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慶
(南京市棲霞區西崗幼兒園 江蘇南京 210000)
每年9月開學季,是伴著微笑與淚水的日子。微笑是對幼兒邁進新一階段的欣喜,淚水是對即將面臨的挑戰手足無措。同樣,新入園的幼兒由于種種改變也充滿不安。這些問題對于接手小班的教師來說都是全新挑戰,尤其對于工作經驗尚淺、應變能力不足的青年教師更是新學期的“一道坎”。筆者在對一屆又一屆幼兒的迎來送往中,經過總結發現“新生家訪”是一項非常有趣、有用、有益的工作,能夠有效緩解各種“無措”,能夠有效促進家園聯動。本文就筆者對小班新生家訪工作的認知、實踐、效果進行闡述。
由于是新組建的班級,教師一下要面對三十多個陌生的幼兒,對幼兒的性格、愛好、脾氣、家庭教養方式等都一無所知。
在新生剛入園的初期,教授對幼兒和家長都不了解,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往往是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在教育過程中對同一個幼兒需要不斷調試各種方法和策略,以便尋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這中間會走很多彎路,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收到的效果卻可能甚微。鑒于以上兩點,對于新生的初步認識、了解成為了幼兒入園的第一項工作。
9月份小班幼兒剛剛走入幼兒園,環境和老師對于幼兒來說都是陌生的,同樣,家長和幼兒對于老師來說也是陌生的。家訪可以讓幼兒、教師和家長三者初步相互了解。教師一方面通過家訪在家長面前展現自己的專業水平,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另一方面通過家訪直接了解新入園幼兒的家庭情況、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教育理念、對班級工作的支持態度等重要信息,同時還是教師日后指導家長開展個性化家庭教育的有效依據。不僅如此,通過新生家訪,幼兒和老師之間相互熟悉,通過跟幼兒聊聊天、做游戲、擁抱等方式,與幼兒初步建立友誼,消除陌生感,從而進一步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情緒。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最初形式,家庭教育在幼兒整個教育過程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當主動與幼兒家庭溝通合作,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宣傳指導,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可見家園聯動的重要性。通過新生家訪,能夠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家長對教師建立信任感,從而支持、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使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相互補充、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幼兒成長。認識到新生家訪的意義后,也許有老師會想當然地靈活運用方法開展家訪工作,殊不知,一些家訪誤區對于開展新生工作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QQ、微信、電話這些通訊手段的普及使得教師與家長交流變得非常便捷。于是很多教師利用這些方式進行新生了解,這無疑能為教師節約一些家訪時間和路程,同時也能大概了解到相關訊息。但這些手段能夠完全代替家訪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高科技通訊手段下的家訪只是聲音、文字或圖像的互動,時效性仍然不如面對面交流,容易產生誤解,在誤解產生的時候又難以消除。再者,它是冷冰冰的沒有溫度的互動,對于素未謀面的兩個陌生人來說,這種互動形式是流于表面的。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包括語言、語氣、神態、肢體動作等,比運用這些高科技通訊手段交流情感更真實,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其次,通過高科技通訊手段家訪,看不到幼兒家庭環境和幼兒在家里的狀態。要知道,很多幼兒在家里的表現與在幼兒園里的表現是截然相反的。家庭是幼兒最熟悉、最放松的地方,教師走進幼兒家庭,面對面地與幼兒溝通互動,請幼兒介紹家人或自己喜歡的玩具、書籍等,與幼兒做游戲、擁抱等,更便于全面觀察和了解幼兒。這些都是高科技通訊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開學初期班級都要進行新生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教育理念,告知本學期工作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等。很多老師會覺得這樣也是跟家長面對面的溝通互動,覺得這樣就是家訪了。其實不然,新生家長會往往會受到幼兒園因素的制約,次數、規模以至內容有時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開新生家長會不能代替家訪。具體表現為:
1.出席人員較為集中,無法與一些“重點家長”單獨交流。
2.容易出現家長缺席或代會,新生家訪的目的更是無法實現。
3.不利具體問題的交流,實現不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目的。
請家長是教師處理幼兒問題常用的一種方法。有些教師認為把家長請到幼兒園來進行家訪這就避免了以上問題。其實請家長與教師走入家庭家訪相比,明顯存在以下弊端:
1.交流地位不平等。請家長是以教師為主導,家長和幼兒則被動。同樣收到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形成巨大壓力。家長與幼兒一起走入幼兒園從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于性格內向、敏感的幼兒來說更是壓力巨大,在這樣的壓力下,很多幼兒會變得靦腆、害羞、羞于開口等。性格外向的孩子則會被幼兒園各種新奇的玩具吸引,要么一溜煙兒跑走了,要么注意力全在玩具上不理其他人,不能很好地與教師互動。
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有干勁,但因為教齡短,缺少經驗、方法,在家長工作方面,部分教師顯得膽小被動。因此,家長工作如“陰天駝糧草,越駝越重”,日益成為她們的“心頭之痛”。
主要有兩種表現:
一些青年教師覺得自己剛剛畢業,沒有經驗,家庭育兒經驗更是缺乏,因而總懷疑自己說的話家長是否愿意聽,自己提出的要求家長是否愿意照著做。這些潛意識中的想法在行動上表現為,在與家長實際接觸中,不知如何說話,甚至還未開口臉就先紅了,或者盡量避免與家長打交道。
由于沒有做家長的體驗,體會不到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情和愛,因此在工作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怨言:“某某小朋友的家長真難纏”“某某家長自己的孩子欺負小朋友還惡人先告狀”…… 青年教師遇到此類問題時,情緒易激動,不能冷靜地從家長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又不善于與家長及時溝通,所以常常會因誤解而導致家長不滿。目前媒體頻頻曝光幼兒園一些負面事件,導致家長對幼兒園教師恐慌、不信任,總是持懷疑的態度對待老師。家長把幼兒送入幼兒園,迫切地想知道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情況,一旦這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容易對老師產生不滿,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也很緊張。以上種種都是新生家訪的誤區,那么怎樣的新生家訪才是有效的呢?
1.制定家訪計劃制定計劃的策略:先后順序的講究(什么樣的孩子安排在前面等)、家中接待人員的要求(牽涉到家庭教育環境、氛圍的解決,要考慮老人是否一起,父親是否一起,同時解決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的問題)
2.根據自己的空班時間排出家訪時間表,讓家長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家訪時間。排表的策略:教師把控性、家長自主性、全局協調性
3.提前一周跟家長預約,明確家訪目的、家訪時間、家訪家長人數(爸爸、媽媽或爸爸媽媽一起),安排家訪地點。預約的策略:預約明確到人(電話、短信留言等確定)、預約明確目標(提前溝通本次家訪目的,告知家長心中有所準備)、預約明確地點人數(確定無誤避免誤會,同時告知兩名教師同行,也是青年教師自我保護的安全防范意識)
4.提前“備”家訪目的、“備”家長、“備”幼兒,“備”家訪內容,并準備相關資料(理論支持、能反映幼兒常態的視頻照片作品等)。
備課的策略:
備目標:明確此次家訪的目的,以及想要解決的問題和預效果。
備幼兒: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典型行為特征和喜好。
備家長:通過入園調查問卷,了解家長的職業和興趣愛好等。
備實際事例:搜集一些幼兒在園的小故事、作品、活動照片、視頻等。備理論知識:根據幼兒的表現參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進行解讀和分析,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意義,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
備解決策略:針對幼兒的不足之處,教師可以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查詢或者請教老教師等方法,提前預設解決策略,這樣才能在與家長溝通時不慌張有理有據,從容不迫。
家訪前,三位教師要在一起溝通,全面了解幼兒的在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教育策略。青年教師要利用自身優勢,以年輕熱情的態度主動與家長溝通,這樣一定會是最好的開端。
1.禮儀策略
著裝要求:服裝整潔,款式大方,符合身份,切忌過分時髦、暴露。色彩不宜灰暗,可適當活潑,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調動情緒。同時選擇服裝應考慮到便于和孩子們活動游戲等。妝容要求:妝容以淡妝為宜,不化濃妝,不涂指甲。儀態要求:站立、就坐時要腰背挺直,肩膀打開,不歪不斜,不依不靠,展現出神采奕奕的挺拔感。行走時速度不宜過快,與家長保持平行。與幼兒交流時要彎腰或蹲視,保持視線與幼兒一致。禮貌熱情地走進家庭,注意著裝規范。
2.“破冰”策略
(1)微笑笑容是一種令彼此感覺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為深入溝通與交往,創造溫馨和諧的氛圍,因此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所以在我們和家長初次見面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自然大方,真誠友善的微笑。
(2)問好教師跟家長初次見面時,彼此親切地問好,進行眼神的交流,能很快拉近彼此的距離。其次,找到可以聯系雙方的共同點。如:可以通過生養小孩的話題來與之建立連接或幼兒在園的一些童言趣事等。無論是什么,找到共同點就可能建立關系,然后就可以順其自然地向家長說明家訪的目的,進行下一步的交流和溝通了。
(3)贊美人都喜歡聽好話。盡可能找些點來贊美對方,可以是家長的穿著打扮、家庭環境布置、幼兒的禮貌的教育等。當贊美家長時,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離墻就被打破了。
3.“迂回”策略
在家訪時,教師首先要先引導家長介紹幼兒的性格、興趣和能力,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時的表現,以及家長在教育幼兒時存在的困惑或好的經驗等。接著,教師要將家長所表述的幼兒情況與自己了解的幼兒在園情況進行比對,快速對幼兒的表現、行為進行分析,想出應對策略,最后再與家長反饋和溝通。在溝通時教師要先點贊后討論,先說幼兒的進步、優點與長處等情況,然后再婉轉地提出幼兒的不足之處,交談時切記,不要談及別的幼兒。不足之處最好舉例說明,也可以提供幼兒的作品、活動照片、視頻等作為參考,讓家長更直觀、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4.解決問題策略
幼兒的教育絕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要與家長緊密團結,共同分析幼兒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根據原因與家長一起探討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進一步提出幼兒園、家庭同步教育的執行方案,方案一定要是可具體操作實施的。
5.引導家長策略
家訪活動結束時,教師要對家訪活動做個簡單的小結,要肯定家訪收獲,同時拋出希望,并請家長提出希望或合理的建議。
1.結束語策略
整理并記錄家訪內容,并請家長簽字,也可以拍照留念。
2.后續反饋策略
繼續追蹤幼兒的后續表現并及時反饋給家長 。幼兒園的家長工作是一項需要專業、細致、耐心、持久的工作,要認真對待。幼兒的教育也絕不是靠教師個人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一定要家園聯動,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出謀劃策。我堅信,一場精彩的新生家訪會讓青年教師尋得自信,給班級家長工作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其實只要我們秉承真誠地交流、真誠地鉆研、真誠地付諸行動,給家長逐漸理解、認同、支持我們的時間和機會,相信我們青年教師的班級家長工作一定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