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晴 田步先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認知障礙[1],嚴重者會產生攻擊行為,危及到他人安全,因此需要積極治療。尋找積極有效的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手段,成為近年研究熱點。此次研究主要觀察齊拉西酮對比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首發女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2月~2021年5月本院接收的80例首發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納入至本次研究中,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2~57 歲,平均年齡(37.39±7.05)歲;病程5~15年,平均病程(8.53±2.24)年;受教育年限5~1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58±2.27)年。實驗組,年齡21~59 歲,平均年齡(36.21±7.64)歲;病程6~15年,平均病程(9.22±1.96)年;受教育年限5~1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2.09±2.4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成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首發女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均由患者本人簽署了知情研究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③存在心、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使用阿立哌唑治療,口服,起始劑量10 mg/d,第2 天開始逐漸加量,最大劑量≤30 mg/d。連續治療10 周。
1.3.2 實驗組 患者使用齊拉西酮治療,口服,起始劑量20 mg/d,第2 天開始逐漸加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用量,最大劑量≤160 mg/d。連續治療10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以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判定治療效果,PANSS 評分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患者PANSS 評分減分率≥75%判定為痊愈;患者PANSS 評分減分率為50%~74%判定為顯效;患者PANSS 評分減分率為25%~49%判定為有效;患者PANSS 評分減分率<25%或增加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指標變化情況 糖脂代謝指標:分別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靜脈血,測定FPG、TG、TC、LDL-C、HDL-C 水平。
1.4.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RL、體重變化情況 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靜脈血,測定PRL 水平;分別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圍、身高及體重,計算患者的BMI。
1.4.4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瀉、頭暈、口干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PG、TG、LDL-C、HDL-C、T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FPG、TG、LDL-C、TC 水平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MI、PRL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MI、PRL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BMI、PRL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MI、PRL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MI、PRL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10 周后,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僅有惡心、腹瀉、頭暈、口干等輕微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6/4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4/40)。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57,P>0.05)。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年齡逐漸趨于年輕化[2],發病人群逐漸增多。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等,也是導致患者無法自理,脫離社會生活的主要問題。若不及時用藥治療,患者病情會愈發加重,直至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造成神經功能紊亂[3,4],使病情加重到無法挽回的地步。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與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D2功能亢進有關,陰性癥狀與前額葉皮質多巴胺D1功能不足及5-羥色胺神經遞質失衡有關。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對于回歸社會、緩解癥狀的意愿非常強烈。因此,治療精神分裂癥應當以縮短治療時間、迅速穩定癥狀為主要目標。
齊拉西酮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基礎藥物,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能力,顯著提高患者的認知力和執行力[5-7],有利于患者改善精神分裂的癥狀,減輕異常攻擊行為。齊拉西酮進入人體后極易被人體吸收,生物利用率高,且可以在血液中維持較長時間,起效快,作用持久,不良反應少[8,9],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首選藥物。有研究表明[10],齊拉西酮對于多巴胺D2、5-羥色胺2A(5-HT2A)、5-羥色胺1D(5-HT1D)受體有顯著的拮抗作用,同時,齊拉西酮對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也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利于改善患者認知行為,減少患者的易激惹、攻擊性、敵對性、興奮性等危險行為,有利于病情控制,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好轉,大大縮短了患者的治愈時間,提高治愈率,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有利于患者預后。阿立哌唑也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藥物,但有較大副作用,易使患者產生食欲,導致患者體重迅速增加,體內糖代謝和脂代謝發生紊亂[11-13]。
本次實驗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FPG、TG、LDL-C、TC、BMI、PRL 水平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齊拉西酮對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顯著,有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齊拉西酮治療首發女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顯著,并且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