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彬
較多結腸癌患者術后存在疼痛問題,不僅會增加患者心理焦慮感,還會影響到自身疾病恢復,強烈疼痛感可引起應激反應等[1,2]。麻醉藥物的選擇成為保證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順利進行以及改善患者術后疼痛的關鍵[3,4]。為明確地佐辛與瑞芬太尼在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患者中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本文以本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地佐辛與瑞芬太尼對其麻醉效果,相關內容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4~78 歲、平均年齡(64.68±4.45)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Ⅱ級15例、Ⅲ級25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2~76 歲、平均年齡(64.72±4.23)歲;ASA 分級:Ⅱ級17例、Ⅲ級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術前告知患者禁食12 h,幫助患者常規(guī)建立靜脈通路,做好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標的監(jiān)測,靜脈把控常規(guī)麻醉藥物,包括丙泊酚、瑞芬太尼、順式阿曲庫銨。其中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3)4 μ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3 μg/kg;順式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2)0.3 mg/kg。觀察患者麻醉效果,肌肉松弛后開始氣管插管,麻醉維持用藥為靜脈靶控輸注丙泊酚,用藥劑量1.5~2.5 μg/ml。
對照組:手術過程中繼續(xù)使用瑞芬太尼靜脈滴注,用藥劑量0.3 μg/(kg·min);間斷輸注順式阿曲庫銨,劑量為0.3 mg/kg。
觀察組:手術過程中使用地佐辛(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靜滴靶控輸注地佐辛,用藥劑量1~3 μg/(kg·min);間斷輸注順式阿曲庫銨,劑量為0.3 mg/kg。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3、4 h 的疼痛評分;使用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RS)[5]評價患者疼痛度,用0~10 分代表不同程度疼痛,讓患者自己畫出1 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數字。其中0 分:無痛;1~3 分:輕度疼痛(疼痛不影響睡眠);4~6 分:中度疼痛;7~9 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 分為劇痛。②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呼吸抑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1、3、4 h 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1、3、4 h,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為(1.52±0.56)、(1.59±0.58)、(2.24±0.48)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98±0.98)、(5.23±1.35)、(5.84±1.4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3、4 h 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3、4 h 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麻醉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低于對照組的35.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根據現(xiàn)代醫(yī)學對瑞芬太尼的研究[6],此藥物為人工合成的阿片類藥物,具有一定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但是瑞芬太尼本身為超短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實際手術過程中需要綜合手術類型、患者年齡、代謝能力等確定藥物用量,兼顧患者術后鎮(zhèn)痛與快速蘇醒[7-9]。臨床文獻報道指出[10,11],地佐辛的鎮(zhèn)痛活性同嗎啡較為接近,但是其在麻醉鎮(zhèn)痛過程中能夠減少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早期臨床認為地佐辛是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通過對μ-阿片受體的部分激動或者拮抗作用達到鎮(zhèn)痛目的[12-1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期間使用地佐辛進行麻醉,對照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進行麻醉,結果顯示,術后1、3、4 h,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為(1.52±0.56)、(1.59±0.58)、(2.24±0.48)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98±0.98)、(5.23±1.35)、(5.84±1.4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地佐辛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鎮(zhèn)痛作用效果更明顯,這與地佐辛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有關;觀察組患者麻醉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低于對照組的35.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地佐辛在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治療過程中的麻醉鎮(zhèn)痛安全性較高。
張雪蓉等[16]在文獻報道中指出結腸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全身麻醉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宋濤[17]認為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相對于單純全身麻醉,手術期間對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較小,降低患者免疫損傷。羅勇[18]比較了地佐辛與瑞芬太尼在結腸癌根治術術中麻醉鎮(zhèn)痛效果,其認為地佐辛泵注麻醉法與瑞芬太尼麻醉法相比,地佐辛在應用期間可較好地穩(wěn)定患者中心靜脈壓與心率,而且患者術后疼痛較輕,顯示了地佐辛在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鎮(zhèn)痛方面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證實了地佐辛較瑞芬太尼在結腸癌根治術中的麻醉鎮(zhèn)痛效果更好。
鑒于本次研究中總體納入的患者數量較少,而且術后鎮(zhèn)痛效果評價采用的NRS 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受到不同患者自身耐受性、對疼痛敏感性等因素影響,后續(xù)應繼續(xù)進行這一方面的研究,增加患者數量,并采取主觀評價指標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不斷證實地佐辛在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經腹結腸癌根治手術中應用地佐辛進行麻醉,能夠提高麻醉鎮(zhèn)痛效果,兼顧麻醉期間的藥物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推廣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