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班本課程,顧名思義,就是以班級為單位,將幼兒的興趣作為出發點,教師和幼兒利用材料和資源共同開發的具有班級特色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
近年來,隨著我園課程文化的不斷發展和環境特色的不斷改造,班本課程也成為了我園努力實施的課程文化。為了讓教師成為課程的主人,幼兒成為課程的受益者,在開發與實施班本課程的過程中,感慨頗多,現就實施的具體情況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一、教師的洞察力是開展班本課程的基礎
我們常說教師的觀察是幼兒獲得成長和發展的前提。同樣,教師的觀察也是班本課程得以開展的基礎。教師如果不具備觀察幼兒的能力,就不會了解幼兒的興趣,班本課程也就成為了無源之水,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和探索的意義。
例如:在班本課程《鞋子的故事》中,教師如果不具備觀察幼兒、與幼兒深入交流溝通的能力,就不會生成該課程。孩子們在戶外練習體育項目時,一個幼兒的鞋帶總是掉,影響了她的游戲進度,其他幼兒紛紛告訴她應該穿運動鞋,不應該穿帶鞋帶的皮鞋。教師觀察到了孩子們討論的事情,并以此為契機,作為課程的源頭,與孩子們共同來探討關于鞋子的秘密。
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是實施班本課程的關鍵
找到了開展班本課程的主題,那怎么來實施呢?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沒有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的能力,即便有了開展班本課程的主題,也不知道如何來實施和開展課程。
例如:在《鞋子的故事》這個班本課程中,既然主題已經定好,教師就要做好前期的問卷調查、對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和整理、擬定課程網絡圖、根據幼兒的興趣預設一系列能達成課程目標的活動等。除此之外,教師要根據五大領域的要求,使預設的活動與五大領域相融合,使幼兒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如在認知方面,要讓幼兒認識鞋子的種類、鞋子的結構、鞋子的發展歷史、鞋店、售鞋人員以及洗鞋工具等;在制作能力方面,要讓幼兒學會制作不同的紙鞋子、泥鞋子、會剪鞋底等;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教師要讓幼兒嘗試學系鞋帶、幫助家人洗鞋子等。在表演能力方面,教師要讓幼兒在辦鞋展的過程中,通過扮演角色,理解售鞋人員和買鞋人員的日常對話以及體驗售鞋人員的辛苦,知道在生活中要學會尊重不同職業的人。
三、豐富的材料投入是實施班本課程的支撐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從中可以看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材料的支持。因此,教師預設的活動怎樣來達到幼兒的發展目標呢?這不僅需要教師要有教育活動的計劃和實施的能力,還要豐富的材料來支撐。
所以在班本課程《鞋子的故事》中,教師在班級所設的各個區角投放了相應的材料。
美工區:投放卡紙、固體膠、剪刀、橡皮泥、折紙、顏料等讓幼兒制作不同的鞋子、剪鞋底、設計鞋柜、用鞋底印畫等
圖書角:提供繪本故事《紅鞋子》《會飛的鞋子》《鞋子的秘密》《我的小鞋子》等,讓幼兒制作關于鞋子的小圖書。
建構區:提供大小不一的鞋盒、積木、不同鞋子名稱的標識讓幼兒搭建鞋店、商場。
益智區:提供尺子、記錄表、不同的鞋子圖片等讓孩子測量鞋子的長度、玩鞋子配對、鞋子拼圖、鞋子分類等游戲。
表演區:提供圍裙、帽子、各種鞋子,讓幼兒辦鞋展,扮演商場的售鞋人員。
四、幼兒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是實施班本課程的靈魂
幼兒作為活動的主人,他們是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主角,沒有幼兒參與的活動,就算課程主題再怎么新穎,教師預設的活動再怎么精彩絕倫,材料的投入在怎么豐富無比,沒有幼兒的參與,也會如同沒有繁星的夜空,會遜色不少。
在《鞋子的故事》班本課程中,孩子們就是活動的主人和主角,他們在活動中是實實在在的會思想、能表達的人。他們做手工、玩鞋子游戲、扮演角色、與教師和同伴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索整個班本課程的過程中始終是不可缺少的主角身份。
五、園所、家長和社區的配合是實施班本課程的有力助手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可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是教師實施班本課程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實施《鞋子的故事》這個班本課程中,園所的領導和教師也提供了多種幫助。園所領導審核班本課程是否有深究的價值,對幼兒的成長能否有幫助等,同仁教師在實施班本課程中也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和建議。而家長則陪伴了整個班本課程的實施,他們要幫助幼兒填寫調查問卷、要配合教師完成親子制作、要在周末帶幼兒參觀鞋店的社會實踐等。
六、整潔有序的環境創設是實施班本課程的外在體現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不僅說的是良好的環境氛圍能夠促進幼兒的學習,也表明環境的創設是實施活動的外在體現和縮影。怎樣可以看出教師是否實施了活動,幼兒是否參與了活動?墻飾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鞋子的故事》班本課程中,教師根據課程的開展情況將實施的過程循序漸進地通過墻飾展示出來,對幼兒而言,他們可以從整個墻面環境回顧所學的知識,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對教師而言,教師可以從中看出哪里需要調整和補充,以優化自己對墻飾的設計;而對整個園所而言,良好的墻飾也是幼兒園課程文化的一部分,是教師基本功扎實與否的有力證據。
七、實施班本課程的真實體會與思考
總之,通過本次對班本課程的有效開發和實施,讓我堅信每一種課程文化都需要潛心專研,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要立足于幼兒的興趣,以幼兒的興趣為原點,生成能促進幼兒成長和發展的課程資源。另外,教師要多學、多思,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在課程文化中與幼兒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