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

摘要:目的:對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研究,探究致病的原因以及相關應對措施,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0-2021年間64(10位,都是腹部橫切口,手術治療,術中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腹膜縫合后,術后未常規用藥,切口算一類切口,一般不用抗生素,后面的內容都不符合)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結果:對患者數據進行分析,對患者采取治療干預后,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療,沒有發生并發癥,對患者手術類別進行分析,其中會陰切口患者19例,腹壁橫切口患者21例,腹壁縱切口患者24例,患者均得到明顯好轉。結論:在婦產科手術治療中,需要提高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保護患者的子宮內膜,降低患者發病風險。
關鍵詞: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致病原因;預防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常見病癥,在患者的月經期間,患者的子宮內膜以及子宮內膜細胞出現異常,導致患者發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較多,與患者的內分泌情況以及遺傳有關,患者發病后主要癥狀為月經過多等,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本次總結64位患者的治療經驗,對導致患者患病的原因進行分析,探究相關應對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對2018`2021年間與本院就診的64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在(24歲~41歲),患其中會陰發病患者有19例,腹壁病灶患者有45例。選擇的樣本標準為:
①所選患者,本身不存在嚴重的精神類疾病。
②患者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癥狀標準,并且不存在心力衰竭等嚴重病癥。
1.2研究方式
對患者采用的治療方式為手術聯合藥物治療,患者在入院后首先需要接受檢查,對經會陰切口手術患者使用三烯替諾龍,藥物服用頻率為每周2次,患者在連續服用藥物三個月后,接受手術治療,減少患者的身體損傷,并且促進患者的恢復效果。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患者也要注意性生活,做好避孕措施,例如避孕套的正確使用等。對于腹壁切口患者直接進行手術,麻醉方式選擇持續硬膜外麻醉,將患者的腫塊徹底清除干凈,在手術完畢后,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發生感染的癥狀。但是會陰切口比較小的患者,需要在手術干預前,接受藥物調節。
1.3評價方式
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1.4統計學處理
觀察患者的具體數據,采用計數軟件處理數據,使用百分比計算定量數據,數據通過卡方檢驗后,P<0.05,統計學差異明顯。以均數標準差作為正態分布數據的表現方式,P<0.05,統計學差異明顯。
2.結果
對患者治療數據進行分析,各類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為以下:
3. 結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婦科常見疾病,對不同切口患者的治理效果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均得到有效好轉,在婦產科治療中常見的手術方式有會陰切口治療、腹壁橫切口治療以及腹壁縱切口治療。患者在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癥后,患者的細胞會向遠處擴散、生長,為提高治療效果,需要醫務人員加強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原理以及臨床癥狀分析。在臨床診斷工作中,常用的診斷方式為臨床癥狀表現與輔助檢查,對患者進行綜合診斷。
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原因進行分析,在醫學研究中,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原因可能與以下三個原因有關:
①內膜碎片逆流,部分專家認為,女性患者在月經期間,部分內膜碎片會發生脫落,這些脫落的內膜碎片與經血逆流到患者的腹腔,長期堆積,就會導致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
②體腔上皮化影響,在女生經期患者的卵巢以及盆腔腹膜皮會在經血的刺激下,會發生病變,導致患者發病。
③手術切口影響,患者在進行流產手術以及分娩手術后,子宮內膜到達手術切口,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癥。
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預防措施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①剖宮產預防,對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干預時,醫生需要詳細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征,在手術過程中使用甲硝唑徹底沖洗患者的子宮以及腹壁切口,在清洗完畢后,將患者的切口縫合,在縫合后,加強對患者的手術切口的保護,防止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在手術過程中遵守無菌操作準則。
②產婦自然分娩干預,對于自然分娩的產婦,也要注意護理干預,保護患者的陰部,防止在分娩過程中,對患者的陰道造成傷害,減少陰撕裂以及側切的情況,如果患者發生上述癥狀,使用甲硝唑對患者的患處進行沖洗,在沖洗干凈后將傷口進行縫合。
③患者子宮肌瘤剔除護理,對患者進行子宮肌瘤手術后,需要加強對患者子宮內膜的保護,防止手術時對患者造成傷害,在切開患者的子宮內膜時,也要注意保護盆腔切口。
④卵巢囊腫手術干預,在手術時,需要將囊腫內的分泌液完全排盡后,才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對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主要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表現、體征變化以及輔助檢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診斷,具體內容如下:
①存在婦產科手術病史的患者,容易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癥。
②患者年齡主要集中在育齡期間,在接受婦產科手術治療后,在手術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使患者的手術切口位置出現結節。
③對患者進行輔助檢查,可以發現患者的結節部位的邊界模糊,不清晰,在輕觸后,患者會感受到明顯的疼痛感。
④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在使用抗生素以及止痛藥后,患者的癥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對患者進行診斷過程中也要注意子宮內膜異位癥與轉移性腫瘤、淋巴瘤的區別。
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癥已經發展為影響女性健康的常見病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見位置為盆腔,手術切口一旦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癥,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診斷,防止患者病灶形成包塊,并且浸潤擴散,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患者也需要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疾病發生率。
綜上,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婦科常見疾病,及時對患者進行診斷并進行治療十分重要,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患者子宮內膜以及內膜的保護,提高手術安全性的同時,防止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提高患者治療安全。
參考文獻:
[1]黃燕,蘇玥輝.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致病原因探究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8,42(02):118-120.
[2]董婭.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致病原因與治療措施[J].中國農村衛生,2017(23):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