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霽虹
摘要:無論語文教育教學如何改革,所有的任務都必須借助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去落實,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間,備課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備課是站穩講臺的奠基石,因此,本文就備課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關鍵詞: 新課標 初中語文教學? 備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教育教學如何改革,所有的任務都必須借助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去落實,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間,備課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備課是站穩講臺的奠基石,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夠達到至善至美的目的和效果。
因此,我在這里單就備課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一,備目標。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備課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無論教育教學怎樣改革,這一環節都不應該發生變化,也不會發生變化,因為它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方向問題。
那么,目標究竟要準備哪些東西呢?
1、知識目標:通過這一個學期或者一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為后面的學習積累基礎知識, 如:拼音、字詞、短語、語法、文學常識、社會歷史、人文地理等,都可以納入到知識目標中去。
2、能力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使學生掌握某方面的能力技巧,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如:閱讀能力、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觀察能力、描寫能力、鑒賞能力、動手能力、寫作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等。
3、情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深受某種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的感染,從而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或者從反面教材中獲得對照和反省。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信念、親情友情、博愛和平、人文修養等,所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教育都可以吸納到這一目標中來。
第二,備教材。在弄清楚目標后即開始落實目標,落實目標的具體載體就是教材。要實施高效性、針對性、目的性的教學,就必須將教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運用自如。
那么,應該如何備教材能夠達到充分詳盡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說過:“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入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一個成功的導入環節,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首先,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其次,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最后,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必須將文章爛熟于胸。不說每一課都達到熟能成誦的地步,但是至少要保證每一段的位置、重點語句的位置描畫在心中,隨時需要隨時都可以調用出來。如果連課文都朗讀不通順,那后面的事情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做了——即使做了也是穿鑿附會、生搬硬套。要準確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辭造句的妙處,不下一番功夫是難以真正領會編者的意圖,難以迅速而正確地捕捉文章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因此,要有耐心、多練習,滲透教材,而且要反復閱讀教材。不是一遍,兩遍地看,也不是走馬觀花地看,必要時還得朗讀教材,甚至背過所教的課文,在上面批批劃劃,圈圈點點,真正做到爛熟于心,以教師之昏昏,何以使學生昭昭?通過鉆研教材,教師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一致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這時,才有可能選定和學生交流的話題,選定比較好的教法。
三、備學生
備課的關鍵就是,備學生的重點應當始終放在備好學習需求上,學生的學習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是就學習內容而言,從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上把握學生的需求點。
2、是就學習過程而言,從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上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點。
3、是就學習心理而言,從展示自我、獲取成功點和愉悅情緒上把握需求點。
4、是就課堂設問而言,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可以引發他們思考的興趣;與學生內心溝通、情景交融地對話,引發他們的潛在的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感悟和體驗,無論是學生的困惑點還是好奇點都可以成為引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原始素材和激發點。
四、備自己
(一)、教師備課千萬不能忽視了備自己。所謂備自己,有兩層含義:一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揚長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二是教師備課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比如在教學中,教學內容、學生、教師三者要做到有機結合,和諧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靠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如何發揮主動性、靈活性和創造性了。要求教師具有教學的靈活性即教學機智。所謂靈活性是指備課時要多設計幾套方案,多考慮一些應該注意的問題。這樣做:一是便于選擇最佳設計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來推進語文教學之車順利前進。二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時,備有應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于驚慌失措。
五、備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溝通與生活的聯系,在語文課程中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在其他課程、其他場合中也可以學到語文,拓寬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的確如此,語文與生活同在它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你就要做個有心人,要善于觀察生活,觀察孩子,關心他人,關注世界。在你對世間萬物的這一份份關注之中,你的心會越來越明凈,越來越睿智。
總體說來,教師如果在備課過程中能夠注意到以上這幾點,我想肯定會設計出一份比較優秀的教案,取得比較滿意的課堂效果。但是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不可規定性,無論是備課、講課(導語、板書、思路、結語、作業)都有著太多的不可固定性和無休的探討性,教學教法應該也必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進步。
參考文獻
[1]扎西更參.關于初中語文集體備課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讀寫算,2019(21):142.
[2]項振中.初中語文教師增強隱形備課對教學的意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22):10-12.
[3]項振中.初中語文教師增強隱形備課對教學的意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