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吉林省安圖縣松江鎮小沙河中心小學校 吉林延邊 133600)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創新是最重要的引擎,當今社會更加需要創新人才,素質教育也要求我們培養創新人才。因此,數學教師要優化教學理念,意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方法[1]。在為學生營造創新環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提問、引導的方式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訓練。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討論,想一想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認識到人民幣對生活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結合曾經的學習經驗,描述一下如果自己是老師,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人民幣。在對學生介紹人民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辨別一下人民幣的幣值,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和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更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摒棄傳統觀念,優化教學理念,認真分析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認識自己的定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思考,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進行思考,讓學生進行自主表達,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學習“認識時間”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有關鐘表的知識,在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知識進行延伸思考得出正確答案,在此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探索,無論過程是怎樣的,都要對學生的創新予以肯定,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思考、探討,共同驗證相關問題,從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2]。在合作學習過程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彼此之間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的分組,設計科學合理的任務。例如,學習因數和倍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開放性討論的題目,如:1、3、9、18幾個數字中哪一個數字最與眾不同?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熱烈的討論,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小組經過討論之后認為1最與眾不同,因為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有的小組責任為18最與眾不同,和其他數字相比,它是唯一的兩位數。每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都可以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影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一些親身觀察或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分析、思考、動手操作,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和靈活。例如,學習“位置和方向”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讓學生在室外環境中辨別東南西北的方向,以太陽、建筑物為坐標,幫助學生認識東南西北。這樣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體驗,可以讓學生面朝南站立,然后給學生幾個口令,分別讓學生向左轉,向后轉……使學生明白通過360度的旋轉,即可回到原點,每旋轉90度對應一個方位。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對新知識的認識更加清晰,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回到課堂,讓學生嘗試畫一幅東南西北的平面圖,培養學生從具體問題抽象數學模型的思維,這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思維都十分有幫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學習方法的培養,還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課堂中不斷引導學生,使學生積極學習,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創造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提升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