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江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 北京 102200)
2019年3月18日上午,習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談會上并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堅持隱形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統一,挖掘課程授課過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學元素,達到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標”。課程思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我國高校培育現代化建設者與新時代接班人的一種育人思想觀,是保證“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標實施的必然選擇,具有獨特的實施策略與價值內涵。
《現代分析測試方法》是高等學?;瘜W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等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挖掘精煉現代分析測試方法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并同時對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不僅激發開闊學生的思路、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增強學生們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培養出創新型、應用型的人才。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關系到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及怎樣培養人這樣基本問題。為了加強和提高大學思政教育工作,達到“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目標,提出了在課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的提出,很大程度提高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課程思政其具有豐富的內涵: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教育會議上強調:“要遵守教書育人規律,堅持把思政教育作為中心環節,用好課程授課主渠道,每一門課程都要守好這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門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绷暱倳浀闹v話,是指導新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綱性文件,為大學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方向。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座談會上,又更深程度的強調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系列重要的講話精神,高校就應緊緊圍繞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遵守教書育人規律,堅持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在全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要緊緊聯系,要培養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彼枷胝谓逃ぷ魇俏覈咝崿F立德樹人必經之路,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表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途徑。課程思政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式,是時代發展和實踐的必然結果,體現了我國高校辦學的方向和基本要求。
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就是對于上述問題,達到新時代下“三全育人”,是應對國際風云變幻形勢的需要,是新形勢下高校完善思政教育體系,占領高校學生意識形態陣地的必經之路。高校是人才培育及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是意識形態形成的前沿陣地,是各類思想交匯的陣地。伴隨中國日益崛起,不法分子和敵對勢力對我國思想散發越發猖獗。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意識形態面臨嚴峻考驗,尤其是在信息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某些關于政治的謠言、不良的信息常常成為不法分子煽動群眾、學生鬧事的導火索。面臨高校學生意識形態的嚴峻現狀,我們必須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鞏固思想根基,改變高校思政教育單單在思想政治課的現象,改變普通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狀。當前嚴峻形勢下,我們必須依照黨中央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高級設計,達到“三全”育人,實現高校思政的連續性,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同時,也要積極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功能,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用主流思想占領高校主要陣地,培養一批批理想信念堅定、胸懷共產主義和遠大理想的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思政實施的載體是課程,實施者是教師。馬克思主義認為,“思想并不能實現什么,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目標確定了,就要有去實現目標的人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需要教師,教師自身思政意識和思政工作的能力決定實施的效果,這種意識和能力決定了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實現“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因此,高校必須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既能傳授知識又能進行思政教育的教師隊伍,將學校專業思政課教師、各類課程教師、班主任和輔導員等育人主體聯合起來,通過老師之間的“同向同行、協同育人”來實現各類課程之間的“同向同行”,以產生“協同效應”。 高校教師們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和精神,始終同中國共產黨保持高度一致,主動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教師自身“理論自信”。教師只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明確課程思政目標,才能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提煉在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自然而高效的傳遞給學生。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還需要高校各級領導為教師教書育人做好各項服務。如:學校可以要通過召開會議培養和培訓,提高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增加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邀請課程思政教育出色的教師與校內專業思政教師組成示范團隊,上公開示范課以讓老師加以學習,鼓勵所有教師漸漸加入課程思政團隊,最終形成思政教育“合力”效果。
課程思政是服務和服從于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目標的,在規劃課程思政時,要研究課程性質和學科屬性時,挖掘精煉課程體系和學科中的思政元素。具體思路是:首先,改進校級層面的頂層設計,二級學院要完善相關的工作。學校層面要完善相關制度設計,規劃課程思政實施方法和相關管理辦法,設計出具體課程思政線路圖和時間表,優化制度引領,改進考核方法。在教師教學水平考核中,必須將思政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監測點,這樣才能確保在各種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學校領導積極承擔起課程思政建設主要責任人的作用,并且身體力行,定期向大學生上公開示范課。其次,各二級學院是“課程思政”實施的主要責任部門,因此,在思想上要對課程思政的建設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力度,明確思政建設主體責任,以此作為各二級學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高辦學水平的手段。具體而言,各二級學院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要改進設計教學大綱,制定詳細的教案,各任課教師也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改進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做到每日反省自身的課程:“知識教學是否明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思政教育是否實現。”
色譜理論這一章節擁有這豐富的化學史,學生們通過學習化學史有助于自身對化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培育學生的科研態度和科研探究精神。比如,在色譜法這一章概述部分,我們向學生展示色譜技術創始人茨維特的案例。茨維特是著名俄國化學家和植物生理學家,他最著名的成果是發明了在分析化學中極為重要分析方法——色譜法。茨維特于是在西方很多重要期刊上都發表了相關論文成果,然而令人氣憤的是,在他發表近20年里,他的色譜分析方法并沒有引起相關科學界的重視,其原因是德國化學家維爾斯泰特(190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對色譜分析方法的不信任和排斥——他自身認為葉黃素會發生氧化作用在色譜分離過程中。后來到1931年(創始人茨維特已去世12年),庫恩利用茨維特這個被埋沒多年的色譜法,用碳酸鈣粉末和氧化鋁的色譜柱非常成功地將胡蘿卜素分離為 和 兩個同分異構體,自那以后色譜法才得到重視,受到普遍的推廣和應用。結合這個思政案例讓學生體會到,學術權威人士的一個錯誤批斗,往往就容易造成一場非常大的錯誤。學術權威人士的自以為是,不僅扼殺的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更為重要的是阻擋了人類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這個思政案例能提醒學生,在以后學生們的科研道路上,在面對科研問題時,一定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科研態度。
儀器分析起源可以追蹤到我國古代時期,中國是最早出現制陶、冶煉等工藝的國家之一。自戰國以來,陶瓷、冶煉、煉丹術等開始逐漸發展,人們在制造工藝的同時,逐漸積累了大量鑒別產品和識別原理的經驗,例如,為了鑒別硝石和芒硝,“以火燒之,紫青煙氣”,則一定為硝石;利用“丹砂燒制成水銀”以區別硫汞礦石;黃金仍入火中,若為“生五色氣”,則能說明含有銅,是為“藥金”。學習我國古代逐漸形成分析化學的思政案例,可以增加學生對我國歷史科學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增加學生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為國奉獻的熱情。
在講到“原子熒光光譜分析”這一章時,除了講解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的操作方法、基本原理外,可以向同學們介紹我國科研工作者在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開發過程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并列舉一些關于我國熒光光譜分析技術處在國際領先地位的思政案例讓同學們學習了解,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我國科研工作者和自主科技創新者艱苦奮斗工作作風,從而更加有效的增加學生們的民族自信和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有不畏艱辛的精神,從而達到在課程授課的過程中引入思想政治的教育。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實現在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了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
《現代分析測試方法》課程通過融入色譜技術創始人茨維特的案例,學生們知道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要保持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通過講述儀器分析的起源,學生們增加了增強其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培養學生為國奉獻,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熱情。通過需學習我國光譜分析技術前沿增強了學生們的民族自信。
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是建設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也是各種思想政治交匯的場所。必須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思想根基。因此在現代分析測試方法教學,通過融入各種思政案例,不僅可以確?!冬F代分析測試方法》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實現協同育人方針,而且也有利于增強我國高校安全意識形態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高校的指導地位,確保培養新時期下人才目標的順利進行。課程思政是培育濃厚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是高校學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