖畫的形式在腦海里構建書中的內容。因此,在本節課的導入階段,運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來引入新課。為了讓故事更吸引人,在課件中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農夫”“兔子”和“樹樁”。
[故事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叫《守株待兔》。從前有一個農夫(七巧板拼成的),每天勞作.但是日子過得并不開心。后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又懶又膽小,整天想著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物。但是一直沒有收獲,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突然,有一只兔子(七巧板拼成的),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樁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以后,他不再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著兔子。
師:你能將這只倒下的兔子按照之前的樣子復原嗎?
學生按照剛才兔子的輪廓復原拼圖。
師:同學們,剛才的故事有趣嗎?剛才將兔子復原的過程好玩嗎?你們知道在剛才的故事中,“農夫”“樹樁”“兔子”都是用什么拼成的嗎?(學生回答:七巧板)
師:對。七巧板如此的有趣呀!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七巧板。
通過運用七巧板呈現的繪本故事,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七巧板的巧妙,為下面學習七巧板做好鋪墊。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在不斷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創新。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往往是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回答問題。很多時候師生采用一問一答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占了主導地位。在學習七巧板的時候,由學生提問,再通過他們的動手操作探索中尋求答案,充分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積累學習新知識的經驗,為以后學習新知識的思考方向奠定基礎。
[認識七巧板]師:既然叫七巧板,你知道它是由幾塊板拼成的嗎?
生:七巧板應該是由七塊板組成的。
師:對!那關于七巧板,你希望學習它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提問:七巧板由哪七塊組成?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它們的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七巧板是怎么發現的?七巧板有哪些用途?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那我們就先來看看七巧板是由哪七塊組成呢?
老師出示七巧板的圖片。
生:七巧板是由一個正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五個三角形組成。
師:剛剛有小朋友問道,它們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老師請你們自己找找答案。現在同桌兩人為一組,動手比一比,找出答案。
同桌兩人為一組,找出七巧板中哪些圖形大小相同。
學生演示比較方法并匯報交流后,發現:七巧板中,有兩塊大的三角形大小完全一樣,兩塊小的三角形大小完全一樣。
師:這樣的設計巧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拼一拼吧!
師:你能用其中的兩塊七巧板拼出我們學過的圖形嗎?動手試一試。
學生自由地拼一拼,并將自己的作品給同桌欣賞,最后選取其中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上。
師:同學們真聰明!用七巧板的其中兩塊拼出了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觀察你剛拼成的圖形和所選用的形狀,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說說各自的想法。
師:我們發現,選擇同樣的兩塊可以拼出不同的圖形。在拼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邊與邊之間不重疊,也不留空隙。
師:你拼出的圖形和哪幾塊七巧板大小一樣?
學生將拼出的圖形與七巧板中的某些形狀比一比,發現:兩塊大小一樣的三角形拼出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分別和七巧板中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中等大小的三角形大小一樣。
師:用2 塊七巧板,你還能拼出其他圖形嗎?
學生拼一拼。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如果用3 塊可以拼成哪些圖形呢?
學生用3 塊拼出不同的圖形。(如果有學生沒有辦法拼出圖形,可以參照書上的圖形拼一拼。)
指出其中拼出的幾個相同的圖形,發現選擇同樣的三塊可以拼成不同的圖形,選擇不同的3 塊可以拼成相同的圖形。運用更多的塊數,可以拼出更多的圖形。
師:七巧板真是“巧”啊!
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挑戰新事物,也喜歡與同學競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挑戰賽。各小組中完成挑戰任務時間最短者獲勝。這樣的形式能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能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挑戰拼圖形]師:看來大家已經知道七巧板的巧,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敢!
師:現在前后同學四人為一組合作完成下列挑戰:現在老師黑板上有三種圖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每一組選擇一種圖形,分別用1 塊、2 塊、3 塊、……7 塊七巧板拼出來。比一比哪組同學先將他們拼出來。現在開始!
學生四人為一組,分工合作進行拼圖。
先完成挑戰的一組學生將作品一幅幅地呈現在投影上。
師:這組同學完成得最快。我們一起欣賞他們的作品。大家用不同塊數拼出了自己想拼的圖形,給他們一個表揚。
如果在挑戰中,所有組都沒有完成全部任務,就以完成任務最多者獲勝。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七巧板的學習同樣如此。學生學會運用七巧板拼出學過的平面圖形后,老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去探索七巧板的拼法。由于這部分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教學中先扶后放,先模仿著擺再自由地擺。
[模仿拼圖]師:七巧板帶給我們這么多的樂趣。它除了能拼出我們學過的圖形,還可以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
老師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圖形。
師:看,它們分別像什么?
生:它們像金魚、山羊、狐貍。
師:請大家按照它們拼的順序和位置,拼出這幾個圖形。
學生仿照圖拼一拼。
師:現在老師增加難度,老師給出這個圖形的輪廓,你們想想它是怎么擺出來的?同桌討論著拼一拼。
同桌一邊討論一邊拼擺。
[創意拼擺]
師:大家根據圖形的輪廓找到了七巧板的拼法,現在請你們動手拼出一個自己喜歡的事物,拼完后讓你的同桌猜一猜拼的是什么。
學生先自由拼擺,再同桌互猜。
師:小組合作,各自拼出的圖形編一個有趣的故事。
[課堂小結]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七巧板的世界,發現七巧板真的很“巧”。我們可以用它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七巧板擁有悠久的歷史。七巧板又稱七巧圖、智慧板,是我國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用它可以拼出千變萬化的圖形。七巧板流傳到國外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被稱作“唐圖”。
[課堂延伸]師:拼了這么久的七巧板,你們有沒有覺得這里缺少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另一個平面圖形?
生:圓。
師:對。這種七巧板里面缺少了圓。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圓圓的事物隨處可見。有研究者也發現這種傳統的七巧板中三角形太多、缺少圓,于是他們設計出了現代“智力七巧板”。它拼搭出的圖形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形象。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搜集它的資料,并動手擺一擺。
知識是連貫的,是不斷發展的。給知識一個生長點,給學生帶來一個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同時,也一定會給學生帶來一個驚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學會尋求數學課堂中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