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銀
(監利市黃歇口鎮初級中學 湖北荊州 433300)
初中是學生從小學向高中過渡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強的黃金時期,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當前的學習內容,也會為其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不斷強調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想有效開展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師就要積極改進自身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
英語思維型閱讀,是指教師借助閱讀文本來開展,從而增強師生互動的一種英語教學模式。英語思維型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下深刻體會英語學習,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英語語境的思考,用英語的思維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1]。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思維型教學的特點,以問題促進理解、以活動促進體驗、以體驗促進思維,進行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對英語問題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和批判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
按新課改要求,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突顯出來。因此,在初中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2]。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樣的學習狀態不但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英語教師在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禁錮,將學生視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此基礎上,創設吸引學生興趣的趣味性教學情境。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講解英語知識的重難點,形象地講解時態知識,英語教師可以在講解完課文的重點知識后,要求學生根據課本的對話內容,在小組內或者和搭檔進行對話,培養學生在英語語境下獨立思考,并用英語思路去回答的思維,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逐漸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到,剛開始上課時,學生基本上都是精神抖擻、思維活躍的,但每當課堂進行到中后段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會困倦、走神、沒精神,其實出現這種現象,除了是由于一部分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不足,絕大部分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體現趣味性,沒有抓住學生的眼球。針對這一現狀,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增加教學設計中的趣味性,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插圖、視頻、音頻等,制作帶有趣味性的PPT等,以興趣促進學生學習,以學習促進學生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例如,在九年級的“When was it invented?”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發明的圖片導入課文閱讀,如電話、電視機、電燈、計算機……在結合教材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將插圖上的發明標注上英語單詞,英語教師在課文講解中,還可以將課文中具體的發明過程簡單介紹給學生。將學生分成小組,借助多媒體展示各種插圖,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展開英語對話。在這樣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可以思考如何用英語語言表達,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要想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就應該為學生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但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3]。過于簡單的問題可能激發不了學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難度程度較高的問題又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布置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對英語問題的思考。
學生用英語表達的過程中,總是會產生一些簡單的人稱、時態、語序等問題,在學生嘗試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卻發生錯誤時,英語教師不應該急于指出并糾正學生的錯誤,相反,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知識的薄弱點,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改正自己的錯誤。如果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錯誤的價值,就會導致學生忽略自己知識的薄弱點,導致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例如,學生用“Today noon 13 o’clok, come to my house eat food”來表達“今天中午13點來我家吃飯”的句子,這就是學生在用漢語邏輯思維表達英語,英語教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先對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內容,自己意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
在學習英語語言表達時,教師會發現,通常學生的學習難點在于,中國語言表達的思維與英語的表達思路不一樣,但由于學生處于漢語環境下,在日積月累的影響下,學生已經形成了漢語邏輯思維,所以學生在接觸英語表達時,還是會按照漢語思維邏輯對英語進行翻譯,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英語語言表達。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為學生介紹西方的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西方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體會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從而讓學生逐漸形成英語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九年級的“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不同國家人們的性格特點和西方國家與中國人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師可以介紹西方的食物、節日、做飯方式、吃飯工具、日常生活娛樂、著裝風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邏輯,打破漢語邏輯翻譯英語的束縛,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改變學生傳統的思維邏輯。
初中英語思維型閱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學習能力備受關注,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開展多樣化的對話形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型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