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荊楚
摘要: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國際化戰略的全面開展,中國國企著眼于全球范圍內資源的配置和價值鏈整合,尋求建立國際性的競爭優勢。而在國企對外投資過程中,國家審計則是國企海外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監督制約海外國企管理層的重要手段。與西方的跨國企業相比,國企國際化時間短、國際化程度低、國際化 經驗不足以及國際化人才的短缺。從國家審計出發研究國企對外貿易如何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以及對國企對外貿易實施中的監督作用。
關鍵詞:國家審計;對外貿易;國際化;作用機制
1.文獻綜述
國家審計監督作用的相關研究。在國家審計監督理論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理論是免疫系統理論,劉家義(2013)基于我國審計機關 30 年的工作經驗,深入研究了審計工作規律,發現審計工作對國民經濟的“免疫系統”功能的發揮,以及國家治理都有著重要意義。王會金、王素梅(2010)認為國家審計應以國民經濟的安全、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發展路徑方面,應以提高國家審計免疫力為主線。楊肅昌、李敬道(2012)基于政治學視角,探究了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即前者是后者中“免疫系統”功能發揮的一大組成部分,其本質為權利的監督與制約。張軍和許海晏(2015)基于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獨有特性,著對國家審計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審計利用自身的獨特性充分發揮對國家治理的免疫功能。還有部分研究者從公共受托責任這一角度進行思考,把其轉化為針對權力進行審計層面的管控,李嘉明和楊流(2018)以腐敗治理為核心,從戰略層面、管理層面和結果層面三個層面探求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的耦合路徑,尋求監督協同效用的最佳發揮路徑。馬軼群和王文仙(2018)基于公共受托責任論、“免疫系統”論、國家治理理論和“人本審計”的思想,對構建國家審計容錯糾錯機制過程中出現的現實問題進行了梳理,得到啟示,提出可行的工作流程。而左敏(2011)基于國家經濟安全,對國家審計在維護經濟安全時的局限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審計工作的方向和著力點進行了重新定位,即對公共資源整體性的監督應以落實經濟責任為主體,對工作人員權利濫用行為、公共政策執行不到位情況等方面的監督加以強化。
2.國家審計職能
國家審計是為了滿足國家體系治理的需求而生,是國家對治理內部體系中的一個具有揭示、預防和抵御功能的系統。
2.1揭示功能
國家審計的揭示功能是國家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業務后能夠客觀、如實地反映被審計單位地真實情況和揭示存在的問題,以促進相關責任單位及其人員的整改、實現國家治理的“糾偏”。如執行財政收支狀況審計,必須揭露被審計單位存在的濫用財政資源、虛假記載等問題;執行經濟責任審計和反腐敗審計,必須查處玩忽職守、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危害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等違法犯罪行為;執行自然資源審計,必須反映浪費或破壞自然資源的現象。揭示功能是國家審計最為基礎的功能定位,直接作用于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監督控制系統,進而對決策和執行系統產生影響。
2.2預防功能
國家審計的預防功能是指國家審計機關通過執行審計能夠起到預防和預警風險隱患、降低不利影響的作用,以實現國家治理的前移。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政府審計憑借其強大的威懾力對被審計單位的違規、違法犯罪行為產生事前嚇阻,即通過影響潛在涉事主體的成本收益權衡以及心理壓力使其主動放棄或減少不合法行為。其二,國家審計憑借其專業性在問題已非常嚴重之前進行警示,及時發現苗頭并督促整改。預防功能事國家審計更高層次的功能定位,是揭示功能的衍生和深化。其中,由威懾力產生的預防功能是揭示功能的更高要求,即重要問題要發現在前端,更強調前置性,有組助于進一步增強國家審計治理系統中監督控制系統的有效性,但若作為基礎的揭示功能未發揮作用,則預防功能是無法實現的。
2.3抵御功能
國家審計的抵御功能是指國家審計機關通過促進健全制度、完事體制、規范體制,起到抑制和抵御各種風險隱患的作用進而促進提高國家治理績效。抵御功能也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國家審計系統本身的抵御能力,直接影響監督控制系統。即政府審計機關高效運行、政府審計人員專業和政治素質過硬,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客觀、如實披露,進一步督促整改形成國家治理的一道“防火墻”。二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抵御功能。高質量的國家治理體系應具備法制健全、制度完備、管理科學、執行規范、控制得力、應對及時等特點,輔之以三大系統協同發展、相互促進,將會有效地抵御經濟社會運行與發展中的各種“病害”。與預防功能一樣,抵御功能也是在揭示功能之上的更高要求,除了要解釋存在的問題,還要為具體問題的整改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化提供方向、建議及數據支持,這也是當前國家治理所急需的。
3.我國央企國企境外資產審計現狀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落實,我國國企央企也開始陸續走向海外市場,持續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資,從2014年的境外資產總額超過4萬億元,到2017年底海外資產規模已經達到驚人的6萬億元,并且每年仍然以十分驚人的增長速率增加。然而在高速率境外資產規模增長的背后,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完善的國家審計制度。
我國國企央企的境外資產分布于全球接近200個國家,要切實有效的發揮國家審計的作用意味著必須在每個國家配備完整配套的審計人才以及設備,而國際審計人才的短缺是我國短期內很難解決的問題,這意味這國企央企對其海外資產的掌握度極大,存在著海外管理層舞弊,貪腐的風險,和國有資產“私有化”的危險。
并且由于國外的體系制度與國內的顯著不同,海外管理層的盲目抉擇極有可能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這時國家審計的監督功能可以很好的預防盲目抉擇,通過對發改委、國資委等部門進行報批,決策失誤風險會一點點的被逐層清除。
對于事先風險預估不足,國企央企海外資產缺乏預算執行審計,國企或者央企為了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工作任務,從上級或財政部門取得一定的預算資金作為國企或央企的經費來源。由于審計監督具有專業化優勢,其處于整個預算監督體系的核心。
目前,預算執行審計領域的主要問題是:覆蓋范圍狹小,審計頻率和效率有待提升:績效審計占比比較低,績效評價功能有待加強;整改效果不佳,問責機制有待完善。未來發展趨勢是:實現審計全覆蓋。國家預算管理向全面預算管理轉型。健全審計公告制度,基于審計特有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通過及時有效地披露預算審計結果,將會推動社會公眾關注預算信息,倒逼預算公開、強化預算問責和提升政府透明度。
4.研究結論
隨著全球經濟化趨勢的愈展愈烈,“一帶一路”戰略全面落實,國企央企海外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風險也會隨之上升,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國際上的外交關系比較緊張,國家審計對國企央企的海外貿易就顯得尤其重要,國家審計有助于預防和處理央企國企腐敗問題,國家審計有助于改善國企央企的經營效果,國家審計有助于提升國企央企的治理能力。所以要完善國家審計制度,培養國際化審計人才,加大對國家審計的投入以及擴大國家審計監督覆蓋面,這樣才能使更多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使中國國企央企始終充滿積極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杜群陽,朱劍光,倪春平,李松鶴.國際化企業創業導向:基于二維分析框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中國工業經濟, 2010(9): 141-150.
[2]王會金,王素梅.國家審計“免疫系統”建設:目標定位與路徑選擇[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2):17-22.
[3]楊肅昌,李敬道.從政治學視角論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統”[J].審計研究,2011(6):3-8.
[4]張軍,許海晏.論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從經濟監督到國家治理“免疫系統”[J].當代經濟研究,2015(3):74-77.
[5]李嘉明,楊流.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服務腐敗治理的路徑探索——基于協同視角的思考[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8(2):1-9.
[6]馬軼群,王文仙.國家審計容錯糾錯機制的構建——理論基礎、現實問題與可行路徑[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2):25-31.
[7]左敏.國家審計如何更好地維護國家經濟安全[J].審計研究,2011(4):8-13.
[8]張筱.中美金融審計實踐的比較與啟示——基于國家審計防范金融風險的視角[J].審計研究,2019(6):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