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旬艷
(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小學班級管理是一項非常困難和復雜的任務,這也需要班主任長期堅持,刻苦努力,對班級管理進行創新和改善,在不斷的探索、實踐過程中,找到更為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促進小學生全方面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好奇心較強,也較為活潑。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著學生,如果一個班主任在課堂上的很有威嚴,那么這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班主任日常生活的教導,對學生也是具有強大的引導力的,小學班主任的職責不僅僅是為了教導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對學生做得不足的地方加以指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而且,在學生的眼里,班主任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這也就使得班主任在日常教導過程中要謹言慎行,時刻注重自己的行為規范,努力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愉悅,舒適的學習環境[1]。
不僅如此,推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也是進行新課程改革重要的保障,班主任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起到溝通的紐帶作用,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況,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上的變化,從而在保證學生學到有效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加強自身的德育素養。
小學班主任要想對班級有一個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鼓勵學生在一開始入學的時候就進行實施和動手。只有一開始就實施班級管理制度,才能使學生逐漸適應這種管理方法,使制度深入學生的內心,更好地規范小學生在學校當中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也能夠維護一種良好的班級課堂氛圍。不僅如此,班級管理的制度也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商量來制定,這樣也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采納學生的建議,從而體現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同時教師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也應當對班主任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平等的制度,從而引導學生更加努力地去執行,保證班級秩序正常進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和質量[2]。
例如,在進行學校運動會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為需要參加學校運動會所需的道具進行準備,如桶裝水、小零食及需要用到的創可貼、繃帶等,也可以準備一些為本班學生參加比賽加油打氣的小喇叭。然后對參加比賽獲得獎勵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比賽失利的學生加以安慰,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身體力行,真正與學生融為一體,共同享受帶來的歡樂,共同面對遇到的困難,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在學生的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展成熟,這就使得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應當積極與這些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溝通作為教育的前提,有效的溝通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通過溝通,也能夠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逐步提高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3]。
例如,在班級中會有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很少有同學喜歡和這些內向的學生一起玩,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處于中游的水平,只要有一次考試成績跌了下去,情緒就會非常低落,這時候班主任就需要及時與這些內向的學生進行溝通,或者單獨約這種內向的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談心。同時,班主任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也應當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看待學生,耐心傾聽學生的講解,進而試著幫內向性格的學生打開內心,嘗試與其他學生交流,這樣其他學生也就會慢慢積極主動地接納他,并且一起積極參與做班級活動。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只有真正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獲得學生的信任感,達到一種有效的溝通,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班主任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一個人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分配班干部來幫忙進行協助管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幫手,也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班干部作為學生中的一個成員,通常情況下,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比班主任更了解學生,能夠有效解決班級上的基本工作問題,也正因為這樣,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應當充分發揮出班干部的作用。同時在選優秀班干部的時候,需要注重選拔出那些治理能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班干部,并且采用優秀學生帶領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方法,更好地幫助班主任帶領班上的學生,當班主任有事情不在班級上的時候,班干部也可以發揮好帶頭作用,幫助老師管理班級。雖然這種選拔班干部的方式是一種很好的班級管理方法,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班級上的組織工作還不是很熟悉,班主任就是要在班干部上任之前,對這些班干部進行指導,慢慢培養班干部,教會他們如何管理班級,如何維護好班級的工作,同時有什么情況要及時與班主任進行溝通,進而有效地解決班級管理工作的問題。
家長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學生在家里的時間遠遠多于在學校的時間,也正因為這樣,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也要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學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避免學生因為家庭的影響產生叛逆的情緒。不僅如此,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管理的時候,也可以從學生的精神狀態上來看出學生是否在認真學習,以及在家里是否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4]。
例如,在一次期末考試結束之后,班主任發現,有一位學生的成績下滑的非常明顯,這時候班主任要及時與這個學生進行溝通:這次成績下滑的特別厲害,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或者在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難?不妨和老師說一說。當班主任與這位學生深入的交流之后,發現學生的成績下滑和學生的家長有很直接的聯系,有些學生的家長普遍為學生許下承諾,只要考試考到多少分,就給學生買他想要的東西,但是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承諾之后,家長并沒有實現對學生的諾言,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厭學以及自暴自棄的情緒。而這個時候,班主任就需要及時與家長取得密切的聯系,及時跟學生的家長說明學生的情緒以及在學習上遇到的障礙,進而與學生的家長共同商量來解決這種問題,慢慢緩解學生逆反的情緒,這也能使學生慢慢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由此可見,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這就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積極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共同合作,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大部分的小學生會做一些令班主任生氣的事情,但是從本質上講,并沒有惡意的成分在里面,只是部分小學生比較調皮搗蛋,如果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對這部分學生大聲地指責和批評,只會導致班主任和這些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惡化,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的心理,班主任應當充分重視和意識到這種事情,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地勸說學生,從而在班級上構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也更有利于班主任后續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如此,很多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都渴望收到班主任的表揚和贊美,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個別小學生,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開始變得調皮搗蛋起來,如果班主任不理他們,反而會使這部分學生變本加厲,而班主任要使這部分學生表現出好的行為,就需要抓住他們的優點,積極進行表揚和贊美,同時要慢慢指點他們,改正錯誤的習慣,要想使這部分學生表現出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時間慢慢積累的,班主任也不能操之過急,慢慢引導這些學生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5]。
例如,班主任對班上調皮搗蛋的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首先應當抓住這些學生的優點進行贊美和表揚,這樣學生也能逐漸改善自己不好的行為習慣,在班主任的表揚之下,慢慢改正自己的缺點,逐步成為班級上表現較好的學生,這樣也能夠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質量和效果。
總而言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對班主任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班主任需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逐漸培養學生對自己的信任感,同時也需要積極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在課堂上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盡可能利用一切有效的班級資源,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秩序,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