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摘要:青少年時期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黃金時期。青少年的國家的未來,在這一時期培養青少年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能夠讓學生規范行為,砥礪心智,受益終身。本文主要探究了“德學·五進”視域下班主任在大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旨在通過探究,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管理功能和育人功能,積極轉變教育思想,將崇高的道德法則作為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指南,引導學生努力進取,學習文化課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德學·五進;班主任;大學生;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所謂“德學”,是指“以德為行,以學為上”的教育思想。“五進”是指“進課室、進圖書館、進實驗實訓室、進體育場館、進社會”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德學·五進”視域下,學校堅持“以德為行,以學為上”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五進”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大學生。班主任工作在學校發展和學生的成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校發展方面,班主任積極落實教育局和學校的相關政策,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組織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發揮班主任的管理功能和育人功能;在學生成長方面,班主任積極組織德育教育活動,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深入了解學生的主觀世界,全面鼓勵學生、發展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因此,本文結合教育實踐,就“德學·五進”視域下班主任在大學生管理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分析。
一、在學校發展方面
在“德學·五進”視域下,學校開展德育教育能夠科學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校園和諧。班主任作為與大學生、家長練習最為密切的教師,可以在學校的號召下,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將崇高的道德標準作為大學生的行為指南,增強學生思想道德意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鼓勵、引導學生了解“德學”,踐行“德學”,進課室、進圖書館、進體育場館、進實驗實訓室、進社會,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大學時光,珍惜時間,努力進取。
(一)營造和諧、向上的班風
大學學校的班級和中學學校的班級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區別。在中學時期,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要在固定得班級中學習不同的學科,相互了解,和諧相處,但大學時期,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選修課程,即使是專業課,學生學習的教室也是不固定的,沒有專屬的座位,不能像中學那樣和諧融洽的相處。在“德學·五進”視域下,教師積極響應教育局的號召,將德育教育政策落到實處,組織召開德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融入集體,參與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僅能夠營造和諧、向上的班風,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道德意志品質。[1]
例如,大學生的道德人格是道德行為的基礎和前提。但大多數大學生缺乏道德自覺意識和自我內心的激勵,在生活、學習中常常表現出急功近利、以自我為中心、背信棄義等行為。為了營造和諧、向上的班風,班主任開展了“大學生德育思想人格培養”主題班會,在主題班會中,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孔子德育思想,即仁、義、禮、智、信,了解孔子所提倡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養,培養大學生利他精神和“仁愛”品質,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形成樂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質。利用孔子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教育學生要重義輕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身品德修養。
(二)組織學生參加專業技術展覽
大學生之所以會變得比較“懶散”,學習欲望不強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后,沒有了中學校園的管束和學業上的壓迫感,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但大多數學生對社會發展的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分歧,認為就業競爭太強,感覺專業的前途一片迷茫,尋找不到專業學習的動機。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發揮管理功能和育人功能,根據所帶領學生的專業特點,組織學生參加專業技術展覽,帶領學生進社會,觀看專業學生通過不斷鉆研取得的優秀成果以及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準時進課室聽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圖書館,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組織學生進體育場館,增強體質,以飽滿的精神參加學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驗實訓室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掌握專業的操作技能,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專業發展和步入社會奠定基礎,從而提高學校的就業率。
例如,班主任根據班級學生的專業特點,與學校溝通,學校派代表與校外機構達成合作,在校園開展專業技術展覽,讓學生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開闊眼界,了解行業規范和豐富的實踐、設計經驗,學習不同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了解專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短期的學習目標,為學生進課室、進實驗實訓室提供充足的動力,激勵學生努力上進,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
(三)加強對社會實踐的指導
大學時期結束后,大學生將要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接受義務教育,并處于未成年階段,所以幾乎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大學階段,學生通過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的道德素質、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在“德學·五進”視域下,班主任教師要充分發揮輔助者的作用,鼓勵、安排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課余活動、社團活動和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的機會和平臺,引導學生從活動和實踐中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班主任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有益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從多方面認識、了解和適應社會,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為學生進社會提供重要的保障。[2]
例如,社會實踐是學生進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班主任深入研究專業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了解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隨后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指導,幫助學生明確社會實踐活動的考核內容和工作流程,提醒學生注意事項,引導學生記錄每天、每周、每月的活動詳情以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班主任對遇到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盡可能幫助學生快速融入社會生活中去,認識、了解和適應社會生活,通過實踐活動獲取專業知識,積累社會經驗,提高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在學生成長方面
高校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思想道德觀念正處于初步成熟階段,而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矛盾,缺乏正確的判斷,容易被生活、社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所影響,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形成錯誤的思想道德觀念。因此,班主任能夠為班級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班級管理,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掌握學生的具體狀況
學生在步入大學后,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而班主任也可以從平時得接觸中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關心學生,照顧學生。在“德學·五進”視域下,教師可以通過新生入學資料對專業班級的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經濟情況、成長方向、興趣愛好等,以便在學生處現心理問題時,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溝通。在大學期間,學生的性格和特點具有較大的差異,可能會出現性格不合、價值觀不同等方面的矛盾。教師可以通過班會或個別聊天的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正確處理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
例如,學生1的家庭比較困難,比較自卑,很少參與宿舍的活動與班級中的活動,因此受到舍友的排擠,在班級中沒有存在感。班主任根據新生入學資料,全面了解學生1的家庭環境、經濟情況、成長方向和興趣愛好等信息,隨后與學生1單獨溝通,與其宿舍成員溝通交流。在與學生1的單獨溝通中,班主任引導學生1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看待家庭問題,及時與舍友說明情況,與舍友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與其舍友的溝通中,班主任簡單的說明了學生1的情況,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舍友對學生1的行為表示理解,并轉變之前的態度,在生活、學習中關心照顧學生1。
(二)提高學生對圖書館教育功能的認知
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學校的圖書館逐漸成為擺設。由于圖書館的人員流動較少,館內比較安靜,少部分考研究生、考教師資格證的學生會選擇在圖書館學習,但仍然不會有學生會自主閱讀圖書館的書籍。圖書館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搜集、整理所需資料,為學生提供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幫助學生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和科研任務。但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局限于手機等電子設備,很少會翻看書本類資料,逐漸遠離圖書館。因此,在“德學·五進”視域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效的利用圖書館,豐富學習路徑,查閱相關的書籍資料,為課堂的專業學習進行補充和完善,提高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3]
例如,在日常的專業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專業知識,創設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圖書館,利用專業書本知識作答,讓學生通過閱讀不同的書本資料,完善專業知識,增長才干,發現閱讀的好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綜合能力。
(三)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課程之一,任何專業的學生每一周都會安排體育活動。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學生身體全面健康發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但除了每周固定的體育課程,學生很少會踏進學校的體育場館,只有興趣社團的學生會每天堅持在體育場館參加體育鍛煉。在“德學·五進”視域下,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組織者的作用,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擺正德、智、體三者的關系,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投票的形式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體育活動,然后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到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煉;還可以與相同專業、不同班級的班主任教師達成一致的活動目標,組織不同班級的學生開展體育競賽,如拔河比賽、兩人三足比賽等,進而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與團隊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
例如,班主任與相同專業、不同班級的班主任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后,組織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體育競賽,制定相關的體育規則,設置獎懲制度。在體育活動中,學生不僅增強了體質,鍛煉了身體,還減輕了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形成了競爭意識和團結意識,增強了班級凝聚力,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德學·五進”視域下班主任在大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在新時期,學校堅持“以德為行,以學為上”的教育思想,大力推進“五進”教育實踐活動,班主任積極響應教育局和學校的號召,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管理功能和育人功能,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組織學生參與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賀佳樂.高校“德學、五進”育人理念的倫理審視——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J].長江叢刊.2017(14):185+187.
[2]周靜.遵循“三大規律”,構建“揚德學 促五進”思政模式[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0):74-76.
[3]周敏.“以德為行,以學為上”視域下新生入學教育研究[J].東方藏品.2018(05):242+248.
[4]方圓妹,鐘偉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探索——基于“德學”“五進”的視角[J].職教通訊.2017(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