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摘要: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們思想守舊,不利于新事物的發展,顯然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的需求,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讓學生沖破常規觀念的束縛,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才能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節奏。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的高中數學的普遍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對高中生的思維邏輯性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創新能力,學會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深入研究數學知識體系,包括某些數學概念的認知、具體的解決方法等等。另一方面,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較為全面,通過前期的學習積累,已經具有較為成熟的思想模式,所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散性思維的養成尤為重要,對以后人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雖然國家提倡素質化教育,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播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們的高考壓力不降反升,大多數高校應試觀念極強,過于重視學生的應試成績,忽略了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再加上高中數學的知識體系比較復雜,內容抽象很難理解,導致部分同學跟不上課堂的節奏,數學成績直線下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疤铠喪健苯虒W模式側重于文化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溉,自主思考空間小,想象力大大降低,學生容易養成習慣性思維方式,缺少創新思維,導致數學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們之間的數學水平差異很大,兩極分化嚴重,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不僅可以提高其數學教學質量,而且對于社會發展進步有著積極作用。
二、創新能力的特點及意義
顧名思義,創新性思維就是具有創新意義的思維活動,本質是發散性思維,打破了傳統思維方式的禁錮,探究出更多的解決方式,創新性思維可以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提高人們的創新能力,尤其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尤為重要。創新性思維比較靈活,不拘泥于某一種方式,可以從多個角度、不同層次來思考問題,從中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法。
三、影響創新能力能力形成的因素
現代高中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普遍會產生片面的認識,會錯誤地認為只需要掌握知識并且解決數學問題即可完成數學學習任務,而這種片面的認識會造成學生創新能力能力的形成受到影響。由于數學知識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從形象思維轉變為邏輯思維以及抽象思維學生具備創新能力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創新創造意識。而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夠產生獨立意識,可以獨立分析和思考問題,積極地探索和創新,并且有著個人獨特的想法,有效解決問題,敢于克服困難,并且不會受到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的限制和影響,對于數學中的原理、公示以及其他理論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并且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而且還能夠加以證明。一般而言,影響創新能力能力形成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數學知識自身特點。由于數學知識自身顯著的特點,并且學科的思維結構以及認知方式都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這樣學生在接觸新的數學知識時,就能夠通過自身的思維結構以及認知方式分析數學問題,并且探索解決的方式方法,從而可以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可以得知,思維是創造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基礎,而學生思維結構以及認知方式是學生分析和理解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問題的架構支持,同時也是必要條件。
四、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學好數學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研究設計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創新能力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目前高中生的身心發育逐漸成熟,但自主思考意識不足,因此教師們要發揮引導作用,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舉例來說,高一數學“函數及其表示”,學習函數的有關概念,在函數y=f(x),x∈A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學生的解題思路也要重視,剛開始可以模仿教師的解題思路,準確找到解題的方法,慢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彼此交流學習心得,學生們對“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有了自己的認知,帶著自己的疑問進入到正式的課堂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課的難度,也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效地吸收課堂上的知識。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有利于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輕松有趣的上課氛圍,可以讓學生的狀態更放松,學習效率更高,思維更加活躍,對于教師而言,要設計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不同問題不同分析,避免長時間運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從不一樣的角度解答數學題,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自主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激發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要增加教師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沖破傳統思維的禁錮,發散思維,找到新的學習方法。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知識的吸收程度、發散性思維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以后,不斷的思考研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學地點也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自由開放,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和辯證思維能力,教師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新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自主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學習效率更高,教師側重科學引導,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學習效率稍慢,教師要充分的指導和支持。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保持個性,發揮想象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結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高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知識,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鍛煉自主思考的意識,打破傳統單一的思維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玉萍.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238-239.
[2] 李艷圃.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16):85.
[3] 王奮志.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