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芬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幼兒充滿自信,有的幼兒卻有自卑感,但未來是充滿著機遇和發展的社會,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及時抓住機遇,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發揮。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在幼兒園中也有一部分幼兒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動地要求參加集體游戲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等。
一.幼兒自信心不足通常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依戀父母,用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新的環境。上課時不敢或很少發言,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回答問題時手足無措,聲音輕。 不敢主動要求參加集體活動。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經常要求成人的肯定。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與別人相比。不敢主動地與小朋友交往。缺乏主見。遇到問題,常常害怕、退縮、回避。害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
二.造成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因素有哪些呢?
1、 包辦代替與過度保護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不少家長溺愛、嬌慣孩子,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學習一種技能如果不給他嘗試的機會,學習的過程,孩子的能力怎么會得到發展呢?父母頻繁的剝奪他學習的機會,當然他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少。除此之外,還有怕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給自己惹麻煩,大包大攬;有過分偏重智育,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的;有怕孩子被同伴欺負,不讓他出去與別的孩子一起玩的。
過度保護的另一種表現是恐嚇。父母有時不讓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聽話時,父母就會說:“外面有×××,你會遇到危險的……”,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會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這樣被嚇掉的。
2.對幼兒態度和評價的隨意性
老師、家長對幼兒的態度和評價對幼兒自信心發展有直接影響作用。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評價對孩子發展的影響,經常隨意批評孩子。很多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齡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難以達到成人的高要求,為此受到批評,這種經常性的消極否定,會使幼兒產生已不如人的感覺,使他們經歷失敗走向自卑。
3.與同齡幼兒的橫向比較
很多老師由于受教育觀、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設計教育活動時,不考慮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對全體幼兒提出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就使許多能力弱的幼兒經常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缺乏成功體驗而經常體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習慣性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以其他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相比,這種比較會使幼兒認為自己很笨很差,懷疑自我價值,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三.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
1.轉變成人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意識
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努力實現自己的 愿望和理想的動力。一位哲人說得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自信心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要駕起家園互相溝通的橋梁,使家園同步對幼兒進行教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并使家長意識到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其次,定期召開家長會,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努力改變家長的教養,教給他們正確的科學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次,還要進行家訪,對個別孩子的特殊情況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
2、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賞識。教師的言行對幼兒自信心的樹立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微笑、點頭、撫摸等都是給予幼兒的信任和支持。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強,反之失敗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兒童的閱歷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許多事情上容易面臨困難與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切不可拔苗助長。
3、給幼兒以鼓勵和肯定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激勵的條件下,其自身潛力的發揮是平時的2至3倍,對于幼兒的任何進步都要給予熱烈的贊揚。正確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減少心理緊張。其做法是對事不對人,要對活動過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進行評價,讓幼兒明白真正值得表揚的是什么,成人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閃光點,特別是要給予發展慢的孩子以關懷和鼓勵,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長處。4、給孩子創設成功的機會
自信心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一種認識,想讓幼兒從自身獲得信心,成人就必須給幼兒以充分的信任,幫助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識與評價。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后再增加難度。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應及時表揚,充分肯定進步。即使孩子失敗了,也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讓他再試一試,使他們知道通過努力能獲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5、注重實踐,因材施教,激發其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因此幼兒無論在家或在幼兒園,我們都應該為其創設一些自我鍛煉的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時,要多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注重實踐的同時,我們還應注重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在活動中,教師針對不同的幼兒給予不同的要求,并經過幼兒自身的努力,幼兒都完成了任務,看到自己的能力及作品。
6、創設一個平等寬松的,有利于自信心發展的環境。
作為老師不能給孩子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我們要讓他們感覺到他們與我是平等的師生、伙伴關系,讓他們在寬松自在的環境中學有所長、玩得盡興。我經常蹲下來同他們交流玩耍,因為蹲下來,才能體會到孩子那顆充滿渴望的童心,從而促使我們用一種平常的童心去欣賞孩子,孩子會因為這份欣賞而充滿自信,我們也會因為這份欣賞而變得快樂。
7、增強幼兒的耐挫力和教給補償的辦法
在生活中,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對待失敗,不同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分析孩子的情況,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應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要讓幼兒明白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只有不斷戰勝困難的人,才能進步。
有位哲人說:“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每個人事業成功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勝各種困難”可見,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