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濤
(重慶市巫山大昌中學校 重慶 404707)
語言文字的學習關乎思維,思維則影響國民素質。從語文統編教材教學方式知性的認識和知識的傳授來看,“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促讀,授生必備知識和技能,則改變教法,再上層樓。對此,唯有重視教學方式的變革、方法的多樣性,方可事半功倍。立足于語文課堂,變革語文教學方法,回歸語文教學的本源,離不開教師對教材的多次開發。也就是說,應從教師的理解出發,遵循教育規律,認識教育本質,著眼教師在統編教材使用中的實踐與探索。當然,個中存在地域差別,也存在教師個人素養的差距。具體來說,從教師有“勇氣”,有“底氣”,有“豪氣”三個方面作一些理性思考。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統編教材的時代性,要求教師與時俱進,切實轉變觀念,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語文統編教材教學始終服務于我們的現實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確保學生能夠準確地使用母語,進行有效交流。聽說讀寫思并列發展,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獨立的單篇文章大家做得不錯,可主題式教學則傻了眼,不知所措,也就是說大家對守做得“完美”。
時下,各種培訓,引領示范逐步靠攏,目的是消除對教材的抵觸及無所適從,提供學理支撐,授之以法,拋磚引玉。如有老師在群文閱讀優質課展評活動中,用《此心安處是吾鄉》為題,組合柯靈的《鄉土情結》,姚嘉為的《鄉愁的滋味》,費孝通的《鄉土中國》第十二章,清華大學校長2020年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永葆鄉土情懷,守望美好家園》等為素材,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及紀錄片《川味》激趣,正式上課時改為聊自己的家鄉眉山以及自己家鄉的名人蘇東坡,并請學生聊聊自己的家鄉和對家鄉記憶深刻的人事物,做了很好的示范。唯如此,以實踐出真知,以課題實踐為依托,踐行部編教材的理念,實現教學方法變革,否則其效果與要求相差甚遠。如部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有詩歌小說,有教師在講解詩歌的特點、創作方法之后,以青春為主題帶頭創作,謳歌青春的美好。當然,這種方式不是考試,學生在相對寬松的氛圍中思考表達的內容,心情與語言碰撞,偶見火花,習者熏染,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其間教師應有不怕教學不夠完美的遺憾,回過頭去探討青春的意義、價值,引導其青春之時與時代融合,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教師的專業除了大學所學,進入職場還應該是一個熱愛讀書之人。語文教師應搭建讀書平臺,提升學生思想,適時促進學生對青春、人生、奮斗等主題的感悟。另外,教師應加大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力度,讓學生學會讀書。不同類型的文章應采取不同的讀書方法。比如,客觀性比較強的說明文、科技文,主要用瀏覽的方式,提取關鍵信息。文學類作品則需要選擇精讀的方式,逐字品讀涵泳,揣摩比較,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提升語言積累。
打破“千課一面”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了解學生,把學生個體經驗作為教學起點,以教材指向的核心目標和學生實際結合,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以多樣且有效的活動為基本形式,如現代詩歌的創作,或者戲劇的表演,詩歌的朗誦會,讀書匯報會等,方式變一變,目的還是寓教于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校本教材的開發和研究可填補這部分的空白,也是對教師專業的考驗。教師專業過硬,且愿意投入時間,利用校本教材研發,針對學生實際,又促使教師讀書,翻閱資料,一舉多得。把教學所了解和掌握的較成熟內容和圖片,選入教材,涉及的內容可設計成模塊,以充實教材,尤其是縣志、地方史及街道歷史沿革和趣聞雅事。學生感興趣,有參與的熱情。
明確課程設置的意義,補充教材。編寫校本教材是一個重要環節,應制定好計劃,明確課程的意義,并有很強的操作性,另外選擇合適的內容,并準備好所需的教學材料和用具等。大多學生對校本教材內容的學習意愿與態度是積極的,如巫山的學生可開展“大好河山”主題課程。當然,校本教材只是為統編教材服務的,使用過程中不能以此否定統編教材。
做到有趣、有效、高效,教師教學達到游刃有“余”,這種“余”是一種語言能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是內心世界一種純凈的善,是一種美與善的契合,是真,是隨生定方,隨文賦法,隨教用術。
教材每單元都有主題,有任務。教學中對教材有科學的認識,各個單元教學知識有清單,學生到達什么樣的水平,思想有什么需求等應心中有譜。如何實現,手中有法。如給課堂創設一種情景,配樂朗讀,愉悅的氣氛喚起情感的共鳴,這種方式不可比擬。
方向不偏,理解深刻并付諸實踐做到心中有譜,教學過程啟發學生思維,緊緊圍繞核心價值觀,培養有德懂禮之人,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注重其發展。
創設氛圍,促進學生的感知覺發展,激發想象,以知識的深度克服學生思維單一的難度,建立必備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思考,表達思想,求同存異,探索世界,認識社會。教師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邏輯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在統編教材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需緊緊抓住培養的是接班人,教師增強“三氣”,從扶一扶到抱一抱,再拉著手走起來,逐步實現語文教學奔跑的愿望。課堂上不失時機地變革教學方式,不忘學生,以人為本,融會貫通,探索“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實現學生視野開闊、精神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