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珠
(吉林省農安縣合隆中學 吉林·長春 130200)
小學生對學習并沒有太多的自律性,大部分都是依據自身直觀的感覺和喜好進行學習與認識事物。因此,興趣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讓其能夠保證充足的情緒和良好的狀態進行知識的吸收。同時,濃厚的興趣引導下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并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狀態。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發現學生興趣所在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快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出學生對于數學的喜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學生的了解是一個課堂開啟最基本的保障。假如教師并不了解學生情況無法設立出合理的教學活動,更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教學思考,也無法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更不用說有效的培養良好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書面材料、與學生相處、訪談、詢問家長以及以往所教教師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并真正羅列好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總結出學生普遍關注的方向。對于低年級小學生,教師可以在第一次上數學課的時候進行一些數學小游戲,例如:數字接龍、數字歌比拼來進行了解學生對于數的認識。然后進行第一節課生活中的數課程引出,讓學生說一說、認一認生活中的數字。同時,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依據數字的形狀進行想象,例如“1”像一根木棍,“2”像一只小鴨子,“3”像耳朵等等,教師讓學生踴躍進行自我想象的表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生情況的觀察,針對每一個學生有一種總體的判斷,針對一些不積極參與,或者是對于這些教學活動不感興趣的學生進行再次深入的了解,從其性格特點以及日常喜歡玩的事物出發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喜歡,愿意和教師玩在一起,進而有利于教師挖掘學生學習興趣,從學生自身出發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并對于未知的知識點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時也要做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引導,讓其能夠自覺的進行學習,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好自身基礎。
在基于教師對學生了解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做好教學活動設計,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說,這對于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必須的。而良好的教學活動能夠快速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瞬間吸引到學生注意力。畢竟對于小學生來說還處于一個懵懂年紀,大部分的心思都在玩耍上,尤其是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更需要教師花心思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學習當中,并從中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從小學生成長特點方向進行思考,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較少,對于新奇的事物興趣較大,并對色彩和動態音頻類事物敏感度很高,尤其是動畫。其次,教師要從小學生課余所玩耍的游戲、電視、關心的事物出發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最后,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行為狀態出發進行課堂活動設計,讓課堂能夠更加靈活,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習、學習中玩,讓數學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游戲。例如:在進行“生活的數”這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形式進行玩具圖片的播放,先問學生知道這是什么玩具嗎?讓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的玩耍投入到課堂當中。然后,又問學生這些玩具應該怎么玩,很對學生必定會踴躍發言,并積極與同學分享著自身玩具的強大功能,以及自己的技術。接著教師再通過動態視頻播放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專注的看著教師的投屏,然后放出一個綜合圖片,讓學生說是圖片上的小飛機有幾架、汽車有幾架、機器人有幾個、球有幾顆等等,引導學生踴躍發言。最后,教師將生活引導到學生自身,詢問學生有沒有清點過自己的玩具?不同類型的玩具有多少個呢?讓有整理過的同學進行講解自己的玩具,也讓沒有整理過的學生回家進行自己玩具的整理,下一節課來告訴老師答案。對于整理過的同學回去重新清點一下,看看是否是正確的數目。如此一來,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內進行了生活中數的認識,同時也引導了學生課余對于生活中數的鞏固,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進行聯系,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進而加強自身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強烈的,教師應當緊抓這個特點進行新課導入。對此,教師可以采用設疑的方式來進行學生學習引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以及學習興趣。一般的實施方法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利用教學工具進行問題設立,并給予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并分出小組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然后,讓學生進行答案的講解。最后教師進行學生答案的整理分析緊接著進行新課的引入。例如在觀察物體這一節課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尋找來一些多面體物體,或者是形狀特殊的物體,詢問學生這個物體像不像一個動物,或者是問學生看到的物體是怎樣的?如教師用一個兔子玩具作為教學工具,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問學生看到的兔子玩具有什么,是怎樣的,并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畫圖,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物體。有的學生會說看到兔子上有漂亮的裝飾、看到兔子只有一只耳朵、看到兔子沒有眼睛鼻子、看到兔子有兩只耳朵等等。同時,在學生進行問題回答之后再次進行問題的深入引導,為什么大家看到的物體是不一樣的呢?然后引發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再次進行思考。在精心的設疑下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一步步的深入學習。在認識物體這一節課當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感并且能夠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探討問題。同時能夠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培養出良好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要讓其擁有系統的知識體系,讓其能夠快樂的融入到學習當中,知道數學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是應當設立好情境教學,讓學生能夠處于良好的教學環境當中,潛移默化中進行學習,并且能夠將所學知識點與生活進行良好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首先,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的時候應當設立好課堂目標,并明確學生的學習程度。然后建立好良好的學習氛圍,尋找多元化的素材進行課堂情境營造,讓整個課堂就是一個情境,讓學生認為學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最后,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主體性,能夠積極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數學學習。同時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例如在“加與減(三)”這一節課當中,教師不妨把課堂設立在圖書館當中,讓學生在圖書館的一個角落上看看不同的類型的書分別有多少本?然后將其中兩種類型的書相加共有多少本?并讓學生想辦法算出學生面前的書架上共有多少本書。可能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很多時候對于加減運算并沒有那么強的能力。可能會有學生直接數書架上的書或者是先兩兩相加,再把運算結果相加。
總之教師把課堂設立在圖書館當中,也將該課堂的教學工具帶到圖書館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運算,并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來算出圖書館某一書架的書本總數,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基礎,并在情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為加減運算奠定基礎。同時,脫離枯燥的排排坐課堂學生能夠更加放松自我,能夠更加積極的發揮自身學習能力,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做好知識的拓展延伸,比如說,圖書管理員是如何整理圖書,如何做好圖書管理,如何快速的找到圖書所應存放的位置等等,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是對于贊美、對于評價總是很在乎。在幼兒園的時候學生得到一個小小的紅花都能夠回家高興的展示給家長、鄰居、身邊的同學看,開心的分享著自己得到獎勵的興奮。對于小學生也是不例外的,可以說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贊美,在評價和贊美中能夠找到動力,能夠激發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當要把握好評價的功能,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肯定,鼓勵學生持續的學習,激發學生深度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生的肯定。例如在進行“有趣圖形認識”這一節課當中,在教師設立的情景當中學生會有不同的圖形認識,對于形狀學生會用不同的想象,因此教師要針對每一學生的表達來進行詳細、真誠的評價。例如,某某同學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能夠從兩個三角形的拼接中看到蝴蝶的翅膀。某某同學的空間感非常好,能夠將圓形拉伸一下變成圓柱。有的學生還能將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拼接成一個房子等等。對于一些不積極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評價學生可能在腦海里在描繪著很多新奇的圖形,并鼓勵學生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自身腦海中的圖形等等。如此一來,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眼中都是擁有豐富想象力和強烈動手能力的,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此外教師可采用一些獎勵,可以是物質可以是語言表達來激勵學生,讓學生擁有更濃烈的興趣,在教師的肯定、積極評價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進而培養成一個擁有良好學習興趣的學生,能夠持續不斷的進行新知識的吸收,積極的開拓自己無限的可能,為自身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教師而言,多樣化的評價能夠讓教學效果更加明顯,能夠快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讓學生成為一個熱愛學習、積極進取的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教師職責,認真負責的從多個角度進行學生的深度了解,進而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讓數學課堂更加多樣化、更加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同時,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為課堂主體,科學合理規劃課堂讓學生能夠從中找到學習的興趣,培養出對學生終生有利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一個擁有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