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天津體育職業學院 天津 301636)
2016 年10 月25 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行動綱領。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科學運動,促進身體健康。因此,對于體能訓練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目前體能訓練方面的從業人員能力結構不完善,大多是經過短期培訓就持證上崗,并沒有經過體系培養,因此問題層出不窮。訂單式培養的模式,是企業根據自身人力資源的需求,向高等職業學校提出專業招生人數及職業崗位需求,畢業后進入企業的一種校企合作培養模式[1]。這種模式不僅從需求側解決了企業崗位人才的缺口,同時也拓寬了就業途徑。因此,對體能訓練專業人才訂單式培養體系展開研究,對造就大健康環境下的體能訓練專業人才,以及進一步滿足和推動健康生活至關重要。
該文對體能訓練人才訂單式培養體系進行實證性研究,進一步滿足當前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對于體能訓練專業人才的需求,對實現2035年體育強國、健康中國遠景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該文以體能訓練專業人才訂單式培養體系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報刊、文獻、網絡等方式獲取有關大量研究資料,為該文提供理論支撐。
2.2.2 專家訪談法
對該領域的專家進行電話和當面訪談,獲取有關體能訓練人才訂單式培養體系方面的相關理論依據。
3.1.1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的背景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目前市場和國家在健康大環境基礎上進行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為其他高職類院校提供參考。2035 年,中國將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實現體育強國、健康中國遠景目標,對體能訓練專業人才的需求日趨增長。隨著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對于體能教練認證體系的日趨完善,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認證體系持證上崗,實現專業人才的職業化;另外,北京體育大學從2018年開始進行體能專業的本科招生,實現了本科層次體能訓練人才培養,但是就目前全國的高職類院校而言,沒有將體能訓練專業單獨設立為一個方向,因此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證性意義。
3.1.2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的內涵
內涵,即內在的涵養,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內涵建設則是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的過程。高職類院校內涵建設[2],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辦學方面。XX學院與XX 有限公司實行訂單式培養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使學院與企業相融合,聯合辦學制訂培養方案,促進校企合作。二是教學質量方面。主要體現在師資隊伍的水平上,積極推進專兼結合雙師教學團隊建設,實現教學、科研一體化,師資水平雄厚,從而提升了專業人才培養內涵。
校企合作辦學和自身教師的培養建設,都進一步實現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內涵發展和提升。
3.2.1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的職業定位
專業人才的職業定位,對于人才培養路徑探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實證調查研究,目前從事體能訓練崗位的人員,崗位群分布如下。(1)體能訓練師:主要從事專業隊、職業隊體能訓練服務工作,指導競技體育和職業體育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其中包括計劃制訂、方案設計、訓練監控和恢復再生等方面;(2)健身教練:主要分布在健身工作室、健身俱樂部和健康會所,進行健身指導、減脂塑形等方面的工作;(3)運動康復師:主要針對國內相關康復領域工作室、競技體育運動隊提供康復訓練和服務;(4)少兒體適能:主要分布在兒童體適能工作室、訓練館等,提供體適能訓練和健康發展服務;(5)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針對群眾體育健身愛好者,為他們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損傷預防以及體能恢復等工作。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職業定位,緊扣健康中國發展,使學生在相關崗位具備提升和遷移的能力,從而實現全方面職業技術技能提升。
3.2.2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
結合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專門性、系統化地劃分,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與未來職業定位息息相關,其包含以下方面。
(1)公共基礎能力板塊
公共基礎知識板塊作為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知識結構重要部分。該專業學生不僅要擁有人際交往能力、法律知識、思政體系、言語表達、語言溝通等,還需具有道德修養知識、軍事理論常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掌握英語、計算機信息技術等,使學生在溝通和網絡信息處理方面有一定基礎,進而成為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服務人才。
(2)專業技能板塊
專業技能板塊分為專業基礎課、技能課。專業基礎課作為體能訓練人才培養路徑中的重要知識板塊,是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知識體系,如運動人體科學知識體系、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專業技能板塊則是整個專業的核心知識板塊,是培養人才路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決定了未來是否能夠勝任崗位需求和符合社會市場需求。
3.3.1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該專業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制定培養目標:第一,培養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二,培養具備指導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領域方面的綜合能力,把握先進的訓練理念,掌握科學的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具備從事體能訓練師、健身教練、運動康復師、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崗位的基本能力,能夠進行科學的評估、指導、訓練等方面的專門性人才。
3.3.2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圍繞高職類院校培養目標和培養層次和規格進行設置的[3],是在以對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分析的基礎上,按照體能教學與訓練相關崗位工作任務和國家對專科層次的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改革[4,5]。除國家規定的思政課程、軍事課程以及基礎課程以外,將其他課程按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并結合發展的崗位工作的相關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進行梳理,以及與企業合作形成訂單式培養共同進行課程設置[4-6]。根據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關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將課程體系劃分成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畢業環節和選修課4個模塊,每個模塊均有其明確的目標任務,并由若干課程組成。其中,專業技能模塊的教學內容以體現體能訓練實踐與相關崗位工作任務的知識、技能、素質的綜合應用為核心,同時輻射相近崗位和發展崗位群的工作內容的要求,尤其突出與崗位工作任務匹配的實習準備和頂崗實習內容。
(1)課程基本框架
課程的基本架構以體能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知識及提高技術技能人才要求為課程體系架構的核心,如圖1所示。

圖1 專業課程體系
公共基礎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軍事理論、應用文寫作、形勢與政策、就業與創業指導、計算機應用基礎與信息、生態文明建設、英語、心理健康教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
專業技能課程:專業基礎知識作為體能訓練人才培養路徑中的重要知識板塊,是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知識體系,是未來學生發揮技能的理論支撐。包括緊扣市場健身需求的團體類操課理論、私人健身指導理論課程、康復形體瑜伽普拉提課程及姿勢評估與矯正課程,以及學院開設的體能訓練理論、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心理學等運動人體科學知識課程。技能課程是整個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培養人才路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決定了未來是否能夠勝任崗位需求和社會市場需求關鍵要素。包括體能訓練方法與實踐ⅠⅡⅢ、幼兒體適能課程設計、動作功能評估、老年人康復護理、體能營養配餐等課程,課程圍繞未來職業發展和職業定位,從不同領域、不同技能、不同年齡階段,全方位、多領域設計課程體系,進一步提高和夯實專業學生的技術技能,從而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另外,教學實踐課程還包括運動功能性篩查、健身健美、體能測試與評估等實驗實訓環節,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實習準備與頂崗實習:主要針對體能訓練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提高專業技術技能,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
(2)將實戰案例分析用于教學課程體系
從教學層面,運用案例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設計能力、合作能力。案例來源于競技體育實踐,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運用有價值的文字表達、圖片形式、音頻、視頻等,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主動求知,增強他們的整體認知能力和橫向思維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3.3.3 體能訓練專業人才教學方法、手段與組織形式
第一,高職學生盡管已經完成了高中或中等職業教學階段的學習,但教育教學方式應符合他們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高職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6],培養的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理論部分采取教師講授與示范,并加強實驗實訓和案例教學相統一。第三,采用比較靈活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徹底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以討論式、探究式、發現式的教學形式,如翻轉課堂、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第四,當今是網絡教育時代,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完成部分學習任務。學院結合本專業特點,已經與國內某線上教學平臺達成協議,進行網絡課程慕課開發,并且前期已經由本專業教師進行視頻錄制。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組織的前瞻性,今后將根據專業特點,實現課程的虛擬仿真元素的開發和加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1)該研究得出,訂單式培養人才體系符合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市場和社會崗位的需求。
(2)由學院和企業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和開發體能訓練專業課程,對體能訓練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術技能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3)無論是競技體育、大眾健身,還是體育產業方面對于體能訓練專業人才需求很大,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認證機制,因此對于高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被社會認可的程度,還需要在完善的認證和崗位編制認可的基礎上進行保障,這樣才能更好地規范行業標準和高校專業培養的統一。
(4)高職類院校不斷完善培養方案,從培養方向和目標上拓寬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加快體能訓練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材的開發,將是下一步本專業提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