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金梅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藥劑科,甘肅酒泉 735000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嚴重的精神障礙,患者群以中青年為主,患者有反應遲鈍、思維紊亂、行為異常等表現,且發病具有反復性,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嚴重的社會負擔[1-2]。臨床上對于精神分裂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因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較重,現醫生主要選取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有阿立哌唑、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喹硫平等[3]。氯氮平和利培酮是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用于治療精神分裂效果較好,但氯氮平抗膽堿能的不良反應較多, 嚴重時還會引起粒細胞缺乏癥, 而長期服用利培酮也會產生于劑量相關的錐體外系反應。 阿立哌唑也是一種新型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其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率高于其他抗精神病藥物, 但對于其藥物安全性尚需進一步明確[4]。 本研究選取酒泉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及對糖脂代謝的影響。
選取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酒泉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研究經酒泉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病程(年)性別[n(%)]男女對照組觀察組χ2/t 值P 值35 35 17(48.57)18(51.43)18(51.43)17(48.57)0.265 1.092 32.52±6.73 33.14±6.79 0.235 0.988 3.13±2.54 3.02±2.68 0.345 1.225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5],精神病史明確;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中途脫離病例;②合并嚴重心血管、血液、呼吸、內分泌系統疾病者;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癥狀者;④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患者服用利培酮(齊魯制藥集團,國藥準字 H20070319; 規格:1 mg×30 片/盒, 生產批號:2017SS0912),起始劑量 2 次/d,一次 1 mg;第二天增加到 2 次/d,2 mg/次;第三天應增加到 2 次/d,3 mg/次。此后,可維持此劑量不變。 觀察組患者服用阿立哌唑(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521;規格:5 mg×20 片/盒,生產批號:201610912)治療,10 mg/次,1 次/d。
兩組患者均以7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1.3.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測定兩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并進行評價。患者正常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為 3.9~6.1 mmol/L[6]。 血脂各指標正常值為:膽固醇(cholesterol,TC)(成人)2.86~5.98 mmol/L(110~230 mg/dl);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0.22~1.21 mmol/L(20~110 mg/dl);低密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0.9~2.19 mmol/L(35~85 mg/dl);LDL-C:<3.12 mmol/L(120 mg/dl)[7]。分別于治療前、治療 3 個療程后對患者進行指標測定。
1.3.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根據PANSS 評分量表對患者治療有效率進行評價, 具體如下,顯效:PNASS 減分≥75%,有效:PNASS 減分 30%~74%,無效:PNASS 減分<30%[8]。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 個療程后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BG、2 h PG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 FBG、2 h PG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FBG、2 h PG 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較(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較(mmol/L,)
組別 例數 FBG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2 h PG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35 35 4.62±0.62 5.45±0.44 0.333 1.225 6.22±0.71 5.89±0.61 13.804 0.000 7.094 8.224 0.027 0.019 6.55±0.22 6.22±0.23 0.265 1.209 8.58±0.33 6.45±0.89 10.231 0.000 6.220 5.148 0.019 0.033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 TC、TG、HDL-C 和 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C、TG 水平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HDL-C 高于治療前,LDL-C 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的HDL-C 低于治療前,LDL-C 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C、TG 和LDL-C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HDL-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
組別 TC TG HDL-C LDL-C對照組(n=35)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觀察組(n=35)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3.58±1.32 4.68±0.98 2.354<0.05 1.15±1.24 1.98±0.48 1.942<0.05 1.95±0.33 0.91±0.02 3.426<0.05 3.35±1.05 4.89±0.88 2.586<0.05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3.24±1.41 3.91±0.85 1.956<0.05 0.214>0.05 3.169<0.05 1.35±1.56 1.64±0.34 2.041<0.05 0.496>0.05 2.591<0.05 1.94±0.19 2.03±0.34 1.963<0.05 0.346>0.05 1.853<0.05 3.62±1.08 3.53±0.69 2.196<0.05 0.184>0.05 1.795<0.05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精神分裂癥因復發率高、致殘率高、遷延性強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9-11],給其帶來沉重負擔。 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目前認為主要與社會不良因素、生理結構、心理素質等有關[12-13]。 在遺傳因素方面,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一級親屬發病率顯著升高[14-16];在大腦結構方面,精神分裂癥患者明確存在大腦和神經障礙,一些神經遞質,如多巴胺、5-羥色胺不平衡,也會誘發精神分裂;在妊娠方面,如出生時缺氧、窒息、低體重等會影響大腦發育;在環境因素方面,如藥物濫用、遭遇虐待等也會誘發或加重精神癥狀[17]。
目前臨床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氯氮平因其對精神病陽性和陰性癥狀的有效性而得到廣泛應用,但長期服用會導致抗膽堿能不良反應,嚴重時還會使白細胞下降[18]。 利培酮是拮抗劑的一種,可以有效抑制中樞多巴胺受體,但是長期服用會產生與劑量相關的錐體外系反應,毒副作用較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BG、2 h PG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 FBG、2 h PG 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TC、TG 和 LDL-C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是因為利培酮影響代謝及內分泌系統,患者出現血糖、血脂升高;且患者依賴性較大,在沒別的藥物取代醫治以前無法停藥, 藥物毒副作用長期積累就會損害機體肝腎等重要器官, 糖代謝和脂代謝也隨之出現異常。
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是因為阿立哌唑可以激活多巴胺和5-羥色胺受體,同時拮抗5-羥色胺受體,與多巴胺受體結合,阻斷多巴胺受體,產生抗精神病作用[10]。 且有研究[19]表明,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基本不會產生錐體外系反應等不良癥狀,副作用較小。
綜上所述,與利培酮相比,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