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博,葛楊,朱雪清
護理裝備水平是反映護理實踐和科研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1]。作為衛生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2],先進的護理裝備不僅可以滿足新形勢下的護理需要,更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近年來,國內護理人員進行了多項護理用具的研制、革新,與護理工作相關的專利(多指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與質量均顯著上升,但與國外護理裝備水平相比,我國仍處于落后地位,且目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仍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突出問題,如科技含量不高、更新速度過慢、專利轉化率低、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等。護理裝備的創新工作將大大促進“將護士還給患者”這一人文目標的實現[3],更好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是必不可少的[4]。創新性思維的缺乏是制約護理裝備創新的主要瓶頸,大多數護理人員面對工作中日益完善的護理用具表示“無從下手”,由此可見,想要做好創新工作就必須掌握一種或多種可以開拓創新思維的策略。現以我科在2017年獲得授權并已成功實現轉化的實用新型專利為例,介紹奧斯本檢核表法的具體運用方法,旨在為護理人員提供一種護理裝備創新的思路。
奧斯本檢核表法是由美國著名創造工程學家A·F奧斯本提出的一種創新技法,即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需要創造發明的對象,以提問表格的形式,列出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變、能否擴大、能否縮小、能否代用、能否調整、能否顛倒、能否組合等九個方面問題,逐一進行審核與討論,以促進創新活動的深入進行[5]。
2.1奧斯本檢核表法的創新思路 見樣表1。

樣表1 奧斯本檢核表法的創新思路
2.2奧斯本檢核表法的應用實例 一種用于雙側橈動脈穿刺的臂托(專利號:ZL 2017 2 0268929.1,見圖1。
2.2.1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一:能否增加臂托的功能 初期,在實行經橈動脈介入治療術時,為了暴露術野皮膚,采取的方式為:將布單折疊成筒狀、抬高患者腕部使手掌自然下垂,該方法不僅無法有效固定,極易導致穿刺失敗,更無形中增加了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負擔。因此,在利用奧斯本檢核表法條目一進行創新設想時,將布單更換為方形固體軟墊,使之具備可擦拭及重復消毒的功能。在其后進一步拓展功能的過程中,為將軟墊更好固定于狹窄的導管床側以及更有效地固定患者手臂,在臂托主體增設支撐板裝置及遠端的彈性套環固定裝置,以增強對患者的制動效果,穿刺點也更易暴露。

2.2.2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二:能否從其他領域引入工藝 鉸鏈連接常用于各類機械的組合或連接,日常常見的門扇和門框的連接方式即屬于鉸鏈連接。受此點啟發,在思索如何使臂托具備橫向移動的功能時加以運用,在支撐板和基板、支撐板和固定板之間進行鉸接,使患者可以或主動、或被動地進行一定程度的關節運動,盡可能保證患者的自主性,增強舒適感。
2.2.3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三:能否改變臂托的顏色 現有研究表明,導管室的顏色布局有助于幫助患者克服恐懼、緊張情緒,降低焦慮水平,提高手術依從性,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和預后[6],本設計在接受科室專業組評估及患者主觀感受評分后,選取排名最高的黑色、綠色、黃色為基色進行批量生產,使臂托的顏色不局限、不單調,更加輕松、活潑,收到滿意效果。
2.2.4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四:能否拓寬價值 由于該臂托具有良好的固定、暴露效果,患者的穿刺配合度大幅提升。前期調查發現,兒科患者由于身心發育不成熟等原因導致穿刺配合程度低,穿刺失敗率高,極易發生脫針現象[7]。因此,將該臂托的厚度、長度進行改良,使之更加適合兒科輸液室的專業需求,除了設有若干約束帶對患兒的手掌、手臂進行制動,托板上還增設加熱件,用以降低患兒因低溫導致的痙攣風險。該項目亦已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獲得授權(專利號:ZL 2018 2 0663729.0;專利名稱:一種輸液用手托板,見圖2),推廣于臨床并獲得成功,實現了更高的醫療與社會價值。

1約束帶 2加熱件
2.2.5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五:能否合理化臂托的體積、長度與重量 導管間內設備繁多,其中主體裝置為體積龐大的X線機,X線機由導管床與C形臂組成,C形臂又由固定在兩端的X線球管和影響增強器組成,導管床和C形臂分別可做前、后、左、右移動、改變方位以拍攝不同角度的圖像。臂托作為外部增設裝置,為患者拓寬手臂擺放空間的同時必須保證整體長、寬、高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影響手術正常開展。由于各主流廠家所生產的儀器設備尺寸不一,臂托尺寸亦作靈活變動。經過驗證,未出現影響手術操作的情況,提高了患者與術者的雙向滿意度。
2.2.6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六:能否改變臂托的材質 部分材質對X線有遮擋作用,表現在圖像上便是深淺不一的暗影,表明X線對臂托材質有較高選擇性。碳纖維板材因具有拉伸強度高、耐腐蝕、抗震、抗沖擊等良好性能,且對人體無毒、無害,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業、機械制造業、人工智能產業等,已被證實有良好的X線穿透能力,最終選取其作為本設計的主體材質;在臂托的外包裹物選擇方面,因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具備良好的外觀質感,觸感溫和,最終中選。經過驗證,替換后的臂托成像分辨率高達4.01LP/mm。
2.2.7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七:能否改變臂托的排列順序 由于本裝備為單體裝置,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不可調整性,所以不涉及此條改變。
2.2.8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八:能否對稱使用 該臂托設計之初,僅為供一側橈動脈穿刺使用的“L”型板材,當一側橈動脈穿刺不成功時,需取下后行對側手臂橈動脈的術前準備,臂托的位置變更存在一定難度。在按照檢核表條目八的提示進行改良后,使之成為雙側板材,能同時滿足雙側橈動脈的穿刺需求,極大地保證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2.2.9護理裝備創新策略之九:能否進行組合 對臂托功能的整合需做到整體考量,例如顧及不同年齡段、不同受眾、不同穿刺部位的選擇等,需要進行多次前期測試與優化。以軟墊為例,其前端設計一定弧度,提高了患者手掌背曲反弓、腕部下垂過伸時的舒適性;而軟墊又可沿支撐板滑動以適應不同臂長的人群需求,拓寬實用性;其亦具備可拆卸的性質,增強了安全性。
奧斯本檢核表法廣泛應用于拓寬科研選題、激發創造性思維、優化機械制造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并取得良好成效[5-10],具有運用范圍廣、簡單易行的顯著優點,卻鮮有在護理領域內運用。本例中,成型后的臂托更需要進行生理測試,做到臂托有效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此點也是本裝備在與第三方達成專利轉化協議前的著重考察項目。我院導管室共3個導管間,配備在崗護士10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5人,年平均介入量2 000余臺,足見導管室護理人員高強度的工作壓力。科內儀器設備與高值耗材數量多、人員管理復雜、手術周轉率大,且由于近年來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心、腦等臟器的介入治療逐步成為臨床診治相關疾病的有效方法,除常規手術外,急診手術量逐年增長,無形中增加了介入護理人員的身心負擔[11]。介入診療技術的開展離不開醫療技術、護理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 只有各環節之間協調配合, 形成有機整體, 才能使介入手術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護理裝備的革新與成功運用起到了良好的促進效果,而奧斯本檢核表法與頭腦風暴法又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中, 科學技術是彌補人類能力的一大助力。在先進的醫療設備的幫助下,醫護工作能夠更好、更便捷地進行, 而護理裝備水平的高低,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護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高低。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各醫院對于護理裝備與創新也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因此,護理裝備創新迎來了新的機遇。奧斯本檢核表法作為一種有效的促進手段,相信今后在護理裝備創新中取得更多成果。