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發 陳志剛 石健 劉志軍


摘要:目的:探討對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予以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療效。方法:納入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和武警河北總隊醫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治療分組,對照組(n=32)與觀察組(n=32),對照組予以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觀察組予以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詳細記錄兩組手術相關指標,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更低,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切口長度較對照組更小(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12%,與對照組25.00%比較明顯更低(P<0.05)。結論:對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予以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療效顯著,不僅可以有效縮短治療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還能提高美觀度,避免并發癥發生,安全性、有效性較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甲狀腺良性結節;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6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甲狀腺良性結節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該病在中年女性群體中高發。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習慣、膳食結構的轉變,促使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逐年提升[1]。以往,臨床上針對甲狀腺良性結節常予以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雖具有一定成效,但由于術中出血量多,創傷性大,且術后并發癥較多,使得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近些年來,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甲狀腺良性結節治療中逐步開始應用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該術式不但可以掩蓋手術切口,還能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術后康復[2]。本次將我院64例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對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予以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治療分組,對照組(n=32)與觀察組(n=32)。觀察組:男性10例,女性22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3.65±5.45)歲。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43.88±5.12)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在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開展。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實施頸叢麻醉,麻醉完畢在胸骨切跡上方2.5cm處作一條7~8cm弧形切口,橫斷舌骨下甲狀腺前肌群及頸闊肌群,將甲狀腺與帶狀肌加以分離,并進一步上提拉鉤,探查甲狀腺組織及其周圍組織結構,根據實際狀況切除甲狀腺組織,殘留部分縫扎處理。
觀察組予以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協助患者取高腳低位,而后實施氣管插管全麻,麻醉完畢于頸前正中鎖骨1cm處作一條2~3cm橫向切口,將術野充分暴露,并對氣管及食管溝加以分離,游離喉返神經至喉部和甲狀腺腺葉背側,暴露甲狀腺上極,于甲狀腺膜內實施甲狀腺切除術,取出甲狀腺組織樣本,應用電凝刀行止血處理,結扎甲狀腺上動靜脈,對殘端甲狀腺組織予以止血縫合。
1.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手術相關指標,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更低,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切口長度較對照組更小(P<0.05),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12%,與對照組25.00%比較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甲狀腺結節指的甲狀腺出現單個或是多個結構異常的團塊,可分為惡性和良性結節,臨床上良性結節較為多見。一旦罹患良性甲狀腺結節,隨著時間的推移,結節不斷增大會對氣管及周圍神經形成壓迫,繼而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難、聲嘶等不良癥狀,不僅降低生活質量,不及時予以有效措施診療還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常予以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手術切除,以防止結節增大[3]。
以往,臨床常用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雖具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創傷性較大,術后頸部可見明顯瘢痕,對美觀度造成極大影響。另外,傳統術式術野局限,會影響操作頻率,繼而導致甲狀腺結節周圍組織損傷范圍不斷擴大,從而加大術中出血的風險,并導致手術時間延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微創技術的興起,使得低位小切口術開始廣泛應用于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治療中,該術式對傳統切除術加以改良,不但具有較高實用價值,且進一步提高美學效果。治療過程中輸液清晰,利于切除甲狀腺腺體組織,提高止血成功率,操作準確性較高。另外,手術精細化解剖可以將甲狀腺與切除病灶充分暴露,便于切除單純結節,提高手術療效[4]。從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更低,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切口長度較對照組更小(P<0.05);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12%,與對照組25.00%比較明顯更低(P<0.05);提示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可提高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臨床療效,避免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予以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療效顯著,不僅可以有效縮短治療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還能提高美觀度,避免并發癥發生,安全性、有效性較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國鳳, 于學會.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臨床效果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7):2.
[2] 莊壁龍. 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45例臨床觀察[J]. 黑龍江醫藥, 2018, 31(3):2.
[3] 曹文濤.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7):2.
[4] 章景. 傳統甲狀腺手術與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療效比較研究[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02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