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洋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香檳湖小學 江蘇常州 213000)
小學體育核心素養一般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是小學生的運動能力,這種運動能力指的是個體的一種戰術、心理、體能的綜合表現。第二是健康的行為,這種行為是指能夠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一種身心健康的綜合表現。第三是體育的品格,即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所形成的一種體育精神,如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創新精神、堅毅的品格等。在體育教學中將核心素養滲透其中,可以促進小學生的發展,為未來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奠定基礎。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教育界迎來了改革,很多語數外等課程紛紛加入了改革大軍,但小學階段的體育課程仍然未跟上教育的步伐,目前還有很多教師和學生將體育課程當作是一門“副科”,一些體育教師只是簡單地完成教學內容,剩余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活動,這也導致一部分學生將體育課程當成是放松課。其次,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體育本就是一項較為枯燥的學習和訓練,教師一味地采用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更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另外,在整個體育教學中,教師都沒有明確教學的真正目標,只是敷衍地進行課程的學習,整體教學缺乏主動性及創造性,這也影響了體育學習氛圍,使得體育核心素養培養難以真正落實[1]。
當下,還有很多人將體育課程當成是一門“副科”,并不重視該門課程。其實,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每門課程的設置都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正如體育這門課程,雖然每周的課時較少,但一定要發揮出該門課程的作用[2]。對個體而言,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身體都是最基礎的本錢,如果身體素質和心理不夠強大,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很難獲得成功。因此,體育教師應基于時代背景,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在傳統體育課堂上,講授一些基礎知識時,通常以教師為主。但當下出現了一些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學習相關信息技術知識,在課堂中融入多媒體教學法,以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例如,學習籃球這一類內容時,需要學生先了解籃球的基礎知識,籃球運動員等。在講解該類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展現籃球界的明星參與比賽的過程。通過播放籃球比賽,可以迅速將學生吸引到課程中。其次,對一些握球、傳球等姿勢進行放慢,讓學生感受籃球的基本技能。最后,播放籃球運動員針對一些技術不間斷訓練的過程。這個環節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也能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對籃球學習的興趣[3]。
在小學階段,有一些課程是存在競技性的,教師要利用競技性的特征,為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要基于核心素養落實小學體育課程,除了要鍛煉學生的身體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如團結協作的能力。對于一些競技類的項目,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團隊合作的認知,同時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例如,學習足球這一內容之后,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自身在足球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11人一組,開展一個11:11的足球比賽。在比賽之前,需要講好足球規則,分配好每個人在足球場上所擔任的職責。通過真實的比賽讓學生感受足球運動的樂趣,體會足球的一些技能和戰術,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
體育訓練是非常枯燥的,但如果學生能在訓練過程中克服這種枯燥,突破自身的身體極限,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堅毅、頑強等優秀的品質,這對小學生的身心成長有重要幫助。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法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中,以獲得自身的成長。例如,學習跨欄跑這一內容時,很多學生都不敢在跑的過程中跨欄,難以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小游戲,兩兩進行競技比賽,跨欄跑用時短的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小學生本身好勝心就比較強,融入這類比賽,學生會積極參與其中。看到對手超越自己后,學生便會勇敢地跨越過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對自我的挑戰,也會逐步變得越來越勇敢。在分組環節教師要注重小組學生之間的差距,不能拉得太大,也不能毫無差距,這樣才能激發對方反超的一種心理,讓整個訓練更加主動。
體育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如果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都是不熱愛體育運動,較為懶散,必然會影響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識及各項能力的提升。因此,體育教師應以身作則,首先在課堂上無論何時教師都要以較為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學生,讓學生進行一些訓練時,教師不應該只在旁邊觀看,也要跟隨學生的步伐一起運動起來,讓學生操作的內容教師自身也必須完成,對自己的要求也要比學生高。其次,在課后的一些運動場景中,應隨時隨地都有體育教師的身影,讓學生看到一個積極向上、永遠在不停地堅持運動的教師。在課后環節,教師也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當學生開展一些競技比賽時,教師可以參與其中,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組隊合作,以了解學生在比賽時的誤區以及一些思維。另外,體育教師也可以開展網絡直播,不定期地將自身鍛煉的視頻發送到社交媒體上。但由于每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及學生手機使用度不同,體育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采用該方式。總之,體育教師必須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終身的行為,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好學習的榜樣,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精神及品質[4]。
體育課程是貫穿學生學習生涯全過程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基于核心素養的背景,不斷優化傳統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在教學環節融入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榜樣教學法等,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體育基礎技能,培養小學生勇敢、挑戰自我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