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摘要:戶外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適合于兒童進行的戶外游戲教育資源,需要進行開發和利用。本文主要以有效利用鄉土資源為出發點,結合日常教學實踐,探索幼兒園開展科學性、趣味性較強且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下的戶外游戲活動,以及教師如何挖掘豐富多彩的鄉土資源,生成具有吸引力與趣味性的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使戶外游戲與鄉土資源有效融合。本文通過理論知識及實際案例分析鄉土資源在幼兒園戶外游戲中的作用并提出使用方法及策略,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有效利用;鄉土資源;幼兒園;戶外游戲課程;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眾所周知,幼兒時期的孩子大都是愛玩的,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幼兒主要的活動形式,若是開展一些趣味性強、支持幼兒各種能力發展的幼兒園戶外游戲課程對幼兒來說將非常有意義。若是能利用本土文化、自然、社會中一切適宜的資源,深入幼兒的生活與游戲之中,給予幼兒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索與學習,則更加有利于開啟幼兒的智慧,促進幼兒情感、價值觀、文化素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一、有效利用鄉土資源拓展戶外游戲課程
(一)利用自然環境
就目前的農村幼兒園教育而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本身的鄉土資源來拓展幼兒園戶外游戲課程,豐富幼兒的戶外活動內容,給予幼兒更豐富的戶外活動體驗。首先,教師要積極的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并與之共處,增強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實踐探索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安排戶外活動課程,把握時間。比如春夏秋冬的季節性變化,春天,教師帶領幼兒去觀察小草發芽生長與萬物復蘇的景象,從而去踏青、放風箏;夏天,各種昆蟲小鳥、繁花錦簇,一片熱鬧的景象,特別適合野餐;秋天組織幼兒秋游,到果園、農田采摘果實;冬天帶領幼兒堆雪人、打雪仗等等。
(二)利用自然物品
玩具是幼兒的最愛,幼兒以玩具為載體,可以生成多種游戲。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地運用大自然物品,積極地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玩具。例如,教師可以改造鄉土用品來為幼兒制作玩具,并帶領幼兒參與其中,一起動手,充分展開想象力。如小石頭可以用來搭建、畫畫、玩石子游戲等;沙子可以用來搭建、制作沙畫、玩跳沙坑、運沙子游戲等;樹枝可以用來裝飾,作為大馬、尾巴、表演道具等;泥土可以制作成多種多樣的手工制品,還可以搭建各種建筑物等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它進行利用,進而制作成多種玩具。
(三)利用本土文化
關于鄉土游戲的開發,可以結合本地區傳統的民間小游戲,例如木頭人、跳皮筋、打沙包、彈彈珠、捉迷藏、跳房子、騎大馬等等,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小游戲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引導幼兒動手制作游戲道具,增強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教師需要對本土民間游戲進行深入挖掘與改編,利用本土文化為幼兒提供趣味性強的活動課程,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與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與幼兒進行游戲互動,引導幼兒創新玩法,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合作游戲,可以以團體游戲為介,增強幼兒的交流合作能力,比如老鷹抓小雞、跳房子、捉迷藏、拔河比賽等團體游戲。
幼兒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但是他們的思維與語言邏輯尚未發展完善,對事物的認知仍處在初級的抽象認知階段。為了增強幼兒對本土文化的感知,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經常接觸實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節氣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在各類活動中豐富幼兒的感知,讓幼兒充分體驗本土文化的魅力。如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來歷與習俗教育及慶祝活動;參觀果園、農場、雜技古鎮、趕廟會活動等等。
二、有效利用鄉土資源創設區域活動
在開展幼兒園本土游戲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的利用鄉土資源創建區域活動,以此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好本土游戲資源,合理的運用自然資源,給予幼兒更多的趣味性感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一)鄉土資源運用科學區
對于鄉土資源開發來說,有效的建立科學區,可以有效的改進幼兒園教學理念,還可以豐富幼兒的科學探知體驗。我們可以把科學區分為兩部分:自然角與科學探索角。在自然角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引進自然資源,給予幼兒更豐富的動手實踐體驗。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植樹、種花、管理小菜園、飼養小動物等,讓幼兒充分參與各個活動環節,為幼兒普及各種動植物的知識,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科學探索角,可以結合主題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如提供動植物標本,讓幼兒觀察、探索神奇的動物世界;提供各種不同種類的紙張,讓幼兒探索生活中各種紙吸水性的快慢等,活動中幼兒的觀察越多,探究秘密的興趣就越濃。
(二)鄉土資源運用建構區
教師在建構區需要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從而支持幼兒的探索與建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鄉土資源,比如泥沙、木棍、樹枝、竹子、紙箱、水管等,有效運用各種自然材料,高效地開展建構活動,豐富的鄉土自然資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想象力。此外,在建構活動中,教師可以積極的帶領幼兒去搜集各種自然材料,例如沙子、泥土、樹枝、樹葉、石塊等,讓幼兒展開想象力,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
(三)鄉土資源運用角色區
陳鶴琴先生提出:“幼兒園的課程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睂⑧l土資源合理、正確地運用到幼兒角色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利用本土雜技文化資源,開設“雜技小鎮”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抖空竹、踩高蹺、滾鐵環、變魔術、扮小丑等雜技類游戲,分角色表演給“觀眾”欣賞。還可以開設“雜技一條街”系列區域,如“雜技美食鋪”、“雜技用品店”等,以此衍生出多個游戲區域。這要求教師要深入生活,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人文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身心浸潤式教育,有助于開啟幼兒的智慧,培養幼兒的家鄉文化之根。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鄉土資源是書本無法替代的活教材,為了不斷豐富幼兒園的教學資源,可以對鄉土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整合,有效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戶外游戲,讓幼兒園的戶外游戲課程更加豐富靈活,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與發展,同時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讓家鄉的文化走進幼兒的心田,使幼兒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沈瑩瑩. 有效利用鄉土資源開發幼兒園戶外游戲課程的發展策略[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9(3):2.
[2] 張果萍. 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2021(2017-17):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