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祝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越來越多的化學教師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有一些固化了的教學思維,不再適用于今天的教學環境。教師應當以生活為切入點,將化學這門有趣的自然學科真正打造成為有趣有益的精華學科。本文將圍繞當下的教學背景,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論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項目式教學的創新方法,給學生營造更加優質的課堂學習體驗。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全面優化教學過程,讓高中生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時候,感受到更少的負擔,了解更多的知識,真正建立起對化學學科的深刻認知,提升教育的整體效果。面對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立足核心素養,將項目式教學與當下的課堂化學講解過程結合起來,創新的思維融入到每一節化學課之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一、豐富高中化學教學項目,降低背誦內容難度
在所有的自然學科之中,化學學科的理科特點比較明顯,但同時也兼具一些文科特質,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通過背誦,深入掌握。所以,在講解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當盡可能采取趣味化的手段,盡可能把枯燥的、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轉化為有趣的知識。將一些文本性的內容組成項目學習任務,也是簡化知識難度,培養學生核心品質的一種有效教學策略。
例如:講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相比之前學習的化學實驗和研究方法,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更加偏向于化學基礎,學生需要將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進行大致的統籌學習。一邊了解元素周期律,一邊掌握元素周期表上的重點內容。高一階段的學生此前很少有接觸過如此高難度的知識,統籌學習任務,所以筆者會將這樣的知識轉化成一個學習項目,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時任務,進一步鞏固記憶。比如教師可以將元素周期表上的重難點知識先摘取一部分,筆者比較習慣將整個元素周期表劃分為四個板塊,每個板塊大概有20多個元素,學生每次只需要學習一個板塊。在這樣一個版塊下面會有系列項目任務,比如了解這一板塊元素的符號,把握這一板塊元素之間的化合價規律,嘗試著處理一些和元素周期表有關的化學問題,通過做題進一步鞏固知識,這些都是高一階段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當這些手段與項目式教學巧妙結合起來的時候,即便是老方法也能夠發揮出新的作用,取得不同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自主化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新課改背景之下,不僅對化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也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提出了更多深刻的規范,。比如在講解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們的配合表現,鼓勵學生真正深入到化學學習的過程之中,以自身的能動性規范學習行為。探索化學知識項目式教學法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體現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該方法完善課堂的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化學習,全面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例如:教學“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本單元會涉及高中階段比較經典的幾個化學實驗,過去講解化學實驗知識的時候,教師比較喜歡給學生播放微課視頻,或者將學生帶到實驗室里進行小組操作。而項目化學習理念的支配下,筆者認為,有必要探索更加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將整個單元的化學實驗全都整合成項目,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者課外活動時間去化學實驗室里,進行小組實驗操作,教師會提前將實驗指導以及微課視頻放在實驗室的多媒體設備上,學生可以自主打開觀看,在沒有教師監督和指導的前提下,學生自己也能夠完成一些危險性較低且可操作性比較強的化學實驗。相對來講,這樣的自主學習探究實驗,更有利于激發高中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化學思維。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項目式教學法仍然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專業高質量的引導,所以學生如果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仍然需要提供幫助。另外,一些可能存在危險性的化學實驗,最好還是留在課堂上由師生共同探討,避免由學生操作不當導致的實驗失誤,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學生自學化學知識,尤其是化學實驗,才能夠取得高質高效的效果。
三、全面拓展化學課題調研,鼓勵學生深入探究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離不開實驗和實踐的學科,高中階段受到現實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們不可能每節課都去實驗室里做實驗。平時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時間也比較緊張,學生更不可能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鉆研化學知識上。但是為了充分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教師可以將項目式教學與化學課題相綁定,鼓勵學生真正深入到化學研究的層面進行知識探究,既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高強度的化學探究中,培養自身的化學研究潛能。
例如:蘇教版的化學教材中已經將一冊教材的知識拆分成了若干個專題,這也給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教師完全可以將每一個專題都進行整合。設計成系統化的專題學習任務,和項目式教學法結合起來,共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教學“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這一專題時,教師就發現,本專題下的三個單元中包含比較簡單的化學知識也包含,綜合性較強的化學小實驗。只要學生認真思考,基本上不需要教師花費太長時間深度教學。在這種背景下,開展課題調研,鼓勵學生深入探究,就成為了首選的教學手段。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化學課題調研的時候,喜歡以預習學案的方式,先把學生需要探索的重點任務,難點任務都列舉出來,讓學生對照著任務清單進行一一比照。教師會給學生準備好海水材料,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實驗室里進行實驗,按照教材上的指引分離出海水中包含的金屬鈉等元素等等。學生還可以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自主探索高難度問題,這樣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少講一部分內容,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項目探索。
總結:
總而言之,項目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日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豐富傳統化學課程的教學方式,同時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發展,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盧叢建.基于“項目式教學”的高中化學教學探微[J].家長,2019(24):87-88.
[2]李春招.高中化學項目式教學策略探討[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