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第五中學 新疆塔城 834700)
在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的地位過于突出,學生缺少相應的自主學習和思考時間,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而分層教學的應用,結合核心素養的理念,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可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分層教學的概念非常容易理解,即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調查,根據學生的不同成績和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之后制定相應層次的教學內容,從而逐步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班級學生整體水平的進步和提升。通常情況可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A層次為成績優秀、學習態度端正、接受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B層次為成績中等、學習態度積極、接受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C層次為成績偏下、學習態度較差、接受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方法時,要按照學生的能力,結合當下教學進度,給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符合其水平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知識的信心和興趣。在分層教學中,對于A層次的學生,主要以潛在能力激發、技能突破為教學目標;對于B層次的學生,應當以提高英語技能水準,鞏固和扎實英語基礎為主要教學目標;針對C層次的學生,由于該層次學生能力、基礎均薄弱,教師應當以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為主要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的基礎是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及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教學,讓學生成為英語課堂的主導者,積極參與到教學中[1],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中解決英語問題,營造出一種溫馨、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大家在相同水平的基礎上,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的英語核心能力得到提高。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水平與同一層次的學生一起交流合作學習,使學生完全融入課堂,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就不用擔心自己的水平與大家不同,通過小組共同完成學習目標,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成就感,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有利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這種品質同樣適用于社會發展,可以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看法,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價。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能使學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獨立自主思考,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了解,更要了解英語背后的相關背景及課外拓展知識[2]。對此,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各層次學生之間引發英語學習的情感共鳴,這樣也可以使老師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良好的溝通,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拉近師生間的感情。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開展分層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分層教學目標,之后按照教學目標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同時,需要注意分層教學的本質——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整體英語水平。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B層次的學生在班級中占比最大,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以B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重點設計,而A、C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在B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增刪即可,這不僅能保證教師設計出的教學內容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
課堂提問和練習是初中英語課堂中常見的教學環節。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采取靈活的對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中的語法、句式等重點知識;學生在課堂練習中,能夠鞏固和加強對新知識的記憶,可提升學生的掌握水平和知識儲備[3]。例如,教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I am watching TV”這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課堂提問環節進行分層,針對A層次學生,提問重點放在利用英語對人物的外貌描述上,提高學生對本節英語知識的突破和掌握;針對B層次的學生,應當將重點放在“What are you doing?I am watching.”“What is he doing?He is doing homework.”等日常交流句式及本節單詞的掌握上,豐富學生詞匯、句式等基礎知識的儲備,從而打好趕超A層次的基礎條件;對于C層次的學生,以學習和記憶本課單詞為主,如watching、doing、eating、shopping、pool、school等。
初中教育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好奇心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通過一些簡單好玩的活動,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例如,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5“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主要是圍繞球類運動展開的,初中生對運動非常感興趣,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構建出多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課文內容。如教師可以構建一個球場相遇的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互相談論彼此的運動愛好,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需要按照學生的層次布置相應的作業。對于初中生而言,英語并不屬于母語,在學習的時候,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采用作業分層布置的方式,能夠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4]。例如,在布置九年級英語Unit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的作業時,由于C層次學生的能力最差,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單詞抄寫作業,幫助學生完成對單詞的掌握和積累;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后單詞,練習英語句式的運用方法,提升英語基礎水平;A層次的學生各方面能力較強,可以在B、C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語法、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
總之,分層教學是一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恰好可以應對初中生差異性巨大的特點。它在課堂中的應用,能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獲得英語整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