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華 趙宇菁 占少華 徐俊杰
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中藥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
呼吸道感染并非是一種疾病的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咽結膜熱等,其中小兒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較高[1]。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例,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誘發因素為病毒,同時也有少部分患兒是基于細菌所引發的感染[2]。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指1 年內兒童呼吸道感染頻次超過正常的綜合征,約占全部呼吸道感染疾病的50%,并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研究顯示,6 歲以下復患兒的發病率約為14%[3]。 對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常用止咳抗感染等常規治療,且以藥物干預為主。本次研究以100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玉屏風顆粒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 例)與對照組(50 例)。 對照組中,男 29 例,女 21 例;年齡2~11 歲,平均(5.25±2.16)歲;病程 1~3 年,平均(2.58±0.15)年。 對照組中,男 28,女 22 例;年齡 3~11 歲,平均(6.24±1.12)歲;病程 1~3 年,平均(2.97±0.23)年。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兒科學會全國呼吸系統會議制定的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標準[4];②符合小兒肺脾兩虛型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診斷標準[5];③獲取患兒家屬的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嚴重營養不良;②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兒;③明顯遺傳代謝性疾病患兒和長期慢性疾病患兒。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退熱、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 治療4 周后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情況,并明確是否繼續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玉屏風顆粒(國藥集團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10930036,產品批號:190509),1 包/次,3 次/d,口服給藥,4 周為 1個療程。 治療1 個療程后觀察患兒病情改善情況。
①治療效果。 顯效:治療后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對比治療前減少≥3/4,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治療后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減少1/4~2/4, 且癥狀減輕;無效:感染發作次數無改變或增加,癥狀無明顯改善[6]。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②呼吸道感染發作情況。隨訪1 年統計患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發作頻率。③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發熱、咳嗽、咽紅、肺部啰音消失)改善時間。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細胞分析結果,包括IgG、IgA、IgM。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觀察組患兒1 年內呼吸道感染總發作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 3、6、12 個月的呼吸道感染發作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患兒呼吸道感染發作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患兒的發熱、咳嗽、咽紅的改善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 3)。
表3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d,)
表3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d,)
組別 例數 發熱改善 咳嗽改善 咽紅改善 肺部啰音消失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50 50 2.51±0.26 3.87±0.35 22.056<0.001 4.15±1.26 5.24±1.16 4.500<0.001 3.25±0.58 4.85±1.26 8.156<0.001 5.15±1.54 6.35±1.48 3.973<0.001
兩組患兒治療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的 IgG、IgA、IgM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IgG、IgA、IgM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細胞分析結果的比較()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細胞分析結果的比較()
組別 IgG IgA IgM觀察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6.70±1.25 13.25±3.45 12.622<0.001 0.43±0.15 1.62±0.28 26.490<0.001 0.82±0.14 1.62±0.35 15.006<0.001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6.98±1.04 8.52±2.16 4.542<0.001 1.218 0.226 8.217<0.001 0.46±0.24 0.68±0.17 5.289<0.001 0.750 0.455 20.291<0.001 0.75±0.21 0.89±0.27 2.894 0.005 1.961 0.053 11.677<0.001
現代臨床中針對呼吸道感染多需要進行血常規與病原學檢查,而其中血常規與C 反應蛋白檢查是常用手段[7]。在確診為呼吸道感染后,需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包括抗感染與止咳及退熱等。 對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 急性期主要以抗生素或抗病毒等藥物治療為主, 緩解期主要以免疫調節制劑提高免疫力為主[8-9]。 急性期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的使用雖能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但仍然存在可能產生耐藥菌群且無增強患兒體質作用的缺陷[10-11]。 中醫以其整體觀念和治病求本的思維模式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具有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癥狀改善明顯、毒副作用小等特點[12-14]。
除常規對癥處理外,本研究對玉屏風顆粒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觀察。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1 年內呼吸道感染總發作率低于對照組(P<0.05)。 同時,觀察組患兒的發熱、咳嗽、咽紅的改善時間,肺部濕羅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提示常規治療配合玉屏風顆粒治療方案效果顯著, 對于縮短患兒治療周期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玉屏風顆粒的主要功效在于益氣固表止汗。 藥物中的黃芪成分具有保肝、抗應激、廣泛抗菌等諸多作用[15]。 藥物中的白術具有補氣健脾作用,與黃芪配伍可強化固表止汗功能;防風藥物具有驅散風邪作用[16]。 上述藥物配伍應用,對于氣虛感冒及肺脾氣虛等類型呼吸道感染患兒均具有提升療效的作用[17]。 將其應用在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治療中,可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另外,在血細胞檢測中發現,治療后兩組的IgG、IgA、IgM 水平高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 IgG、IgA、IgM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此結果證實常規治療同時給予玉屏風顆粒還有助于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改善。 其原因為,玉屏風顆粒屬于一種中成藥,是補益劑的一種,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可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蒼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的治療。 長時間服用玉屏風顆粒,具有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功能,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現代中醫藥理證實, 黃芪可有效強化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為此,可提升細胞免疫功能,同時提升機體白細胞誘生干擾素的功能[18]。 小兒呼吸道感染多收治在基層醫院兒科門診, 且反復呼吸道感染病例呈現持續增長趨勢。臨床中濫用廣譜抗生素與抗病毒藥物的現象,導致患兒可能出現過度用藥情況,增加毒副反應。而玉屏風顆粒作為中成藥物給藥方便,且并無毒副作用,長期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治療中,于常規對癥處理基礎上加用玉屏風顆粒, 可進一步提升療效,縮短癥狀改善時間,促進免疫功能提升,且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