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錦城學院 張禾
在互聯網、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呈爆發式席卷而來,人們接受和獲取知識的方式從書本、報刊這一傳統單一途徑,擴展到了互聯網平臺,手機、電視、電腦,甚至智能手表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全新載體。從視覺層面來說,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從傳統走向了現代、從靜態轉向了動態、從平面跨向了立體,甚至從二維飛向了多維。多種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逐漸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行為習慣,比起靜態式的閱讀,人們更愿意從動態的視覺體驗中獲取內容,這樣的需求又反過來促進了動態化視覺傳達的發展。
一般認為,動態視覺設計的應用開端是1955年索爾·巴斯為熱門電影《金臂人》設計電影片頭,他將抽象的縱橫線條和文字,配合音樂節奏在畫面中完成出現、移動、聚攏、變形等動作,快速地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進入電影情節之中。從技術上看,動態視覺設計應該屬于“動畫”的一個分支,“動畫”是將靜態圖像不斷地快速連續播放,形成一種動態視覺效果的技術,這種效果的產生來自人類生理上的“視覺暫留”,好比人閉上眼睛時眼前仍然能短暫的出現閉眼前看見的畫面,這是一種叫做“視覺成像有效延遲效應”的生理現象。經醫學研究證明,視覺印象會在人大腦中保存的時間大概是0.1至0.4秒,如果前一個畫面與后一個畫面兩者出現的時間小于這個時間,那么大腦會將這兩個瞬間畫面自動地識別并將其連接在一起形成完整順暢的內容,從而讓人產生視覺上的動態效果。因此可以知道動畫的連續性構成了它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由它的物理根基決定,而這種表現形式也成為現代新媒體傳播工作中常常用到的技術。
傳統的視覺信息傳播方式往往是通過靜態的海報、書籍等一系列印刷制品為主,形式較為單一且成本較高。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快節奏信息接收的需求,使得信息傳遞領域如同大多數行業一般追求降本增效,而動態視覺設計便是在電子產物發達的背景下,通過電子與書籍的組合,形成的一套視覺信息傳達技術。動態視覺設計是將傳統靜態視覺設計動態化、多維化、立體化的新興領域,奧斯汀·肖的《動態視覺藝術設計》一書中就指出,動態視覺設計藝術將動態、平面媒體相結合,為品牌、產品帶來全新創意。動態視覺設計的出現既是互聯網新媒體時代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更是對人們爆炸式信息需求的積極回應。當我們研究討論動態視覺設計時,不僅僅要關注信息表達形式上的“動態化”,更要關注設計思維的“動態化”。
根據2019年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滿十八歲的公民每日人均接觸手機時長為100.41分鐘,人均每日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6.05分鐘,每日接觸平板電腦的人均時長為9.63分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每日讀書(含電子書)時間最長僅有19.69分鐘,每日讀報時長為6.08分鐘,比2018年的9.58分鐘減少了3.50分鐘,而每日閱讀期刊時長僅為3.88分鐘。通過數據可知,人們通過電子、網絡渠道獲取信息的頻率、時長遠遠超過傳統紙質媒介。人們對于手機、電腦平臺的信息接受度要遠超于書本,這也意味著動態視覺設計擁有著極高的市場潛力和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動態視覺設計因為注重為閱讀者帶來活潑有趣的閱讀體驗,而更能夠滿足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靜態的表達形式需要人們注入更多專注力去感受和觀察,而事實是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疲于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周邊環境的變化,人們渴求著一種更簡單、更直接的信息傳遞模式,而動態視覺設計便能滿足這一切。動態視覺設計的靈活性、生動性、趣味性,使得它能夠展示事物更完整的內容,人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花費更少的精力去獲取更豐富的信息。此外,市場上的動態視覺設計往往通過卡通式的風格展現,好的動態視覺設計能夠在保持藝術性的同時兼具簡單、直接的信息傳遞功能,從而滿足各個年齡段人群的信息獲取需求。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動態視覺設計在原圖像表達的基礎上,還能通過音頻的注入帶來聽覺體驗,而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結合可以快速地讓人們對某一事物或環境留下標簽式印象,創作者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去表達自己渴望呈現的內容。
近年來,動態視覺設計的影響輻射范圍越來越大,其影響的擴大來自審美與市場的雙重需求。2015年9月,知名科技巨頭谷歌公司宣布推出全新Logo形態,其Logo使用無襯線字體和扁平風格的設計,給人簡約、活潑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演示Logo時,谷歌公司通過生動活潑的動態效果,將四色圓點不斷變化形態,從麥克風到語音波長,最后演變為Google的首字母“G”。事實上,動態視覺設計一直與谷歌公司品牌打造息息相關,每到重大節日之際,谷歌公司便會根據節日的主題特點為其Logo設計出動態形象。例如2019年的端午節,谷歌公司網站的Logo便通過幾個卡通人物在龍舟上不斷劃龍舟的動作組成,谷歌公司更結合船身較長的特點,將龍舟變換成了“Google”中的“oo”部分,這種一舉多得的創意既體現了節日的特點,又完美展示了自身的Logo形態,令人印象深刻。由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面對多設備、多平臺的新媒體時代,為了快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即使如谷歌這樣的行業巨頭,也需要用動態視覺設計來輔助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所以在各行各業爭先創新宣傳形式的現在,傳統靜態平面設計將越來越難以滿足品牌、產品以及市場的需求。
除了谷歌公司外,被人熟知的美國高科技公司蘋果也同樣喜好動態視覺的表現形式。蘋果公司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具有價值的品牌之一,其精湛的硬件設計使其聞名全球,無論是他們的每年都會不斷推出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設計的流行方向,而蘋果公司那被咬掉一口蘋果的Logo,也成為21世紀最具價值的品牌Logo之一。事實上,如此成功的品牌Logo也經歷多次革新。蘋果的首款品牌Logo由羅恩·韋恩設計,其Logo描繪了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出萬有引力的場景,充滿藝術性卻也過于復雜。1977年到1998年,蘋果公司的Logo是一顆由六種顏色所組成的彩色蘋果,這是因為史蒂夫·喬布斯認為蘋果公司的品牌打造應該具備吸引力、藝術性。之后每過一段時間,蘋果公司都會根據其產品的外觀而發生變化,從藍色、純黑,一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經典灰色蘋果外觀。除了Logo外觀的革新,蘋果設計師們在自家公司Logo形態展示的革新上也可謂是樂此不疲。在每年都會舉辦的蘋果產品發布會上,蘋果公司都會熱衷于展示不同形態的品牌Logo,而蘋果設計師們就得為了表現發布會主題,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設計品牌Logo的展現形式。2021年4月20日,蘋果公司舉行線上春季新品發布會“Spring Loaded”(踏春而來),主題內容與春天有關,為此,蘋果公司為發布會的邀請函專門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彩色Logo。邀請函的logo由不斷纏繞的漸變彩色線條組成,不斷變化的線條展示了Logo的形成過程。這樣的設計讓人們在觀看邀請函時,同時加深對Logo圖形與意義的理解。不斷變化的顏色,也預示著蘋果公司的設計不再局限于二維空間,而開始往三維、四維空間進行創意設計,這也與傳統靜態視覺設計中顏色的固定性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以往的設計中,人們需要提前將需要使用的顏色進行選擇和固定,而動態視覺設計則可以打破這種固定的模式,電子載體的多種呈現方式讓顏色的選擇可以更自由、更多元。
此外,色彩及光影一直是畫面塑造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好的色彩配合光影能讓畫面效果更加豐富生動,具備強烈的識別性。動態視覺設計因變換的特性,使得其中可以運用大量的色彩配合光影進行變化,這樣就可以強化色彩本身的識別性,加深觀看者對畫面的印象,并幫助人們理解畫面的內容。
動態視覺設計不僅是藝術形式上的創新,更是對人們審美的革新。藝術審美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它作為人類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高級形態,能夠幫助人們更多維度的去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當然,人的審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文化的演變、環境的變化不斷改變,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使得人們追求更加高效、快捷但又具備刺激性的信息傳達形式,因此傳統的信息傳達形式將難以滿足人們對視覺審美的需求,動態視覺設計的“快表達”“快理解”則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缺點。動態視覺設計作為比靜態視覺設計更富有變化的表現形式,能夠為觀看者帶來真實、生動、強烈、直接的現場沖擊力與視覺沖擊力。觀看動態視覺設計成果時,觀看者們不僅對富有沖擊力的信息完成了獲取動作,更對自身審美進行了革新,而審美的革新將創造更加多元、豐富的藝術表達形式,從而促進整體社會藝術文化的全面發展。
動態設計作為一種相對自由的創作形式和載體,其風格自然不是單一的,它的特性使它可以被應用到各種各樣的領域之中,也因此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表達風格。
如混合風格,常常將3D Motion、2D Motion、手繪、定格動畫、拼貼組合等風格綜合運用,這是市場上較為常見的視覺傳達風格。設計者們可以根據創作需要和個人審美,選擇合適的風格進行融合,讓一個畫面里面同時存在多種表現手法,從而完成信息表達。它即為設計者們提供了豐富的風格選擇,同時又滿足了不同審美個體的審美要求,在動態的風格變換中展現出作品豐富多元的視覺趣味與視覺沖突。
2021年人們開始關注孟菲斯風格,孟菲斯風格的最大特征便是喜歡運用大量的修飾元素,比如三角形、矩形、波點、波浪線等等幾何元素。孟菲斯的誕生就是為了反對冷酷、單調的現代主義,追求裝飾藝術與設計功能的和諧一致。喜好孟菲斯風格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強調想象力,他們反對克制,推崇對常規與原則的打破,擁護樂觀又無所畏懼的態度。這種風格既適用于滿足現代社會人們渴求逃離工作,逃脫壓力束縛,回歸真我的現實愿望,又體現出了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孟菲斯風格早期從波普藝術中吸取色彩經驗,在視覺表現上強調極具視覺沖擊的色彩表達,對于渴望表達趣味,彰顯個性的產品、實物,孟菲斯風格的動態視覺設計絕對是不二選擇。
再來便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賽博朋克風格。賽博朋克作為控制論、神經機械學與朋克的結合詞,其衍生出的“賽博朋克風”美學和視覺體驗在當今流行設計風格中占有一席之地。紫色、藍色、青色的霓虹燈交織閃爍的風格讓人們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穿梭,實現傳統與現代風格的融合,讓人們在復古與科技之間思考機械與人性。賽博朋克風格最早由20世紀60、70年代主打反叛精神的朋克風格進化而來,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硬件(電腦、手機、電子繪畫板)與軟件(Ae、Pr、Ps)的不斷革新,為賽博朋克文化發展提供了更多表達方式,而動態視覺設計便通過硬件與軟件的不斷升級,實現了賽博朋克多維化。事實上,動態視覺設計對賽博朋克風格設計的展示效果尤為顯著,在面對包含有高科技元素的內容時,人們不僅期望閱讀內容本身,同時也期待看見具備科技感的表現形式,比如Ar。相比于更富有沖擊力、科技感的動態視覺設計,傳統的靜態視覺設計在體現科技感、未來感方面實在有些相形見絀。此外,賽博朋克風格所展示的內容往往是存在于想象中的烏托邦世界,該風格利用錯位、拉伸、扭曲等故障圖案來體現電子科技的未來感,這種圖案充滿了不確定性,表現了虛無的幻想世界里一切都是未知數,所以動態視覺設計的表現方式更能滿足此風格的表達需求。
綜上所述,相比靜態視覺設計,動態視覺設計的表達形式更為直觀、高效、生動、有趣。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動態視覺設計早已是人們接受新信息的一種必要的形式,傳統的二維空間信息表達形式已逐漸讓人們感到厭倦,在三維甚至四維空間進行創作的動態視覺設計將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自身富有沖擊力的表達形式,引領下一個世代的藝術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