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瑤
(廣東省嶺南工商第一技師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著名的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唱歌必須是無伴奏的,就像傳統的民謠演唱一樣。我國當前的音樂事業正在不斷發展,各大技工院校對視唱練耳課程也有了重視。但也存在如無法解決音準、學生音樂素質偏差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好柯達伊教學法,改變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職業能力,解決當前音樂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提升學生的音樂整體水平[1]。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首要任務是需要學生理解音準,但音準問題是學生無法實際認識的,只能依靠學生不斷地接受音樂學習進行感受。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也只能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指導學生進行唱和聽。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多數都是利用鋼琴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唱歌和傾聽。在教學過程中,該采取怎樣更為直觀的教學方式是需要教師進行思考的問題之一。
在當前的教育中,還是存在學生得不到正規音樂教學的問題,技工院校的學生音樂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學生音樂素養較高,有的學生相對較缺乏。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天賦,如果學生缺乏這一先天優勢,在學習時難度就會加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2]。
在技工院校的視唱練耳訓練中,教師可融入柯達伊教學理念,對傳統教育理念進行改變,注重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感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民族音樂為基礎,結合我國一些比較出名的民歌、民謠,讓學生的學習更具趣味性,豐富學生的學習認知。
例如,學習《在那遙遠的地方》這一課時,本課中所要學習的歌曲是一首具有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特色的民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青春舞曲》《青藏高原》《鴻雁》等歌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思路,在課堂上充分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然后再開展本節課的教學。在視唱教學完成后,教師應結合學生現有的掌握程度,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隨后再進行練習,此舉既能提升學生的視唱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演唱水平。
在進行節奏訓練時,教師可以加入柯達伊的象聲詞方式進行訓練,讓抽象化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符號化,讓學生融入視唱練耳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視唱練耳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準的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受,學生只有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音準、認識到音準。在授課時,教師應不斷進行反復訓練,盡力幫助學生提升其自身音樂感知力[3]。
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柯達伊的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視唱練耳技能。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加入手勢的輔助,利用不同的手勢表示不同的音高,讓學生對音的認識變得直觀,不再將音準的練習停留在固定化的套路上,更重視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視覺和感覺進行訓練,保證學生的視唱練耳訓練效果。在進行節奏訓練時,可以加入模唱、聽記、拍打節奏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感受。
柯達伊教學理念并不提倡使用鋼琴輔助學生進行視唱練耳訓練,但鑒于技工院校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學習特點,利用鋼琴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前的過渡,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與價值,有利于提升學生對音高的基本認識。用鋼琴確定基本的音高,能讓學生對音高有一個感知的概念,等學生的音樂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后,教師可以再引入其他樂器作為輔助,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舞臺,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學習《送別》這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鋼琴的方式進行輔助,讓學生通過鋼琴的輔助,感受到歌曲中悲傷的情緒和氣氛,讓學生了解本首歌曲的情感基調,完成視唱環節;再結合視頻、打節奏、示范等多種手段,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內容。
綜上所述,在技工院校視唱練耳教學中引入柯達伊教學法,可以彌補傳統教育方式的不足,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音樂能力,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及整體音樂素養,保證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完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