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玲 何雪婷
(鄭州財經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學校如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主陣地。新時代高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求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更應具備正確、積極的理想信念。“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亟需一大批專業性、綜合性強的物流人才。《國際貨運代理實務》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涉及國際貿易、國際保險、物流、國際支付結算等多方面專業知識。通過本門課學習,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貨物運輸、報關、報檢等國際貨運代理綜合知識與技能,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依據專業目標、思政目標及學生學情,以“大國意識、強國情懷”、注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環節,突出課程全程育人的教育價值。
課程教學大綱中缺少德育目標。教學大綱設計中只包含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與參考書、課程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課程教學時數分配共七項,缺少德育目標的設定,難以實現專業課育人效果。本課程在知識目標設置時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貨物運輸、報關、報檢等國際貨運代理綜合知識與技能,而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誠信守時等職業道德規范沒有提出具體要求。課程教學仍以專業能力培養為主,育人功能無法體現。
教學方法單一,思政元素挖掘不深。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單純理論講授為主,缺少與同學間的互動,沒有主動引導學生去領會知識點背后蘊含的思想政治道理。另外,由于部分教師對思政元素挖掘不深,不能夠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導致無法兼顧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考核方式重結果,缺少對綜合素養評價。目前高校對專業課成績評定仍以傳統筆試考核為主,過分注重卷面成績,缺少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評判。
通過對課程目標的梳理,課程標準的修訂,結合專業課教學內容和課堂思政的內涵,從傳授專業知識到職業素養的培養再到價值引領的形成,提煉本課程部分模塊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不同版本貨運代理實務教材內容有所區別,按照不同運輸方式進行劃分,主要包含了“國際貨運代理概述”、“國際海上貨運代理業務”、“國際航空貨運代理業務”、“國際陸路貨代業務”及“國際多式聯運”五大模塊。對各個模塊思政元素分析如下:
“國際貨運代理概述”模塊中包含思政元素的主要知識點:貨代業務發展歷程。分享國際最前沿行業動態和新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祖國的經濟發展和強大;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設立。通過分小組模擬設立貨運代理企業,強化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讓學生明白誠信守法經營、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貨代員崗位具備的業務素質。該知識點借助“現場模擬招聘貨代員崗位”情境模擬,幫助學生樹立守法意識、職業操守意識。
“國際海上貨運代理業務”模塊中包含思政元素的主要知識點:海上運輸發展歷程。通過案例剖析海洋強國戰略,增強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大國意識,強國情懷;貨運代理協議簽訂。合同約定了雙方權利、義務,忠實履行合約是行業的基本道德規范;托運業務操作流程。要求學生在20分鐘內分組完成上海大眾工業機器人出口貨物操作流程模擬,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分工、守時、責任、工作規范及團隊各方面綜合素質在未來工作中的重要性;貨物包裝。介紹運輸中巧妙包裝成功案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于觀察。
“國際航空貨運代理業務”模塊中包含思政元素的主要知識點:航空運輸歷史。通過播放我國航空運輸發展史微視頻,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航空事業從弱到強過程中先輩們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激發學生愛國情懷;航空運輸基本概念。通過對我國《中國制造2025》中自主研發的大型民航客機C919的講解與介紹,讓學生親身體驗我國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增強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
其他模塊中包含思政元素的主要知識點:訂艙單填制:只有內容正確,格式規范的訂艙單才是合格的。內容要求專業扎實、真實可靠,格式規范要求做事認真細致;多式聯運國際公約:通過對相關法律、公約的講解,幫助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和意識;報關通關:學生掌握進出口報關基本知識,秉持“遵循程序、規范業務、誠信辦事”原則。
以“國際鐵路貨代業務”這一章節為例。通過以下做法,將思政教育根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想教育同頻共振。
在課前,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教學任務,即以已設立的虛擬貨代公司為單位查詢“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我國已經開通的鄭歐班列相關期刊、報紙、新聞報道等資料,并選派代表進行課堂展示。
在線下課堂教學過程階段,教師通過播放《“一帶一路”全球行》短視頻,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師詳細講解“鐵路路線、軌距、鐵路機車、車輛...”等國際鐵路運輸相關基礎知識,學生通過課堂上的認真聽講,能夠掌握鐵路運輸相關的基礎知識。安排學生代表上臺匯報所在小組的PPT,教師進行點評。小組匯報完畢后,教師對中歐班列主要運輸路線進行綜合講解,接著對“疫情下中歐班列搖號訂艙”的案例進行充分討論,學生能夠明白中歐班列在疫情期間對穩定我國外貿貨運通道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并闡述各自觀點:結合新冠疫情的爆發,中歐班列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性得到提高;有同學對我國政府3個月有效控制疫情進行高度稱贊,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部分同學談到我國疫情得到控制后,中歐班列卻能逆勢而上,無私馳援世界各國,彰顯的是大國擔當。通過觀看、互動、討論,讓學生了解中歐班列目前開通的主要運輸路線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學生對知識點認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課后積極拓展延伸課堂,一方面布置學生仔細研讀我國物流業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小論文。另一方面,邀請企業導師介紹我國貨代行業新業態,組織學生實地到企業進行參觀。理解物流行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的職業使命感。
專業課課堂思政教育應該采用潛移默化式教學方法,不應生搬硬套。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國家意識、行業規范、職業精神融入到相應知識點中,使得知識點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能夠以多種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呈現。
貨運代理實務課程包含了大量的法律法規、業務操作方法、程序性知識,內容比較枯燥,案例分析能夠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者集體協作,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將專業知識和思政目標進行結合,選取恰當的案例。如,在“貨代運輸合同糾紛處理”知識點中,通過典型的貨代運輸合同糾紛案例介紹,強調運輸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闡述運輸合同糾紛處理不好會給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的不良影響,培養學生歷史使命感和愛國情懷。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的教學方法。該方法使用時不僅能傳授學生專業知識,還能使學生親身踐行思政,傳遞守時意識、責任意識、分工意識、團隊意識等。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業務操作,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分工、守時、責任及團隊等各方面綜合素質。
貨運代理實務課程采取的是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除了開展貨代企業備案登記,貨代委托書、訂艙單的填制,托運業務操作流程等實操性強的實驗課程外,還會通過邀請企業導師講授個人職業經歷、開展專題講座,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開展體驗式課程實踐。借助形式多樣的實踐課程調動學生的主觀體驗,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職業精神教育和課堂思政教育的重要實施途徑。
借助互聯網可以實現思政課程的課外延伸。貨運代理相關的熱點新聞和案例非常豐富,教師可將相關新聞報道、學術研究等熱點問題通過已設立的超星學習通論壇進行實時更新,引導學生進行線上閱讀,組織學生開展線下討論。尤其是貼近生活的熱點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進行適時引導把控好方向。如,在疫情期間上課時,通過海關總署發布的一則關于疫情對我國外貿進出口造成的沖擊新聞報道,組織同學們展開“這次疫情對中國外貿的影響,你有什么看法”線下主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不僅能積累專業知識,還能進一步強化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價值觀。
高校專業課課程數量比單一思政課程多很多,專業課教師同樣肩負著德育的責任。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該課程中就是以創新的教學模式,豐富課程內涵,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融合發展,形成協同效應,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專業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講授專業課程時,需要進行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去,采取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實踐教學法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教學方法將專業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的專業過硬、政治素質高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