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是保障法律政策、經營戰略的落實,確保財產信息安全,突 出會計信息與相關信息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控制各類風險危機,促進企業經營建設、提高經濟效益的相關方法、流程與機制的總稱。現階段,盡管大多數國有企業結合自身的經營發展需求,積累與借鑒科學經驗,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內部控制機制,但依然存在許多缺陷,譬如內部控制設計不完整、風險評估能力過低等實際問題,導致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流于表面形式,成為限制與阻礙國有企業長遠發展的主要誘因。加強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思考,已經成為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熱點。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
許多國有企業為謀求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紛紛調整經營模式,并且初步形成了內部控制的建設思路和管理體系。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讓企業所有部門各司其職,明確權責,從而完成企業的整體戰略計劃及經營目標。各個企業理應結合實際,進一步優化內控模式,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作的穩步推進。
1.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意義
1.1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是指國有企業為保證經營運行管理合法合規、資金財產安全、財務憑證、報告及國有企業其他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有效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而制定的自我檢查系統。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分內控設計完整性評價和內控執行有效性評價兩類,分別從內部環境、風險管理、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出發。
1.2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1)合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
國有企業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是會計信息,因此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安全與完整尤為重要。強有力的內部控制,通過制定相關制度,控制相關流程來保證企業會計業務、會計憑證以及會計報表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保證資金的合理利用,確保企業財產的安全。
(2)規范管理員工行為
國有企業離不開人財物,其中“人”指的便是國有企業中的員工,也是國有企業最重要的因素。通常員工行為代表企業行為,因此企業要有良好的形象,規范員工行為尤為重要。員工不僅需要有專業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更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養。內部控制在內部環境中對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文化都有明確的規定。
(3)有效防范企業風險
企業在發展中必然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風險的存在,將會加大企業成本,降低企業利潤,嚴重者甚至會影響企業的存亡。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不僅會減弱風險的影響,甚至提前防范風險的發生。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增強風險管理意識,發揮風險管理職能,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使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企業風險一般分為戰略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內容。以財務風險為例,籌資風險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無形中給企業判了死刑。當企業融資時,就需要企業通過內部控制合理測算融資成本、分析其融資渠道是否可行,融資時間長短等多種問題,選擇最優的方案進行實施。完善的內控體系能夠防止風險的發生,為企業創造安全的生產環境。
2.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內部控制設計不健全,制度流程有待完善
當前很多國有企業的內控部門并未獨立設置,而是與財務部門、行政部門混用兼并,導致制度的建設工作沒有獨立部門去研究和推行。對于內控制度本身,也是生搬硬套,盲目借鑒經驗,并不能將其與企業的實情相結合,導致制度出現“水土不服”的局面。制度設計的不健全進一步使得員工在執行過程中困難重重,效率低下,企業也未能真正實現內部運作的有效管理。
2.2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較弱,員工素質有待提高
首先,員工“主人翁”意識淡薄,對于內控工作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制度設計得再合理,如果執行力度弱,企業也無法長久發展。但是目前很多國企員工對于內控制度普遍缺乏正確的認知,大部門員工甚至覺得此事乃是“領導層面的事”,故抱有消極的心態去參與內控工作,最終導致企業的發展停滯不前。其次,員工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企業內控部門的員工,往往只有淺顯的財務知識,而缺乏管理經驗與思考能力,對于內部稽核,財產管理,制度建設的知識儲備不足,且不愿意去學習與探索,一旦工作中出現重大漏洞時也是難以發現。讓他們盲目參與到內控工作中,只會給企業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增加重重阻礙。
2.3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不合理,獎懲措施有待優化
首先,雖然很多國有企業已經有了內部監督的意識,但未充分發揮其重要性,監管工作變成了“形式主義”。例如,有的單位由財務部門牽頭全面預算工作,其余部門配合完成,但是沒有一個單獨的監督機構來考評預算工作的完成度和執行效果。如果只是由并無實際獎懲權力的財務部門去推進,那么各部門對于是否完成預算指標,也只是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并不會有任何危機意識,從而預算工作也只能淪為表面文章。其次,內部控制的監督工作如果被過分強調,矯枉過正,會大大降低監督的實際操作性。例如,有的國企為了制衡各部門的領導,將監督精神貫徹到底,從而給與每一個部門的自主審批權限小之又小,導致同一部門同一類型的事項無論大小都要經過層層簽字,直至董事長授權才可以生效。此種行為也是內控制度設置不合理,盲目使用的典型代表。最后,企業對內控活動的后續追蹤,缺乏考核機制與獎懲制度,導致內控制度空洞化,形同虛設。
3.國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3.1逐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內控管理模式
一方面,對內單設一個內控部門,研究并編制出適合本企業的內控管理制度。內控部門應以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為依據,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摸底式整合,使內部控制制度的價值發揮出來。另一方面,對外可積極尋求社會上企業咨詢機構的幫助,去完善內控制度,并多與國內外先進企業開展交流會,積極吸取業界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學習各種內控施行效果良好的經典案例。
3.2樹立員工內控意識,提升內控人員的專業素質
一方面,各部門領導應起帶頭模范作用,展現自身良好的工作作風以及積極
的工作態度,通過自身行為來宣傳內控意識的重要性。并且讓員工知道,每一項費用的合理規劃,都會對企業的盈利產生重大影響,從而樹立起“內控工作,人人有責”的榮辱觀,能夠各自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價值,積極參與到內控工作中來。另一方面,應當鼓勵并支持內控人員不斷學習最新的法律法規,以此來應對內控環境的不斷變化。比如,公費組織大家參與各種內控學習培訓班;報銷部門購買內控制度書籍資料的費用;在單位開展有獎知識競賽等活動。只有員工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與專業素養,公司才能培養出復合型的內控人才。
3.3加強內部控制的評價與監督體系建設,嚴格執行獎懲制度
一方面,企業應當建立出一支相對獨立的監督隊伍,讓他們可以單獨行使檢察權。監督團隊應不定期地對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考察,監督各部門落實責任,避免互相推諉的局面發生,在執行監督的過程中,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也要進行預防和規避。例如企業固定資產的采購,監督人員對于超標的申請理應駁回,對于不到報廢年限或條件就私自報廢資產的行為,應該嚴格禁止。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內控制度流于形式,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且容易量化的考核指標,從而去推動制度落實。首先,對于那些嚴格執行的部門和個人,應當進行表彰與獎勵,而針對那些違反甚至破壞內控工作的群體,應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并將各部門對其執行的成果歸入績效考核體系。將內控工作的完成度與績效和升職掛鉤,讓全體員工意識到內控工作的重要性。
4.結語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構建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企業必須意識到內部控制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保有一顆嚴肅敬畏之心,最終用實際行動高效推動內部控制科學化、規范化的進程,讓內控精神實實在在的落地生根,為企業長久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韓婭楠.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0(30):86-87.
[2]周愛民.關于如何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0(25):75-76.
[3]秦安娜.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商 訊,2020(10):104-105.
作者簡介:朱倩男(1988—),女,滿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中國和平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會計師 ,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