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嬌




摘要:課程資源是包括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條件的總和。課程資源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和實現條件。觀察是人們認識周圍世界、積累知識經驗的一個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徑,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任何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各種現象的長期觀察與反思。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兒童,了解兒童的發展水平、行為特點、興趣傾向和學習風格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兒童特點的活動方案,并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兒童的表現及時作出調整,從而保證活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課程資源;幼兒園;觀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現狀
(一)幼兒園課程資源建設現狀分析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有效性與幼兒園管理的科學機制、教師的專業水平及其工作的有效性相關。課程資源是實施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載體和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條件。目前幼兒園課程資源建設的實踐與研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對課程資源的概念不請、認識不夠;課程資源建設匱乏;為了建設課程資源而開展課程建設等。根本原因在于對課程資源問題理念不清、研究和架構不合理,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與幼兒教育觀念不系統。
(二)教師觀察能力現狀分析
“解讀童心”“聆聽童聲”等詞語近年來頻繁的出現在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中,說明觀察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觀察是老師了解孩子各項能力發展水平的最好方式,能幫助教師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把握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水平。但是由于教師觀察能力不夠、目標不清、理念不明以及幼兒園教師工作繁重等原因使得觀察并未真正有效的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起到作用。
二、 實踐研究
(一)通過觀察,發現、獲取幼兒園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教師積極地去尋找幼兒最關心的事物項,并借此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教師在資源建設中的觀察就是這項任務的起步和準備。
發現、獲取、建設課程資源的過程不僅僅是對一個幼兒園內外的物品、人員、文化等進行調查、盤點、記錄、總結,更是挖掘資源對幼兒發展所具有的可能價值的過程。3-6歲的兒童興趣廣泛且持續時間短,觀察就是老師了解孩子近階段興趣所在、各項能力發展水平的最好方式,能幫助教師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我們能準確的知道每個孩子興趣所在、經驗水平。在幼兒園資源假設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通過觀察將所發現、獲取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資源庫,更要讓教師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不僅可以利用書本教材,還可以運用其他的素材和條件設計并實施課程,逐漸具有這樣的能力,使課程資源建得到相關保障。
那我們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有哪些呢?經過觀察、研究和分析我們發現有自然資源、社區資源、文化資源、教師資源、廢舊材料資源、家長資源、校內外資源等。自然資源可以根據幼兒園所在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根據季節的不同來收集校內外的自然物。社區資源可以從所處社區相關的設施配備著手發現。
案例:一起苗苗苗
11月3日因為疫情我班幼兒都在家休息了14天,同時全國正在啟動3-11歲兒童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幼兒復課后在幼兒都在熱烈的討論著“新冠”和“疫苗”兩件事,于是教室抓住了這次機會,追隨幼兒的興趣生成了“一起苗苗苗”的課程。
(二)利用觀察,判斷整合課程資源
教師在幼兒園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搜集來的資源并不等于課程資源,還需要進行專業的判
斷并加以篩選,剔除那些不適合幼兒園現階段利用的部分。那我們如何判斷這些資源的合適與否呢?進行初步判斷依據包括:該資源貼近幼兒的生活嗎?該資源是幼兒感興趣的嗎?
該資源潛在的教育價值是否豐富或典型?該資源是否對幼兒的安全有威脅?該資源與幼兒園課程間有怎樣的聯系?該資源是否具備被開發和利用的可能性?要發掘該資源的教育價值,還需具備哪些條件?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教師的觀察不僅僅是關于孩子,還有與幼兒相關的一切。教師在資源建設中通過觀察幼兒的生活習慣、游戲現場、運動方式、飲食習慣等充分了解幼兒,再基于幼兒的現狀,參考判斷依據,確定課程資源。
在整理課程資源時我們還要根據幼兒園的具體位置進行分析。從課程實施的角度,我們要從幼兒學習和教師學習兩方面著手。這樣不僅能真正從幼兒角度實施課程也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認識課程資源與幼兒發展的關系,為課程資源建設的發展形成新的經驗。
為了讓生活中常見的資源與幼兒的游戲、生活發生互動,進而充分發揮資源的價值,激發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我們班開展了基于課程資源建設的每周一次的班級整理課程。考慮到我班幼兒由于家庭環境的因素,非常依賴家長,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用餐方面,在進入幼兒園之前有80%的幼兒是由家長喂飯,有五名幼兒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喂飯,甚至有一位幼兒從未上桌吃過飯;穿脫衣物方面,96.8%幼兒在家由家長為其穿衣;如廁方面:85%的幼兒能自己上廁所,93%的幼兒不會自己拉褲子;飲水方面:82%的幼兒不喜歡飲用白開水,78%的幼兒在提醒下會去喝水。于是我們將整理課程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相結合,根據我班幼兒的自理能力發展水平,有序的推進系列課程,如:我會自己端飯菜、我會繞水杯帶、我會穿衣服、我會脫衣服、我會掛衣服等。
(三)通過觀察,巧用課程資源庫
在整理好課程資源后我們幼兒園形成了一個課程資源庫,教師在尋找課程資源時可以先通過觀察課程資源庫中的素材對幼兒的當下發展有無幫助后再思考具體實施方案。我們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庫分為實物資源和電子資源兩部分。實物資源為教師、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和分類擺放好的資源,有班內的實物資源和每個年級組的公共資源。而電子資源的形式則多種多樣,有文檔、音頻、視頻等,方便教師查找和標記。通過提前觀察資源庫資源,教師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眼中有資源,心中有方向,事半功倍。
課程資源要切實發揮它的教育價值,不僅需要教師調查、尋找、發掘它們,更需要將其融入
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在“做有意義的事”中獲得成長,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在日常中的觀察作為基礎,教師只有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才能發現豐富的課程資源,進而更好的建設幼兒課程。
參考文獻
[1]inside.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培養論文[EB/OL].[2019-08-20].https://www.wenmi.com/article/pwiskc04rg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