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王偉剛
(1.紹興市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 浙江紹興 312000;2.紹興市柯橋區建筑管理中心 浙江紹興 312000)
建筑業在加強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就業、協調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國家提倡創新、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作為新型的房屋構造模式,裝配式建筑在社會中得到了快速發展。由于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的房屋建造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低、速度快的優勢,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裝配式建筑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另外,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必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將直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國傳統的建筑行業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傳統建筑業出現了環境污染嚴重、能源資源消耗巨大、方式粗放、質量問題頻發、與經濟發展不符等問題,使推進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改變傳統的建筑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成為了我國建筑行業的主要目標[1]。
2016年中央城市共組會議中指出,力爭10年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30%,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提出“大力推進工廠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的標準和質量”,可見裝配式建筑在我國未來建筑行業中的重要性,也將對我國各個地區的建筑產生重要影響。在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有關計劃和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引領裝配式建筑教育的改革方向,從而推動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行業創新發展。
目前,中職學校土建類專業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不強的現象,特別是創新實踐能力較低,畢業生的質量與預期的應用型培養目標存在差距。這一現象在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方面尤其突出。
因為傳統教學方法主要是基礎知識的灌輸,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只是簡單地被動接受,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加強對設計施工的教學力度。裝配式建筑理念需要創新的平臺,由于學生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如建筑材料、建筑力學,可以通過小組作品或者個人作品競賽的方式,針對建筑工程提出自己的裝配構造方式,之后老師根據這些構造進行優缺點的點評。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有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此外,老師可以通過小組方式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并對建筑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及不同學習階段,采用討論、示范、啟發等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學習,并進行探索創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實踐,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以實際工程為背景,設計與任課教師已承擔完成的科研項目,與學生實際生活、周邊建筑等有關的教學內容,并據此構建實踐教學部分的主要基礎。通過結合實踐的應用實例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內容,使學生真正融入其中,了解裝配式建筑結構的真正內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或開設專題講座,將裝配式建筑的教學內容與建筑節能材料專業其他課程的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構建起知識框架體系,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2]。
在制訂具體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校企共同參與,了解企業需求,才能培養出適應建筑產業升級需求的學生,以便培養出既能適應建筑構件的加工、裝配式施工,又能適應傳統施工工藝的學生。企業技術人員負責撰寫崗位說明書,包括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等。根據崗位說明書,專業核心教學團隊組織師資編寫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校和企業共同制訂實習計劃,共同指導學生實習和就業,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在實訓基地,校企雙方可以共同進行學生的教學培養工作。企業可以選派專家、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利用基地平臺幫助學校教師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開展裝配式建筑課程,培養合格的裝配式人才是各中職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裝配式建筑的教學需要結合裝配式建筑特點開展,重點把握裝配式建筑的投入需求、發展趨勢和抗震性能。裝配式建筑的教學目標同樣要依據裝配式建筑的特點來確定。校企合作是裝配式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夠解決中職院校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師資、設備不足等諸多問題,還可以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創新課程體系,深化一體化教學改革,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打造出特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和育人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