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 蕊,盧麗娟,魏 芳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 超聲科,云南 昆明 650031)
女性盆底由支撐盆底臟器并封閉骨盆出口的肌肉、筋膜、神經及盆底器官如膀胱、子宮、直腸等組成,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盆底支撐組織的松弛及損傷會導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出現尿失禁、臟器脫垂及功能障礙等癥狀[1]。妊娠、分娩、盆腔手術、慢性腹壓增加均是PFD 的危險因素,其中妊娠和分娩是PFD 的獨立危險因素[2]。本研究應用盆底三維超聲檢查,對比自然分娩及剖宮產分娩對患者盆底結構的影響,旨在探討盆底超聲檢查對產后盆底功能異常的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行常規產后6~8 周盆底超聲檢查的100 例產后患者。入選的患者均為初產婦,單胎妊娠,均無妊娠并發癥,既往均無引產史。自然分娩組50 例,均無胎頭吸引,產鉗助產,患者年齡21~34 歲,平均(28.6±2.2) 歲,嬰兒體重2.3~3.4kg,平均(3.1±0.4)kg。剖宮產組50 例,均無陰道試產,患者年齡22~35 歲,平均(28.7±2.4)歲,嬰兒體重2.5~3.5kg,平均(3.2±0.6)kg。2 組孕婦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采用GE Voluson E10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三維腹部容積探頭(RAB4-8-D),探頭頻率為4-8MHz,三維陰道容積探頭(RIC5-9-D)頻率為4-9MHz。
1.2.1 檢查步驟
患者排空大小便,取截石位,三維探頭外套避孕套或專用探頭套,外涂消毒耦合劑。探頭置于患者會陰處,顯示盆底正中矢狀面,圖像包括恥骨聯合、尿道、膀胱頸、陰道、直腸壺腹、直腸、肛管、肛門括約肌。分別采集產婦在靜息、縮肛、屏氣用力向下增加腹壓動作(Valsalval 動作)時的二維及三維圖像,觀察并測量產婦膀胱頸移動度、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形態、面積。
1.2.2 觀察方法
本研究主要對比自然分娩及剖宮產分娩的2組產婦在靜息、縮肛、Valsalval 動作時膀胱頸移動度、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積。
所有數據采用SPSS21.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各組計數資料間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剖宮產分娩組的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后角明顯小于自然分娩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另自然分娩組患者中有5 例,膀胱后角完整,尿道彎曲,出現不同程度排尿困難,為GreenⅢ型膀胱膨出。
表1 2 組患者Valsalval 動作時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后角比較(±s)

表1 2 組患者Valsalval 動作時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后角比較(±s)
注:Valsalval 動作時剖宮產分娩組與自然分娩組的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后角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膀胱頸移動度(mm) 膀胱后角(°)自然分娩 50 32.63±2.57 146±5.48剖宮產分娩 50 19.74±3.33 112±4.13
剖宮產分娩組的肛提肌裂孔面積明顯小于自然分娩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 組患者靜息及Valsalval 動作時肛提肌裂孔面積比較(±s)

表2 2 組患者靜息及Valsalval 動作時肛提肌裂孔面積比較(±s)
注:剖宮產分娩組與自然分娩組肛提肌裂孔面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靜息時面積(cm2)Valsalval動作時面積(cm2)自然分娩 50 32.63±2.57 146±5.48剖宮產分娩 50 19.74±3.33 112±4.13
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具有維持盆底器官正常位置的作用,當這些結構受到損傷的時候,會出現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分娩可導致成年女性PFD 發病率明顯增高[3,4]。在分娩時,產婦的腹部肌肉和宮縮對胎兒產生向下的推動力,對產婦的骨盆、盆底組織造成極大的壓力,一旦超負荷的拉伸,就會對盆底肌肉、神經結締組織造成損傷,導致PFD 發生[5,6]。
經會陰通過三維容積超聲檢查可以清晰顯示患者盆底結構的形態及運動狀態。在靜息狀態下,可觀察到膀胱殘余尿量、逼尿肌厚度、尿道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頸的位置、子宮及直腸的位置。Valsalval 動作時,可以觀察到盆底結構向尾側移動,此時可測量膀胱頸移動距離、尿道旋轉角、膀胱尿道后角、子宮及直腸下降位置、直腸膨出高度等。縮肛狀態時,可以觀察到肛提肌的活動度[7]。
經會陰三維容積超聲檢查作為安全可靠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可以觀察并測量產婦膀胱頸移動度、肛提肌裂孔形態、面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量化分析[7]。
本研究分別觀察并采集自然分娩50 例、剖宮產分娩50 例患者的盆底檢查圖像及數據,通過分析發現,通過陰道自然分娩的患者較剖宮產患者的膀胱頸移動度、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積增大明顯P<0.05。以上結果表明經陰道自然分娩尤其是產程過長時,胎兒娩出過程中會明顯拉伸、擴張盆底以及軟產道的筋膜和肌肉,甚至導致不同程度的盆底組織損傷[8,9]。剖宮產分娩時,胎兒沒有直接從軟產道娩出,對產道及會陰未直接造成損傷,但是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在胎兒等重力及內分泌激素變化的作用下,依然會導致盆底的支持結構變薄弱,盆底肌肉組織的彈性及順應性降低,因此如本研究顯示,剖宮產患者在Valsalval動作時肛提肌裂孔面積也出現增大[10],甚至有9 例患者的裂孔面積P>20cm2,但是擴張程度較陰道自然分娩者輕。
綜上所述,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盆底結構受損的情況遠大于剖宮產分娩者,經會陰三維容積超聲檢查能及時、有效地對患者盆底功能做出診斷,為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