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戰民 李亞梅 馬艷玲

摘要:介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由來及發展,闡述其三個核心理念: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結合河北地質大學的具體情況,對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必要性進行論述,并從學校、學院、專業等不同層面提出建設任務,說明了不同專業要結合學校特色開展具體工作,根據專業特征展開合理的評價,并進行持續改進。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核心理念;評價;持續改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expounds its three core ideas: Student Centerin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an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HGU,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on task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university, school and majors, It shows that different majors should carry out specific work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carry out reasonable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and carry out continuous qualityimprovement.
Key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ore ideas ; Evaluat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介紹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發起構建國際工程教育與工程師互認體系,并簽訂了《華盛頓協議》。為推進我國工程師制度改革,加快高等工程教育與國際工程教育互認體系接軌,盡早加入《華盛頓協議》,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全國工程師制度改革協調小組”,并于2006年開始,由教育部牽頭在我國開展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正式成立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并由中國科協負責申請加入《華盛頓協議》對外合作工作。2013年6月19日,國際工程聯盟大會經過正式表決,全票通過接納我國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2016年6月2日,《華盛頓協議》全票通過我國由預備會員轉正,成為該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這意味著,通過中國科協所屬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CEEAA)認證的中國大陸工程專業本科學位將得到美、英、澳等所有該協議正式成員的承認。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有利于提高我國工程教育質量、促進我國按照國際標準培養工程師、提高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是推進我國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基礎和關鍵,對于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應對國際競爭、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當前雙一流建設的浪潮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必然是對專業辦學的一次極大的推動,讓辦學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回歸教育的初心。
2.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倡導三個基本理念為: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
學生為中心理念,是認證的根本,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我們教育的初心。圍繞這個理念,我們要認真思考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學生畢業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也就是畢業要求是什么,只有將這些問題弄明白,搞透徹,我們的教學安排和資源配置才能更加有效的為這個目標和要求來服務。當然,我們培養的人才到底合不合格,除了我們自己的指標外,學生自我的評價,用人單位滿意度都是專業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產出導向理念,強調專業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以學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為導向,強調關注“教育產出”(學生學到了什么),而非“教育輸出”(教師教了什么)。要求專業按照“反向設計,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出發點,設計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采用匹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配置足夠的軟硬件資源,并要求每個教師明確自己的責任,對學生是否達成畢業要求進行合理考核,最終還要評價課程和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并進行相應的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理念,是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必要過程。時代不斷進步,對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學生認知、企業需求都在變化,專業必須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和持續改進機制,從而保障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從而滿足社會的需求。持續改進理念要體現在學生培養的每個過程,從培養方案,到畢業要求,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大綱,從授課方式到評價過程,制定明確的改進機制,用制度保障持續改進的有序進行。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只有統一的思想,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學校實際情況不同,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自己的標準,即“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這也就引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我們要做一把什么樣的尺子,即制定自己的標準;第二是評價自己是否達成時,要評價的各個指標點是否可衡量,是否便于衡量。根據這樣的要求,我們就要對評價所用的數據進行采集了。
數據采集要真實有效,要有針對性,因為這些數據最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數據的采集包括多個方面:對于授課階段,要針對學生的每門課程評價進行采集,同時要定期對在校學生的學情進行綜合調查問卷采集,對畢業生的工作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對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3.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教育的不斷發展,985、211等概念逐漸弱化,相應提倡的則是“雙一流”建設,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從建設的情況來看,原本的985、211基本都走在了雙一流建設的前列,普通院校只能在某個優勢專業競爭一下,加之高考志愿填報改革即將實行,專業的優勢將會比院校的優勢更加明顯,基于這些客觀因素,加上學校本身因素,要想在改革中發展起來,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可以說是一種最為符合我校工科專業的發展道路了。我校有著悠久的工科辦學歷史,辦學特色鮮明,只要我們將我們的優勢展現出來,扎實推進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并深入貫徹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確實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就能達到認證要求的“神似”,并順利通過申請并通過審核,從而達到國家專業評估的三級標準,也就是20%的最高級別,這樣,我們的專業就能在全國廣大學校中脫穎而出,走在專業建設的前列,甚至超過一些名校的同一專業。
4.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工作思路
一、深入學習,全面宣傳,推廣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一項全方位的認證,不是只針對某個專業或某些學生的,其要旨在于全體老師和學生必須深刻理解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內涵,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實際的展現出來。針對這點,從學校層面,到學院,最終到專業,要加大宣講力度,要讓所有老師了解認證,認同認證,愿意認證。當全員有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共識,才能從根本上走上認證之路,才能從最初的“形似”走上“神似”。宣傳更要讓學生來明白,認證的“核心”是學生,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全校師生共同為了同一目標努力,這個目標才能實現。
二、統一部署,各級聯動,全面升級辦學培養方案,修訂課程大綱。
我校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兩年多以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課程評價方法上仍舊處于方法略顯欠缺的地位,目前沒有通過認證申請專業。前期通過一年的工作,發現了參與認證的七個專業相互溝通少,部分信息無法及時共享,導致一些工作目標不一致,重復工作浪費時間,總體效率低下等。在認證難度逐步增大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效率,爭取更早通過申請,個人認為從如下兩個方面入手,即整體規劃和具體操作。
第一點,要有整體策劃者,其具有一定領導力和號召力要在,能夠做好整體規劃,即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做好有效的組織工作,解決認證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協調各部門,形成聯動,讓認證工作確實活起來。首先,在建設過程中,學校可以組織定期討論匯報機制,既能及時相互發現和解決問題,又能形成工作進度的控制,起到有問題及時糾正,沒問題快速建設的良性發展局面。其次,工程認證是一個系統工程,所涉及課程除專業課程,還包括數學類、英語類、思政類等公共課程,對于這些課程,如何支撐我們的畢業要求,要做一個統一的研討,結合課程特點,形成共識,便于所有專業進行選擇,更能有效的將認證思想推廣到所有工學專業。第三,工程認證要求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實現更有效的評價和持續改進,對于這些制度,學校應根據學校特色,學生情況等因素,制定指導性制度文件,供全校參考使用,各專業可以在學校文件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細化,從而滿足各專業的特殊需求。第四,在形成各種制度文件的同時,各類教學文件應該統一,如教學計劃、成績分析評價表、授課總結等,要做到評價合理,以持續改進為核心。第五,為了順應改革創新的步伐,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打下基礎,我們要進行新一版的培養方案的修訂,在上一版的基礎上,要突出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確切內容,明確課程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的支撐,并完善教學大綱,做到大綱安排確實以學生為中心,能夠清晰準確的支撐畢業要求,在內容上相對應。
第二點:具體操作即申請專業的具體工作安排,也就是如何確保做好各項工作,扎實推進認證建設。當然,建設是全員的任務,一個也不能少,但作為認證工作的部署,每一個專業則需要一個核心團隊來完成。核心團隊最好由院長或副院長直接領導,專業負責人帶頭,再配備3-4名懂專業,學習能力強,對于認證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指標點分解、課程的支撐情況、評價方式設計、達成度評價及持續改進措施等進行研究,根據“反向設計、正向施工”的原則,做好專業的頂層設計,確定好目標,根據目標設計教學各個環節。
第三點:學院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加強教學管理,提前入手,規范各類教學材料,并成立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小組,對教學計劃、考核方式及標準、考核申請、成績分析、達成度評價等及時作出評價,為持續改進提出有效參考。加強過程管理,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督查監督,對提出的改進意見的落實進行督查,切實做好螺旋式上升的改進。
第四點:專業所有相關教師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真實客觀,切忌為了某個指標而造假,也不必為了什么要求而補做各種文件。任課老師要做的就是將認證理念了解透徹,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做到課前明白教學任務及課程目標,課中提高學生參與性,重在提高學生能力,課后做好總結評價,便于后期改善。
三、根據專業不同,尋找多維度的評價機制。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認證協會提供的《標準解讀》是一個宏觀層次的說明,對認證考察的七個方面,即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撐條件做出了內涵解讀,對于如何落實,因為各個學校有著不同的客觀及主觀情況,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學校的特點,放大自身優勢,補齊自身短板,做好調研論證,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及相關的各項制度。認證的主要意義在于持續改進,哪里需要改進,如何改進,則需要清晰的原因和目標,這就要求各個專業都要依據自身課程體系,尋求多方面的,可評價,可反映學生能力水平的評價方式,
四、扎實推進持續改進
認證的重點在于是否持續改進,不斷提高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持續改進不單純是授課內容和形式的改進,還要在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方面進行不斷優化,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綜合多方面的信息,建立了持續改進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機制,確保來自于教學督導、學生評教、學生座談、問卷調查、用人單位走訪等方面的評價結果,能夠及時有效的反饋給教學指導委員會、任課教師等相關人員,進而應用于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質量等的持續改進,具體執行過程如圖1所示。
圖1中,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采用“一主一輔”的評價方法。其中“主”是指課程評價,依據可衡量的課程學習成果直接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的達成情況。根據課程目標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計算,得到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結果;“輔”是指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畢業時應具有的各項畢業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該部分只作為畢業生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跟蹤和參考,用于持續改進。課程目標評價采取“課前審核、課中監控、課后評價”方式保證課程全過程的科學合理性。課程目標評價首先對課程各教學環節數據進行采集,結課后根據達成度評價計算方法,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計算和分析,以支撐畢業要求各項指標點,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5.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專業辦學的指引思想,為如何辦學,如何辦好學提供了規范指導。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下,專業能夠明確授課的標準與要求,促進教學及師資隊伍的快速發展,促進科學規范的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的建立,提高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校的競爭力,形成教與學相互促進、不斷進步的良好循環。
參考文獻
1.賈瑞寶,趙光懷.基于 OBE 理念的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
2.呂秋霞,肖蒙,成利剛,程碧榮,成琳娜.基于OBE理念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與持續改進[J].大學教育,2020.10
3.魏金枝,孫曉君,張桂玲,顏婉茹.基于OBE 理念“四位一體”環境監測課程模式[J].大學教育,2020.10
4.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2020版標準解讀及使用指南
作者簡介:
趙戰民(1979-),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感器數據采集、圖像處理、高等教育。
李亞梅(1977-),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信息處理,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馬艷玲(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電路設計,混合式課程。
項目基金:河北地質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19J01、2019J15、2020J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