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媛
摘要:歷時八年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涌現了許多可欽可佩的人物。“精準扶貧 三湘巨變”——湖南省脫貧攻堅大型成就展以藝術的形式展示了這八年歷程,讓觀眾在享受美的同時,汲取了向上的力量。
關鍵詞:脫貧攻堅;展覽;美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4月14日——6月11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共同主辦,湖南日報社承辦的湖南省脫貧攻堅大型成就展在湖南美術館展出。該展覽系統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展示了湖南作為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首創之為,生動講述了湖南黨員干部、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在脫貧攻堅中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為我省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鮮活教材和生動樣本。
此次展覽集圖片、文摘、視頻、音頻、場景復原、電子圖表、文物實物、藝術裝置、觀眾互動等多種展示手段于一體,展覽內容豐富多元,全景式展現、立體式學習、多層次體驗,震撼視覺,給人美的沖擊與享受。
一、展覽場景美,沁潤心田
圖文并茂。貧困記憶的照片觸目驚心,記載了當年“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的困境,即將坍塌的木屋、布滿補丁的蚊帳、能看見腳趾的解放鞋、漏雨無窗的教室、帶著弟弟上學的姐姐、泥坑或是天梯的上學路……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湖南脫貧攻堅的艱巨性。湖湘兒女吃得苦、霸得蠻,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開展清零行動,通過產業扶貧甩“窮帽”、教育扶貧斬“窮根”、異地搬遷挪“窮窩”、生態扶貧掘“金礦”、就業扶貧穩民生、健康扶貧安民心、社會保障兜底線等舉措,收獲了困難群眾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次次滿意的點頭。
聲情并茂。習總書記為全國脫貧工作進行頂層設計而召開的各類會議,擲地有聲,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習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一宣告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長志氣、強骨氣、增底氣。圓夢劇場里,為大家播放以脫貧攻堅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歌舞劇、短視頻作品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其以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為原型,深情演繹了這里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歷程,將歌舞、戲劇、影視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融為一體,將紀實性與藝術性融為一體,富有極大的感染力,它是我國萬千扶貧故事的一個縮影,展現了脫貧攻堅的艱難困苦,展現了全力脫貧的決心,更展現了黨群脫貧的魚水情。
二、展現情感美,鼓舞人心
湖南形成了“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生動局面,共產黨人駐村幫扶、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傾情傾力,軍地協作、湘魯兩地心手相牽、各行各業聚沙成塔、社會各類風雨同行,帶動人民群眾奮發有為,形成了脫貧攻堅統一戰線,匯成了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扶貧工作人員用身上汗水換取百姓臉上的笑容,用腳下泥土掙得百姓心中滿意,很苦很累,但是也有喜有樂。他們收獲一封封感謝信、挽留信、表揚信,信里有人民群眾對黨員同志的深情厚誼,信上有全村人們親筆簽名和鮮紅的手印,這就是守住了“人民的心”!
在這場攻堅戰中,有的扶貧隊員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脫貧一線,但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如“背井離鄉,把他鄉當故鄉”的王新法,因勞累過度倒在了脫貧一線,追悼會那天,萬人齊聚,揮淚送別英雄。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湖南評選的“百名最美扶貧人物”之一黃詩燕,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一位95歲的老黨員作詩贊美“縣委書記黃詩燕,炎陵百姓好喜歡。當官不擺官架子,不恥下問真青天。”他們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鑄忠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寶貴生命在這片瀟湘熱土矗立起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三、展現生活美,煥然一新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擺脫貧困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經過8年努力,湖南脫貧攻堅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鄉村的角落、溫暖了每一個貧困家庭。一是譜寫了擺脫貧困、逐夢小康的恢宏篇章。通過打造千億扶貧產業、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加強產業扶貧技術指導、千企幫村萬社聯戶等舉措,貧困地區收入穩定,困難群眾鼓了荷包、富了腦袋。有村民分紅的喜悅場景、群眾返鄉就業的幸福畫面、老人拿到不動產權證的燦爛笑容。二是繪就了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壯美畫卷。“交通扶貧 小康提速”,不僅打通“大動脈”,還暢通了“微循環”,鋪就平安放心路;“水利扶貧 沁潤民心”,靠天吃飯、肩挑手提已是一去不復返的歷史;“電力扶貧 賦能三湘”,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工程完成后,每個家庭都用上了安心放心電,太陽能路燈點亮了鄉野,扮靚了山村……曾經行路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三是唱響了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脫貧贊歌。“小四輪上的花仙子”楊淑亭,身殘志堅,領頭創辦仿真花制作合作社和一家箱包制作公司,幫助全縣1300多戶增收。苗繡傳承人石佳申報了“讓媽媽回家”項目,開辦創業培訓基地,幫助花垣縣近1200名媽媽回到家人身邊。十八洞的施林嬌,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成為了一名網絡主播……經此一戰,貧困地區的群眾脫貧致富熱情空前高漲、主人翁意識顯著提高、文明新風廣泛弘揚,精神世界充實升華、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結語
此次展覽觀展觀眾累計近10萬人次,覆蓋省直單位、中央在湘單位、省屬本科院校、省屬企業、非公企業及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既有退休老同志,也有青年學子,還有小學生組織前來觀展。觀眾普遍反映此此次展覽震撼人心、激動人心、鼓舞人心,觀展后紛紛留言,寫滿了整整78本留言本,這充分證明此次展覽實現了美育目標,讓觀眾在美的盛宴里汲取向上的力量。
參考文件
[1]馮亞星.藝術展覽驅動下的工科院校美育體系建構——以湖南工程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1(1).
[2]張磊.以美術館公共教育踐行美育理想[J].流行色,2021(4).
[3]王萌.探索策展語境下的典藏活化與社會美育——以“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為例[J].美術觀察,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