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玉
摘要:對于高中生物學困生來說,培養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主要辦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此,對于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必須找到學困生的成因,然后進行對癥下藥,這要求教師要有耐心、愛心以及信心。只有這樣,才能為生命科學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下面將論述高中生物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學困生問題一直是義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亟待我們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由于現有高中教學體系中,學生所學科目比較多,加之每門學科涉及內容多,且難度增大,從而導致學困生現象越發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中教學活動的開展。而生物屬于一門副科,導致很多學生從一開始就對生物學習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他們生物基礎比較薄弱,隨著后續學習的不斷深入,將會進一步增加其學習的難度,進而對生物學習失去信心,最終成為學困生。
一、高中生物學困生的成因
(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進入高中后,不少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掌握真正的學習生物知識的方法,很多學生在學習生物時,都采用比較傳統的學習方法,以為課堂上聽懂了就可以,課后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預習和復習是負擔,沒有真正堅持過,且高中生物有很多公式需要理解記憶,但很多學生對這些公式里的各個量沒有真正理解,更不知道該如何推導。因此在考試中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很多不知道的,長此以往,經常在考試后備受打擊,失去學習生物的動力。
(二)教學過程趣味性缺失
當前,傳統思維在教學實踐中的影響較為嚴重,在唯分數論的思維方式下,教師過多地關注考試結果、測驗成績和名次排序,對每個階段學生的學習效果、分析評價和教學反饋關注不夠。在傳統思維影響下,多數生物課表現出了授課內容簡單重復、講課方法陳舊、課堂趣味性不高的特點。這種授課模式很難體現本學科知識的差異性和趣味性,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就需要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方法如下:(1)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高中生物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又要鼓勵學生課后復習,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進而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例如,在進行“蛋白質和核酸計算”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大綱要求來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告知學困生自己思考、分析和解決,以便學困生可以發現蛋白質和核酸之間的異同,進而加強學生對蛋白質和核酸本質的了解和掌握,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果學生自己不能準確找到二者異同,則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教師待講解完蛋白質和核酸相關內容后,可以布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后習題讓學生進行復習,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的聽課情況,而且還能查漏補缺,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大部分學困生在課堂聽講過程中會將教師板書全數抄寫,但是也有少數學困生一字不抄,導致生物學習情況朝著兩個極端走,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階段,指導和鼓勵學生認真、有重點地記筆記,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抄寫,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而且還可以為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并實現學困生身份的早日轉換。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生物學知識,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來創設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問題會使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熟悉感增強,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聯系日常生活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理解掌握生物學知識和生物學技能。
如“人們在噴灑農藥殺蟲時屬于什么信息?孔雀開屏屬于什么信息?在棉花開花期為什么要去掉頂部?頂端優勢是什么?為什么要解除頂端優勢?”讓學生在對這些實際問題的探討過程中,對實際問題中的生物學知識能夠進行有效分析。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知識點時,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問題梳理和聯系,這樣不僅能夠加深高中生物知識點的記憶,還能夠用高中生物知識來解釋日常中的各種生活現象。
(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里,老師處于領導的位置,學生一般不能輕易地對老師提出辯駁與否認,只能好好聽課,回答老師的提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有著極大的束縛性,是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當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應當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建立平等、和諧與自由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同時,老師也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了解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通過交流溝通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改善。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相互碰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對生物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術工具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無法做到對教學知識的有效理解和認識,不能對生物的活動變化進行充分的想象。所以,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通過更加形象和直觀的方式,為學生展示較為抽象的生物變化過程,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理解如何運用知識。多媒體作為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能夠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將抽象化的內容以更加形象、具體的方式體現出來,使教材中較為死板的知識內容以動態的方式進行展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到生物變化的奇妙之處,從而了解生物知識的本質內容。這不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也對學生今后的生物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例如,在“細胞生活的環境”教學過程當中,因為這部分內容的重難點就在于讓學生能夠了解細胞的組成以及細胞生活的生活環境,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現細胞具體的組成結構以及所處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對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能夠明確環境的組成,明確血漿、組織液、淋巴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掌握和了解,使學生理解細胞生活環境的特點,對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困生成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通過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創設生活情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等措施來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蔣雙全.高中生物學困生成因及轉化對策[J].試題與研究,2020(08):110.
[2]董青梅.循序漸進,耐心鼓勵——高中生物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轉優策略新探[J].新課程(下),2019(11):205.
[3]李青,張卓.探析高中生物學困生轉化的策略[J].學苑教育,2018(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